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財政審計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財政審計制度產生于公共財政受托責任關系的確立,并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責任關系以及國家公共行政模式的演變而發展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特性和內容,演變出立法型、司法型、獨立型和行政型四種財政審計制度模式。
林玲(2006) 和余春華等(2004) 等專家學者對英國、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日本、瑞典等國家公共財政審計的范圍和內容做了研究,他們提出的觀點對于我國具有重要啟示作用。本文主要考察中西方現行財政審計制度,比較不同財政審計制度下審計的獨立性和財政審計權,分析財政審計制度變遷的主要途徑和主要影響因素,提煉出中國財政審計制度變遷的主線,形成對財政審計制度變遷規律的初步認識和把握。
國外財政審計制度的歷史考察
在現今世界上己建立審計監督制度的160個國家(地區),財政審計制度一般可分為四種類型,即立法型、司法型、獨立型和行政型。立法型,即財政監督權隸屬于代議機關,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司法型,即財政監督權隸屬于司法體系,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獨立型,即財政監督權獨立于代議機關、司法和行政之外,獨立展開審計,如德國和日本等;行政型,即財政監督權隸屬于政府,如前蘇聯、中國、韓國等。
1.1立法型財政審計制度以英國為例
1983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國家審計法》。根據《國家審計法》的規定,審計署隸屬于議會,獨立于行政部門,代表議會對政府進行監督,向議會報告工作,但議會并不干涉具體的審計工作。審計署的職責主要是對各政府部門和其他公共機構進行財政審計,并向議會報告財政資金使用的合法性與有效性。 審計署對政府財政的審計,主要包括財務審計和效益審計兩種。
1.2司法型財政審計制度以法國為例
財政專項資金審計的目標對指導審計的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審查機關在保證真實合規合法的前提下對財政資金經濟性、效果性、效率性的審查。真實性的目標是審查財務資金在運轉時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合規合法的目標是審查資金在運轉的過程中是否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這一目標是保證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目標的前提。經濟性的目標是審查資金花銷過程中資金控制是否合理,有無資金浪費,是否節約成本。效率性的目標則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利潤。而效果性的目標是審查資金在運轉過程中使用的效果。財政專項資金審計的各項目標相互之間存在著聯系,但是又相互制約。
二、常見專項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內容與方法
(一)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的內容
大力開展審計工作要符合社會科學發展的要求,以人為本,滿足廣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審計工作主要應該關注財政專項資金資金的使用、管理、以及項目完成情況與取得的效果。其中,資金的使用情況主要包括立項的時候是否存在虛假立項現象,項目款是否全部用于此項目,無浪費無截留。資金的管理情況主要包括,資金分配是否合理,撥款的手續是否有效,審計單位是否在有效的進行控制。審計工作的完成情況主要包括項目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設計效益情況主要包括,項目對于當地經濟的發展是否有利,能否滿足廣大人們的需求,有無損壞自然資源,是否有資金損失或浪費的情況發生。
(二)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的方法
在財政專項資金審計的過程中,首先,審計人員應當帶著疑問去實施,在通常情況下,項目的各個環節都會存在一些問題,審計人員在審計的過程中,要質疑每一個環節可能發生的問題,從而尋求真實的結果。其次,審計人員要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找到一些知情者來揭露出一些違法事件和違法動機。除此之外,審計人員應當追蹤資金流向,檢查是否有不合法的資金流出,使得資金的使用情況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后,在審計過程中,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等一些信息化的輔助工具來識別項目的異常情況。在對項目的審計工作中,應該綜合運用以上各種方法,以此來提高審計的效率。
三、開展審計工作的建議
隨著我國逐漸對地方財政支付力度的不斷提升,財政資金的下發確實為地方發展帶來強有力的資金后盾,但是,在支付方面,財政資金在管理審計上卻出現了不同的問題,包括審計不到位、資金大量沉淀、資金使用不明、缺乏監督管理等。因此,加大對財政專項資金審計力度,將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功能最大化,方能夠提高我國政府財政性資金的總體使用和效果。文中提出幾點建議如下:資金審計和項目審計相結合,既要關注資金流向,又要審查項目完成情況與效果,避免有小項目大資金的現象發生;要從會計賬目開始著手,檢查各項資金的使用情況,管理情況和使用的效果。調查過程中,調查程序應當簡化,涉及面廣,保證審計資料完整、統一;審計分析時應該分層次地進行分析,不同性質的項目要從不同的層面論證,要從自然環境是否損壞、人民群眾的利益能否滿足等方面來分析社會效果;在進行績效審計時,要以各個項目為對象,看此項目的社會需要程度,是否按時完成以及完成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另外,從宏觀效果來看,此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發展方向,有無存在重復項目。
四、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在財政、稅務、社保、民政等行業的普及和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審計監督的水平、效率、質量和能力已經成為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金審工程”的大力推進,《現場審計實施系統》(AO)已被廣大審計人員所掌握并得到廣泛應用。以此為基礎,一些審計機關開展了聯網審計的探索與實踐,本文擬以縣級財政聯網審計為例,從聯網審計的實踐過程、實際效果、困難與矛盾以及完善與拓展四方面,談談對聯網審計實踐的認識與體會。
一、縣級財政聯網審計的實踐過程
__年起,我們以財政“同級審”為載體,以“了解一點、學習一點、審計一點”為基本目標,開始財政聯網審計的實踐。
所謂“了解一點”:
(一)調查了解財政會計核算軟件使用情況。由于縣本級財政會計核算賬套繁多、會計核算軟件多樣化。因此必須花時間逐部門、逐賬套進行調查詳細了解。
(二)了解會計核算網絡軟件運行情況??h會計中心對縣本級行政事業單位通過網絡環境實現會計集中核算,因此必須通讀其數據字典的情況,了解掌握其數據架構情況。
所謂“學習一點”:
(一)學習財政會計核算軟件基礎知識。針對了解到的會計核算軟件,要對其使用說明進行認真的學習摸索,以掌握各個會計核算軟件的數據架構、查詢方法等。
(二)學習“金財”工程實施運行情況?!敖鹭敗惫こ淌怯嬎銠C環境下的財政預算指標管理及預算執行管理系統,通過學習,有利于從“金財”工程系統中導出預算指標下達及執行情況數據。
所謂“審計一點”:
(一)循序漸進開展聯網審計。前期的實踐,是將財政核算系統數據導出或是對其后臺數據備份后,再轉到審計專用計算機上還原后進行數據分析。20__年,財政系統逐步全面推行“金財工程”,以用友GRP-R9財政管理軟件作為財政核算管理的技術支撐并全面運行后,審計人員積極探索新環境下聯網審計的途徑與方法。通過政府政務信息網絡平臺,實現了對全部財政核算賬套(包括鎮級財政預算內外賬套等)真正意義上的遠程聯網審計及實時跟蹤查詢。
(二)不斷完善拓展聯網審計覆蓋面。一是實現了財政網絡核算軟件中全部賬套實時查詢與審計;二是掛接“農村經營管理軟件”審計終端,實現對全縣農村經濟組織的遠程聯網審計監督功能;三是搭建社保資金審計終端,實現對社保資金及業務管理的遠程監督;四是構建審計數據分析平臺,開發“財政聯網審計綜合查詢系統”軟件,實現對財政綜合數據的審計比對分析,如國資管理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情況比對,集中支付與單位支出比對,預算指標撥付與單位財政補助收入比對等等。
二、縣級財政聯網審計的實際效果
(一)關注預算追加的合理性。20__年“同級審”,審計人員從財政管理系統導出財政財力結算與預算執行情況全部數據,對全縣191家縣級行政事業單位財力結算單中追加縣本級指標進行分析,按預算內縣本級追加的1.97億元支出指標進行分檔分析,查出追加支出超過100萬元的共28家計1.43億元;按年初支出指標3.09億元比對分析,查出超年初預算60%的共34個單位計1.45億元。審計報告對“預算編制不精確、預算追加欠合理”的狀況進行了披露,得到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預算管理被納入財政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關注預算執行的嚴肅性。20__年“同級審”,我們以“支出預算執行、執行厲行節約、支出指標控減”等為重點,通過政府政務網絡從財政局預算指標數據庫中導出行政事業單位部門代碼、名稱、上年指標結余、本年預算指標、追加預算、實際下達指標、預算結余等數據;再從縣會計中心用友安易GPR財務核算系統基礎數據庫中導出176個部門單位年度財務支出結算數據,通過實際支出與預算指標的數據比對,實施了176個部門單位的預算執行、追加預算執行、單項支出預算執行、執行厲行節約、支出指標控減等審計,審計資金量達十多億元。得出部門預算剛性不強,調整范圍廣,比例高、金額大;編制年度預算缺乏預見性、出現硬缺口,追加預算額度大、時間早;厲行節約規定執行不嚴,三公經費支出居高不下等問題,達到全面評估、綜合反映和客觀揭示部門預算編制、執行的質量和水平。
(三)非稅收入專項審計調查。__年“同級審”中,審計人員通過政府政務網絡與《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票據管理系統)、《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系統》(以下簡稱:收費管理系統)分別進行對接,從《票據管理系統》中獲取執收單位、收費種類、收費內容、票據領用銷號等數據資料;從《收費管理系統》導出上年度非稅收入的全部數據,以《票據管理系統》數據為收費依據,對《收費管理系統》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審計資金總量達__億元。查出非稅收入已開票據長期不入庫;入庫不及時、開票與繳款時間跨度較大,存在私存公款;少數單位許可收費實征比例較低,存在人情收費以及《收費管理系統》收費項目庫維護不及時,導致已取消收費項目仍繼續收費的違規問題。
(四)建立遠程聯網審計基本架構。__年縣會計中心啟用新的財務核算系統(網絡版)。與此同時,政府黨政網數據交換平臺建立,政府網絡通道日臻完善。在取得財政部門授權后,審計人員使用審計專用賬號登錄會計中心財務核算系統“財務查詢與分析子系統”,對納入會計中心核算的183家預算執行部門(單位)數據實時采集、即時查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遠程檢查監督。
(五)實現全面聯網審計目標。自20__年開始,在取得財政部門授權的情況下,我們利用政府黨政網數據交換平臺,實現與用友GRP財政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通過網絡渠道對財政管理系統框架內的“總預算會計系統”、“預算執行分析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非稅收入管理系統”、“集中財務查詢和分析系統”、“指標管理”、“財務處理系統”、“遠程申請支付與報賬”實施遠程查詢分析,達到全面檢查財政部門會計核算軟件中各個賬套(如預算內外、政府基金、專項基金、行政事業單位等)財政 財務核算管理情況,實時了解和監督財政資金運行各環節節點現狀,審計機關對同級財政管理系統全面聯網審計的目標基本實現。
三、縣級財政聯網審計的難點
從我們開展財政聯網審計的實踐以及與兄弟審計機關信息交流上看,大家對聯網審計的認識是到位的、工作熱情也是高漲的,在人力、財力、精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投入,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一些困難與問題。
(一)外部環境對財政聯網審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財政部門“金財工程”尚在不斷的建立與完善之中,現階段還無法提供各核算部門的標準格式數據接口或模塊,以致審計機關在財政聯網審計上,只能是各展其手,零星突破了。而財政部門難以提供統一格式會計核算標準格式數據接口或模塊,也有其客觀原因:一是縣級財政核算涉及部門眾多,有國庫(金庫)(人民銀行)、財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等;二是核算內容繁雜,國庫核算稅收,財政核算預算內、預算外、政府基金等,會計中心集中核算縣級機關行政事業單位,社保部門核算各類保險基金等。三是會計制度不一,導致核算科目存在差異,《總預算會計制度》、《預算外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專項資金管理核算辦法》等,不同的制度對應不同的核算科目;四是會計核算(管理)軟件開發商的多樣化,有用友、金碟、新中大等;三是后臺數據庫與版本的多樣化,有SQL Serve、Oracle數據庫等,有單機版、有網絡版等。
(二)內部因素對財政聯網審計的影響。一是聯網審計平臺的建設滯后,“金審工程”的AO與“金財工程”無統一規范的數據接口,聯網數據采集技術支持難以得到有效實現。二是審計人員數據庫理論與實務培訓滯后,數據庫應用、采集、歸集、分析水平亟待提高。三是硬件投入相對不足,聯網審計數據采集、數據轉換、數據存儲的設備條件亟待改善。
四、縣級財政聯網審計的完善拓展
(一)建立長遠的審計人員信息化審計實用技能培訓計劃,定期不定期的進行實際操作業務培訓。在鞏固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的同時,更要注重實用數據采集方法、分析技能的培訓。
(二)上級審計機關要指導搭建財政聯網審計的大格局。一是建立財政內部縱向(從上到下)審計標準模式,關注資金從撥入到使用結果的全過程,達到對財政資金使用全過程監督。二是建立財政聯網審計橫向輔助信息數據網絡信息溝通方案,如對發改委、經信委、科委、農委、開發局等經濟主管部門,主要關注財政專項資金申請到完成情況,達到對財政項目資金從申報到驗收撥款全過程監督,同時也能對其績效情況有所關注。
1.1提升本級財政預算審計工作的途徑
在本級財政預算審計工作中,需要從以下方面來提高工作質量:
1)要確保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要將政府的各項收入以及支出都要歸納到預算編制中。
2)要重點對稅收執法、征收入庫統籌、每種非稅收入征繳工作、預算部門國有資產處置以及有償應用收入解繳等狀況加以管理,將現有約束型的收入預算執行管理革新為預期型。
3)對日常支出、重點優先保障區域加以特別重視,尤其在民生投入、提升以及約束財政轉移支付、財政資金支出競爭性范圍等方面,財政審計部門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以及國務院的相關章程,對“三公”經費、會議費以及相關政府建設費用嚴格把控,執行部門編制管理、政府采購、招投標等,要確保資金投入和資產管理間的有效聯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審計的核心從平衡狀態轉移到投資預算與政策延伸上。
1.2加強對下級財政審計的管理
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對重大的政府政策決定的執行情況以及效應加以關注,主要圍繞經濟增長、政策革新、結構調整、促進民生以及風險防范等工作上。
2)對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以及下屬市縣債務的預算加強管理,還包括下屬的財政制度實行狀況。
3)對下屬審計部門在財政“同級審”環節出現的要點與疑點進行重點管理。
4)出于對政府綜合財務狀況的全面審計的考量,需要開展整體的財務報告審計工作,增對下屬部門的整體財務工作進行全面的審計,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1.3對財政專項資金審計上加強規范
在遵循審計要緊隨財政資金運行狀況來開展的原則上,需要從以下途徑來審計財政專項資金:
1)重點審計民生專項資金。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農業、農村以及農民、教育、社會保障、醫療體系等。在專項資金審計上,要進行跟蹤審計,對整個過程(制定執行預算實行劃撥資金)加以規范,杜絕違法違紀現象的出現,切實保障專項資金的安全運行,維護相關方的利益。
2)重點審計節能減排項目、環境整治項目、生態維護項目等的專項資金運用。在倡導新常態的形勢下,合理開發資源,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和高效化應用,促進社會的生態化、文明化發展。
3)重點審計朝陽產業投資項目、技術創新項目、促進區域平衡的經濟發展項目,對這些項目的專項資金應用管理加以規范,這樣能夠在經濟新常態下,有效地轉變政府職能,同時對財政作用的范圍加以明確,促進省級政府財政管理工作的革新,與市場保持良好的協調關系,促進后者主導作用的順利實現。
1.4加強對政府性投資項目的審計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加大了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項目的投資力度。這些投入在政府財政資金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省級政府審計工作中需要加強對這些投資項目進行審計。首先,審計部門要重點關注政府在投資項目上的決策以及規劃,要確保其遵守國家政策規定,與省級發展的步伐保持一致,避免出現管理粗放、鋪張浪費、重復建設等現象。其次,提升項目預算的執行力,規范建設項目管理,嚴格評估投資項目的總體效益。在這些項目中要重點關注征地拆遷、建設招投標、工程設施以及設備的購置、原料的采購、資金運營等,加強監督和管理,杜絕腐敗、貪污等各種違反亂紀問題的出現。最后,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眾服務項目建設向社會融資狀況加以重點審計。
1.1提升本級財政預算審計工作的途徑
在本級財政預算審計工作中,需要從以下方面來提高工作質量:
1)要確保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要將政府的各項收入以及支出都要歸納到預算編制中。
2)要重點對稅收執法、征收入庫統籌、每種非稅收入征繳工作、預算部門國有資產處置以及有償應用收入解繳等狀況加以管理,將現有約束型的收入預算執行管理革新為預期型。
3)對日常支出、重點優先保障區域加以特別重視,尤其在民生投入、提升以及約束財政轉移支付、財政資金支出競爭性范圍等方面,財政審計部門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以及國務院的相關章程,對“三公”經費、會議費以及相關政府建設費用嚴格把控,執行部門編制管理、政府采購、招投標等,要確保資金投入和資產管理間的有效聯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審計的核心從平衡狀態轉移到投資預算與政策延伸上。
1.2加強對下級財政審計的管理
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對重大的政府政策決定的執行情況以及效應加以關注,主要圍繞經濟增長、政策革新、結構調整、促進民生以及風險防范等工作上。
2)對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以及下屬市縣債務的預算加強管理,還包括下屬的財政制度實行狀況。
3)對下屬審計部門在財政“同級審”環節出現的要點與疑點進行重點管理。
4)出于對政府綜合財務狀況的全面審計的考量,需要開展整體的財務報告審計工作,增對下屬部門的整體財務工作進行全面的審計,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1.3對財政專項資金審計上加強規范
在遵循審計要緊隨財政資金運行狀況來開展的原則上,需要從以下途徑來審計財政專項資金:
1)重點審計民生專項資金。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農業、農村以及農民、教育、社會保障、醫療體系等。在專項資金審計上,要進行跟蹤審計,對整個過程(制定執行預算實行劃撥資金)加以規范,杜絕違法違紀現象的出現,切實保障專項資金的安全運行,維護相關方的利益。
2)重點審計節能減排項目、環境整治項目、生態維護項目等的專項資金運用。在倡導新常態的形勢下,合理開發資源,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和高效化應用,促進社會的生態化、文明化發展。
3)重點審計朝陽產業投資項目、技術創新項目、促進區域平衡的經濟發展項目,對這些項目的專項資金應用管理加以規范,這樣能夠在經濟新常態下,有效地轉變政府職能,同時對財政作用的范圍加以明確,促進省級政府財政管理工作的革新,與市場保持良好的協調關系,促進后者主導作用的順利實現。
1.4加強對政府性投資項目的審計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加大了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項目的投資力度。這些投入在政府財政資金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省級政府審計工作中需要加強對這些投資項目進行審計。首先,審計部門要重點關注政府在投資項目上的決策以及規劃,要確保其遵守國家政策規定,與省級發展的步伐保持一致,避免出現管理粗放、鋪張浪費、重復建設等現象。其次,提升項目預算的執行力,規范建設項目管理,嚴格評估投資項目的總體效益。在這些項目中要重點關注征地拆遷、建設招投標、工程設施以及設備的購置、原料的采購、資金運營等,加強監督和管理,杜絕腐敗、貪污等各種違反亂紀問題的出現。最后,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眾服務項目建設向社會融資狀況加以重點審計。
2.結論
[關鍵詞]財政專項資金;效益審計;重點內容;方法
財政專項資金效益審計應是對申報立項、資金流向、管理活動、制度運作、資金使用、效益產出等環節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系統審計。筆者試對財政專項資金效益審計的重點及方法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財政專項資金效益審計的重點
(一)申報立項審計
通過調查、觀察、分析等方法,做好對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項目概預算的審計評審。一方面審查立項的可行性,即申報立項是否進行了可行性研究,背景是否真實,建設條件是否落實,可行性研究內容是否完整,技術經濟論證是否切實可行,是否符合當地自然條件(資源、地理和環境)、調優經濟結構、技術經濟支持能力、社會發展實際、市場前景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有無虛假、重復申報立項的問題,有無隨意、盲目申報立項,有無違背科學規律、忽視和諧發展和長期發展、造成效益低下的問題,是否存在項目半途而廢、損失浪費的問題。另一方面審查項目概預算的經濟合理性,即是否體現科學、可行和節約的原則。涉及工程建設的還應審查工程設計概算和施工圖預算編制是否合規、正確,包括內容是否完整,所依據的設計資料、設計圖紙及變更資料是否齊全,是否做到切合實際、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概預算定額與標準是否合規,套用是否正確,有無高估冒算等現象,取費基數與標準是否正確,市場價格與預算價格是否正確等[1].
(二)資金流向審計
審計中首先從資金來源渠道入手,摸清所審財政專項資金的性質、主管部門、來源渠道、規模、構成及具體用途,為深入審計做好準備。如對通過上下級財政結算撥入的專項資金,可審查年度財政結算表、指標賬、與上級往來及上級財政部門下達的指標文件、項目批件等資料;對非財政部門主管的其他專項資金可去相關主管部門調查。其次了解主管部門資金管理、分配方式及撥付渠道。重點核對主管部門所分配的資金與使用單位申報的內容是否一致,是否按規定及時下達分配指標,有無隨意分配或“暗箱操作”的現象。目前各種專項資金撥付路徑不夠統一,有的通過各級財政撥至資金使用部門、單位,在國庫直接支付下有的從財政直接撥至供貨商和服務商,有的由財政部門通過主管部門層層下撥至相關部門、單位。在財政部門內部,一些資金也分別由各職能機構下撥,有的由國庫機構撥至有關職能機構,實行報賬核算和結算。撥款的結算方式也不統一,有的通過往來結算,有的直接撥給資金。三是以資金流向為主線,依據資金性質、指標、規模、用途、撥付路徑進行跟蹤審計。通過有重點地詳查或抽查等方法,檢查各環節應到位、已到位的資金數額是否真實及其到位的時間,揭示各級主管部門是否按指標、計劃、進度或規定程序,及時、足額、規范地撥付資金,中間環節有無滯留、截留、擠占、挪用以及損失浪費,以致影響項目實施的情況,如用于彌補部門和單位經費、平衡預算、違規建設和購置小車等;檢查地方應配套的資金是否配足,配套資金的來源是否真實存在,有無假配套的情況,如以物資、債務往來、勞務等抵項的現象。審計人員在必要時應向開戶銀行詢證,檢查銀行存款對賬單收付業務記錄,揭示有無已收到的??钗唇浭褂糜诌`規流出使用單位的情況,若有,則應深入進行追蹤審計[2].
(三)管理活動審計
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響到財政專項資金項目的效益。財政專項資金投入或使用后主要轉換成四種形式:一是以貨幣形態存在和運作的基金,如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二是一些有形的公共資產(設施)或法人資產(設施),如科技型設備、農業及水利設施,它們在形成過程中一般通過工程基本建設來體現;三是維持公共設施功能或正常運行所需的各種無形的耗費支出來源,如養護經費、路燈經費等;四是保障各類貧困群體生活以及村級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的費用來源,如撫恤和救助資金、村級三項資金。有些資金在各個階段會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現,如財政安排的一些科技三項費用先是形成科技創新基金,經使用后轉換成科技型設備,以后隨著有償部分的回收又變成了科技創新基金。專項資金的專用性質和轉換成的形式不同,決定其管理活動的特點也不同。審計中,要依據它們的性質、運作形式和特點,深入分析其內在屬性、外在聯系和發展趨勢,從管理系統、管理模式、服務效能、工作質量、項目進度、執行政策及政策制定本身等各項關鍵的管理活動角度,抓住重要環節和控制點,開展管理活動審計。
(四)制度運作審計
目前財政專項資金撥付、使用中普遍存在的擠占、挪用、損失浪費、效益低下等問題,其根本原因是體制上的不完善、制度上的不健全和運作上的不規范。有的專項資金缺乏嚴密規范的管理制度,有的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有的管理制度背離公共財政的要求,管理職責分工不清、約束不嚴、監管不力,資金安排和分配缺乏按職責權限進行科學、公開、公正、公平的操作程序,有的資金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等等。審計中首先要運用公共財政理論、控制學、系統學等原理,審查相關部門、使用單位是否建立了規范有效的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了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單位“五專責任制”(專項、專戶、專用、專賬、專人負責)以及跟蹤反饋、績效考評與獎懲制度,各種制度正常運作的保障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其次要通過調查、訪談、座談會及查閱資料等方式,查明有無流于形式的制度和措施存在,評估制度、措施的執行程度。通過審計達到揭露問題、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制衡權力、促進改革、提高效益的目的[3].
(五)資金使用審計
一是重點檢查財政專項資金是否專用。從賬證及票據等原始憑證入手,按照重要性原則,檢查使用程序是否合規,各項支出有無嚴密的審批手續;票據是否合法,資金投放是否符合政策,支出內容是否真實,用途是否符合要求,有無截留、克扣、挪用、虛報冒領、擅自改變用途的情況,如違規用于補充辦公經費,發放獎金、津貼和福利,項目之外購車、搞基建,擅自出借資金等問題。對稅務等部門“代開”的運輸、勞務等票據要重點檢查是否以合法形式掩蓋虛假事項和不實內容。要強化對白條支出、袋袋賬、包包賬的審計。二是使用過程是否體現合理、節約原則。檢查各項支出是否精打細算,是否按期編制計劃和辦理申請報告,有無大手大腳、貪大求洋,隨意擴大項目規模,提高建設標準,搞花架子,以致貽誤整個項目建設的現象;所購物資是否必需,質、量、價是否合理,有無辦理必要的驗收、保管、領用手續,有無盲目采購、浪費資金的現象。當然,也要檢查有無隨意縮小規模,以便達到侵占專用資金的目的。各種非生產性支出是否嚴格加以控制,有無因占比過大影響到整體建設或生產。三是財政專項資金是否按照項目進度使用。能否滿足項目質量要求,有無因付款不及時而影響項目實施、錯過農時工期的情況,辦理工程資金結算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審計或審核手續。四是重視和加強對財政報賬制核算的審計。防止會計核算與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相脫節。
(六)效益產出審計
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完成后,應通過對所產生的效用特點、受益范圍和所辦事業生命力的強弱、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有關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與生態效益等方面進行效益產出審計和必要的后續跟蹤審計,以綜合評價其項目效益?,F行專項資金項目按功能和作用可分為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三類。在審計及分析評價上,公益性項目效益產出審計的重點是以社會效益為主,對準公益性項目效益產出審計的重點既要立足社會效益,又要兼顧經濟效益。對經營性項目效益產出的重點是以經濟效益為主。同時,要牢牢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將資源與生態效益的分析評價融入三類項目審計中。在具體評價時,要注意:一是利用宏觀經濟與社會指標,如分析項目是否按期完成,運行后是否增加稅收、解決就業、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拉動周邊和相關產業的成長和區域規模經濟的形成、提升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等方面的情況,評價社會效益情況;二是利用財務、經濟、技術能力指標,如投資回收期、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凈現值等指標以及是否增加產業化程度、提高生產能力、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的分析結果,評價經濟效益情況;三是利用項目對資源的消耗與利用以及是否符合環保法規、政策和標準,噪聲、污染物等排放是否控制在規定標準之內、治理措施是否有效、改造生態的能力如何等方面的分析結果,評價資源與生態效益情況;四是對項目建成后涉及資產移交及后續管理、維護的,要用發展的眼光去分析評價,主要包括資產接收管理的主體是否合法及其管理能力如何,現行管理體制能否滿足長遠發展需要,運行收入與成本費用有無嚴重倒掛,使運行難以為繼而無法長遠發展。
二、財政專項資金效益審計的方法
在審計方法上,財政專項資金審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準項目
目前專項資金主要分成以下幾類:與“三農”有關的支農資金、扶貧資金、水利資金、農田建設資金、農村路橋及廣電和電力建設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與發展生產力有關的科技、教育、技改資金,與人民生活有關的社會保障資金、初級衛生保健資金,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環保資金,與地方硬件建設有關的交通建設資金、城建資金(綠化、景點景觀、公共設施運行資金)[4].審計選項時要權衡利弊,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充分考慮現有審計資源條件、審計人員有限的經驗和能力、審計成本等因素。主要選擇一些政策性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大,或損失浪費嚴重、易受政府關心和社會關注、關系群眾生產生活,且簡單可行、易于操作和評價的重點財政專項資金[5].
(二)整合資源
效益審計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審計機關要加強組織領導,投入精兵強將,選調補充一定數量的非財務審計人員如管理、工程、環保等方面的專業人員,組成多兵種合成隊伍,提升整體審計能力,必要時借調社會中介或內審機構人員共同參與;對申報立項可行性研究的評審和管理活動的審計,可特聘一些相關行業的專家去實施,以彌補現有審計隊伍的知識面過于單一的不足。另外,由上級審計機關統一組織某一專項資金的“一條龍”效益審計,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蓪崿F統一組織、集中培訓和同步指導,共享審計思路、方法、技術等資源,便于地區之間的績效比較與評價。
(三)廣泛使用審計調查手段
審計調查可以極大地節約審計資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增加審計的可信度。
(四)評價要盡量謹慎客觀準確
現階段效益審計尚在摸索階段,評價標準不夠完整、統一。所以當前的效益審計評價應把握以下原則:一不能強求盡善盡美,貴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此達到逐步提高和完善的目標;二不能要求面面俱到,應突出影響大、起決定作用的重點環節;三評價要盡量客觀、全面、準確,充分發揮預防性、建設性和借鑒性三個作用[6].
在進行專項資金效益審計具體評價時要尊重事實、切合實際、恰如其分,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切忌不著邊際,牽強附會,缺乏針對性,重點不突出。專項資金效益審計可以從立項是否恰當、資金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管理是否有效,資金使用是否節約,效率和效果如何等方面作出重點性地審計評價。就目前而言,這種評價可以是對所審的全部或部分重要事項的評價,也可以突出對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某一方面的評價。要特別把握一點,評價標準與審計事項越密切,評價結果越可靠。在對未來效益的審計評估上,既要進行趨勢分析,更要注重不確定性因素分析。
[參考文獻]
[1]濟南特派辦。公共工程績效審計的四個環節[J].中國審計,2005(9):13.
[2]彭華彰,周鐵銳,賀明明。國外效益審計的啟示與開展中國特色效益審計的探索[J].審計研究,2005(1):4852.
[3]鄭新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搞好水利建設資金審計[J].中國審計,2004(17):7172.
[4]齊健貽。農業專項資金審計[J].中國審計,2003(12):3132.
(一)注重專項審計調查,忽視項目審計
從目前具體的審計結果進行分析,高校內部大部分的財政支出審計工作都是進行專項審計調查,對于全面審計調查非常少見,主要原因是因為審計機關所有的工作人員比較匱乏,但是審計具體的工作量逐漸增多,這就導致審計人員無法對所有的高校都進行比較全面具體的審計工作,因此,對于我國高等院校具體的教育經費進行的審計工作只能是專項審計調查。雖然審計人員比較少,審計的范圍非常窄,無法實現對所有高等院校都完成全面的審計工作,但是不進行項目審計調查的工作,無法深入的評價高校的具體情況,因此,不能提供具體的整改意見。
(二)沒有完善的績效評價指標規范體系
高校內部財政支出績效具體的評價,一般都是利用通用的一些財務規則并設立具體的指標,對財政支出具有的合理性進行評價,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我國廣東省制定的財政支出具體的績效評價指標將總資產反映出的增長率作為具體的發展潛力指標,并沒有充分的考慮到資產整體的利用效率,按照這樣的趨勢,如果大部分高校只是盲目的進行擴張,蓋一些并不實用的豪華大樓,這種情況會使總資產增長的速度逐漸增加,但是,股東資產具體的利用效率如果比較低,這就不能證明財政資金具體的最終利用效率比較高。因此,財政支出具體的績效評價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三)指標評分方法不夠完善
想要得到最終具體的評價結果,需要對所有的指標值都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最終進行綜合。這就會涉及到無量綱化等內容。具體的無量綱化是指利用各種數字變化完全抵消原始指標影響,從而有效的解決指標具體的綜合問題。但是,這種無量綱化具體的指標并不能代表最終的總評分。但是,在我國所有的評價工作中,最后的指標評分只是根據標準對照最終的得分,其中的評價標準并沒有科學規范的制定,并且最后的結果大多都是利用工作人員日常的工作經驗,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并不準確。
二、完善我國高校內部財政支出具體的績效審計評價
高校內部的財政支出具體的績效審計評價屬于一個非常復雜繁瑣的系統,并且是多指標進行綜合性評價的繁瑣系統,建立科學完善的綜合評價體系需要滿足以下幾個過程。第一,評價目標的選定,其中主要包括對總體目標的選擇與確定,并對目標進行細致劃分。第二,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首先需要確定好需要建立的指標體系,然后,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檢查并合理的優化。第三,評價方法以及評價模型的具體選定,其中包括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并確定評價的標準規則等。第四,進行綜合評價,包括采集具體的數據資料,對數據進行合理的評估,對模型參數進行適當的評價等。第五,對確定的評價結果進行合理的檢測,從而有效的判斷評價模型以及各種評價的具體標準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具體的要求,如果最終的結果表明并不符合相應的要求,需要進行及時的修改調整。第六,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并制定評價報告,包括對評價結果進行公正的書面分析,撰寫具體的評價報告,最終將評價得出的最后結果進行公布,將得到的各種數據資料進行存儲。其中,在前三個過程中,雖然我國仍然沒有比較健全完善的高校內部財政支出具體的績效評價體系,不過,部分財政部門已經開始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結束語
(一)國際內部審計的新理念
從1999年起,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的內部審計思想、理念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對比IIA的內部審計定義,不難發現其理念的一系列發展和變化。1993年的定義“內部審計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活動,并作為對該組織的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服務。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協助該組織的管理成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職責,促進有效地控制成本費用。”1999年6月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確認和咨詢活動,具有獨立性和客觀性的特征。目的在于組織價值的增加和運營的改善。通過使用系統、規范的方法,評價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從而使組織實現其目標。”2001年調整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進而提高它們的效率,幫助機構實現它的目標”?,F行的內部審計定義(2013):“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可以看出,IIA對內部審計的本質屬性從只關注獨立性,發展到獨立性、客觀性并重;業務活動從評價發展為確認和咨詢;業務范圍從對組織活動的審查和評價,發展到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效果的評價和改善;審計目的從協助該組織的管理成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職責、促進有效地控制成本費用,發展到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綜合《IIA2012—2016年全球戰略規劃》(2011)及2004年以來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國際大會、全球論壇、年中會議、主席或秘書長講話等,還可以發現IIA內部審計理念的其他變化。內部審計職業全球化(2000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全球論壇:“IIA全球管理、全球指導框架、全球化產品服務”);全面引入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理念以實現價值轉型(《內部審計2012———關于“內部審計發展前景和內控導向審計方法逐步退出”的研究報告》,普華永道);內部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要求大幅度提高(IIA2012年中報告《行業的脈搏》列出,公司雇傭審計員工最為關注應聘者的分析與關鍵性思維、有效溝通能力、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全面的IT知識、商業敏銳性五方面的技能)等。
(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對內部審計的新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逐步走向市場經濟,財政管理體制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改革開放以前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階段、經濟轉型時期的“分灶吃飯”階段、1994年至今的分稅制階段。從1998年開始進行的,以公開透明、科學規范、廉潔高效、完整統一為總體目標,以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等為主的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并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對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不僅影響到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對預算資金的劃分和管理、財政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業務處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產生了重大變化。從2011年開始的、目的在于結構性減稅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不僅調節了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稅負失衡、制造業與服務業間的稅負水平差異,避免了營業稅重復征稅、不能抵扣、不能退稅的弊端;還改變了市場經濟交往中的價格體系,把“價內稅”(營業稅)變成了“價外稅”(增值稅),形成了增值稅進項和銷項的抵扣關系;并實現了現行稅制體系格局與“十二五”稅制改革規劃相對接。更重要的是“,營改增”具有催生新一輪財稅改革的特殊功效,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財務規則、會計制度的調整,催生重建地方主體稅種、地方稅體系的要求,催動直接稅體系建設的提速,催生分稅制財政體制的重構以及增值稅整體改革,甚至引起大幅度的產業結構調整。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使企事業單位的業務處理流程、財務和會計、管理、工作人員的職責權限、績效評價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這些環境因素的變化,必然引起對內部審計需求的改變。
1.更多地關注風險。
風險是時時處處都可能發生的,可能是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管理層應當作出識別、評估和應對即實施風險管理,以將風險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組織的風險管理是否適當、實施管理后的剩余風險是否可接受、可接受風險水平的確定是否合適,都需要審計師作出評價;如何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怎樣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以防控風險,也需要審計師提供咨詢服務。對此,內部審計負有無法推卸的責任。無論是以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等為主的預算管理體制改革,還是財務規則、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調整完善以及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規范,都要求對業務處理中的各種風險做必要的防范和管理。所涉及的風險既可能來自于行政管理、財務管理,也可能來自于市場、經營或戰略。將其納入內部審計確認與咨詢范圍之內,有計劃地實施審計確認與評價,為組織完善風險管理提供幫助,是新財政管理體系對內部審計提出的一個迫切要求。
2.更多地關注管理。
在新的財政管理體制下,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業務處理程序也被簡化,會計的計量、記錄、報告趨于規范化,因業務處理過程復雜而導致的信息錯漏減少,會計信息、管理信息的質量更多取決于管理人員的素質、規范化管理程度和管理的效率效果。如預算的編制是否科學適當、審批是否嚴謹、執行是否嚴格、特殊情況的處理是否妥當。工作的重心逐步從監督檢查財務處理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規定、計算是否正確、報告是否及時等方面,轉向財務管理、行政管理、風險管理、資源管理等各項管理是否適當,是當今新財政管理體制對內部審計提出的又一個新要求。
3.更多關注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履行。
任何組織的負責人都應當對本組織業務和管理的不同方面分別承擔直接責任、主管責任、領導責任,這些責任可能是財務、經營、管理甚至是社會責任。世界各國都要求對政府官員、企業高管的履職履責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作為對高官高管能否留任或升職的重要依據。西方國家較多采用的是績效審計方式,我國則獨創經濟責任審計。由于經濟責任審計在官員政績考核和高管業績考核、防范和揭露腐敗中的作用顯著,已引起許多國家的關注和借鑒。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經濟、管理、社會等方面的責任已經確定。在新財政管理體制下,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在預算管理、政府采購、財務、會計、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信息質量等方面所承擔的責任更加明確。如《事業單位財務規則》(2012)規定“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由單位財務部門統一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2)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這就給審計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能夠承擔更多的經濟責任審計任務、擴大經濟責任審計的覆蓋面,另一方面要求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效果,以滿足組織、紀檢監察各部門考核、任用或聘用、晉升領導干部和領導人員以及防治腐敗的需要。就是說,擴大經濟責任審計的覆蓋面、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是新財政管理體制對內部審計提出的又一要求。
4.更多提供咨詢服務。
內部審計業務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確認業務(也稱確認服務業務),即內部審計師依法獨立地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會資料、經營和管理、績效、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進行檢查和測試,獲取審計證據,作出信息、績效、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是否真實、合法、有效的客觀評價結論,如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內部控制評價等。在生存壓力不大、風險水平較低、發展目標戰略明確的情況下,被審計單位及其利益相關方更多地希望審計師提供評價意見和結論,以便了解掌握經營管理信息和經營績效,自行作出決策選擇。二是咨詢業務(也稱咨詢服務業務),是內部審計師在不承擔管理職責的前提下,為被審計單位出謀劃策,以幫助其實現經營目標、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經濟效益、改進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如提供培訓和指導、為內部控制或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提供咨詢等。在生存環境惡劣、風險水平較高、發展目標和戰略難以抉擇的情況下,無論是被審計單位還是利益相關的各方,都希望審計師更多地提供“分析和指導”,幫助他們認清風險或機遇、明確發展目標和戰略、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和措施。新財政管理體制下,業務、信息處理流程簡化,但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提高、難度加大,需要有較高站位、能夠做信息綜合分析和系統整體考慮的內部審計人員來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其完善機制、實現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運行有效,為各級組織和單位有效地防控風險、科學地確定發展目標和戰略提供支持和幫助,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5.更多協調協作。
組織單位內部的各部門、各崗位有著明確的業務分工,其職責、權限各不相同,業務目標和績效考核標準也不一致,利益不一致甚至是利益沖突在所難免,尤其是在權責劃分、應對風險、利益分配方面。由于工作量與薪酬的不匹配而導致業務處理過程中互相扯皮、推諉,有利益時你爭我搶、無利可圖時躲躲閃閃現象屢見不鮮,不僅使業務處理過程中危機四伏,也使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難以有效運行。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加強有關部門和崗位的溝通和協調、形成聯動機制,建立合理分工、權責匹配、風險防控適當的內部控制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外,還需要內部審計機構對各部門、各崗位之間的協調情況進行評價,找出不和諧之處并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牽頭組織各部門、各崗位協作分析問題,共同應對風險;內部審計機構與有關部門或崗位協調工作,一方面保證審計的覆蓋面、杜絕重復檢查,提高審計和其它部門、崗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彌補內部審計師的知識不足,并使各部門、崗位的員工從組織整體、系統的角度分析識別風險、從全局角度選擇風險應對措施。組織單位與外部業務相關部門和監管機構之間,也有著明確的分工協作關系。新財政管理體制下,業務處理過程中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分工更加細致、職責更加明確,彼此間的協作配合變得更加重要。沒有各業務相關部門、監管機構的協作協調、支持協助,內部審計機構要想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任務、幫助組織實現目標是不現實的。鑒于此,更多地組織所在單位內部各部門、崗位之間的協調協作,更多地與其協調工作;更多更好地與外部各業務相關部門、監管機構協作配合,就成為新財政管理體制對內部審計的又一要求。
二、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
2013年8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公告2013年第1號,以下簡稱《新準則》),并從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缎聹蕜t》規定“,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該定義調整了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方法、目標等,實現了與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IA)內部審計定義的接軌;除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內部控制審計準則、績效審計準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審計計劃等做了重大調整外,還對審計計劃等13項準則做了修訂,最終形成了更加科學系統的三層次內部審計準則體系。2014年1月,審計署《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征求意見稿)》,將內部審計定義為“單位(或組織,下同)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人員,實施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單位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單位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不僅充分吸收了國際內部審計的先進理念,也充分考慮了我國內部審計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墩髑笠庖姼濉愤€對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范圍、領導體制、首席審計官的設置及職責做了更加細化和明確的規定;調整了內部審計的職責,突出了戰略審計、管理審計、單位內部管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并對企業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職責做了規定;對指導和監督內審工作的主體進行了豐富和細化,明確了審計機關對內審工作業務指導和監督的六項職責、審計機關通過內部審計自律組織加強對內審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以及對自律組織的指導和監督,明確了國家有關行業(系統)主管、監管部門(各級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金融監管機構)對所屬行業內審的監管職責以及內部審計機構對本單位有管理權的所屬單位內審工作的監督、指導和管理職責;專設“內部審計自律組織”一章,進一步明確、充實了內部審計自律組織的職責等??梢?,為了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內部審計的需求,順應國際內部審計的發展要求逐步跟上時展的腳步,我國的內部審計也將逐步完成一系列的轉變。
(一)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由監督向增值服務轉變
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恢復實施審計制度以來,審計就被定位為“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內部審計也被定位成“組織(機構)內部的經濟監督”,扮演著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有效的監督人的角色。這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是適當的、有效的,三十年來內部審計所取得的成效、發揮的作用足以證明這一點。但進入21世紀后,內外部審計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對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審計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內部審計在經歷了三十年的探索后,不論是在理論與實踐、還是內部審計制度與內部審計師等各個方面,都具備了滿足社會需求、提供更好的內部審計服務的實力;于是,逐步實現向增值服務型的轉變就成為歷史的必然?!秶H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IIA,2013)規定“,增加價值是指內部審計活動通過客觀和相關的保證,改善和提高治理、風險管理和控制過程的效果和效率,為組織(及其利益相關方)增加價值”,最終目的是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由此不難看出,第一,增加價值不僅限于內部審計的意見建議被采納后為組織增加的收入、節約的成本費用等,更重要的是對內部控制、管理(尤其是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的改進和完善。收入的增加、支出的減少是易見的,能迅速調動起管理層和員工的熱情并引起人們對內部審計的關注和信賴;而控制、管理和治理的改進不一定帶來顯而易見的經濟收益,甚至會因為不理解、利益受到沖擊等原因導致管理層、員工的抵觸,但這些方面的改進卻能從根本上解決組織面臨的發展障礙,有助于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存發展空間的拓展,即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改進,所帶來的價值是長遠的、深層次的。第二,增加價值也不僅限于使生產經營、業務活動順暢進行,更重要的是為組織戰略目標、經營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生產、經營的順利與否關乎組織的生存基礎,而目標、戰略的確定和實現卻關乎組織的命運和前景,內部審計對組織戰略和目標的確定是否適當、實施計劃和策略是否可行進行審計,發現潛在的風險和可能的機遇、評估管理層應對方案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意見建議,不僅能夠為組織增加價值,也有助于內部審計地位的確立和提高。第三,增加價值與經濟監督并不矛盾。因為內部審計在理順經濟秩序、使生產經營或業務處理依法進行方面所帶來的違規成本降低、組織利益受損減少,也是一種價值增值。所以說增加價值是一種理念,是內部審計的高層次職能定位,也是新時代對內部審計的更高要求,是任何內部審計機構都必須正視、并在內部審計工作和內部審計職業發展中逐步落實的。
(二)內部審計的工作重心:由財務、效益向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效果轉變
實現內部審計職能定位向增加價值的轉變,內部審計機構就不能再把工作重心放在財務、績效方面來追求淺層次的收益增加和支出節約上,而應當更多地從管理、戰略發展等方面為組織尋求創造價值、增加價值的機會。因此,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參與公司治理、風險管理、控制過程的改進。
公司治理理論認為,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其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審計理論認為,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是內部審計對象的一個重要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睹绹?1世紀公司治理原則》指出,完善的公司治理需要董事會、管理層、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共同有效地發揮作用。參與公司治理過程的改進,要求內部審計機構獨立、客觀地評估治理過程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做出評價結論;提供咨詢服務,為改進治理過程的方式提出建議;或者幫助董事會開展治理實務的自我評估。因此,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在組織內推廣適當的道德和價值觀確保業績管理有效,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及時通報風險和控制信息,協調董事會、內外部審計師與高管層之間的工作和信息溝通,評估與職業道德相關的目標、計劃、業務的設計、實施及其效果,評估信息技術治理對組織戰略和目標的支持程度?!镀髽I風險管理———整合框架》(COSO委員會,2004)的風險管理八要素中,內部審計是“監控”的主體之一,須隨時通過持續的監控活動、個別評估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對風險管理構成要素的存在和運行進行評估。參與風險管理過程的改進,要求內部審計機構通過檢查、評估、報告并提出改進管理層風險過程的適當性和有效性的建議,協助董事會完成監督職責;識別、評價并運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幫助組織解決風險問題;通過實施質量保證與改進程序、定期審核內部審計領域及審計計劃、有效的審計規劃和設計、適當的資源配置等,管理內部審計活動所面臨的審計失效風險、錯誤確認風險、聲譽風險。因此,內部審計機構應當評估組織的治理、運營、信息系統方面的風險,關注舞弊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組織對舞弊風險的管理;評估組織目標、重大風險的識別和評估、風險應對方案的選擇、溝通、風險管理過程的監督等,以評價風險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并提出改進建議;在咨詢過程中關注與業務目標相關的風險,并警惕其他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內部審計機構還應當以風險為導向,規劃內部審計的發展,計劃內部審計工作,并運用風險管理方法對內部審計風險實施有效管理?!秲炔靠刂?mdash;——整合框架》(COSO委員會,1994)的內部控制五要素中,內部審計是“監控”的主體之一,須通過持續性的監控行為、獨立評估或兩者的結合的方式,對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改進建議。參與內部控制系統的改進,要求內部審計機構評估(單項/綜合評估)針對組織內部治理、運營、信息系統等風險的控制是否適當、有效(效果和效率),找出重大差異或缺陷并提出糾正或改進的意見建議,協助組織維持有效的控制;尤其應當關注信息(包括組織信息、個人信息或稱個人隱私)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酌情對改進或實施新的控制和安全保障提出建議。我國的《第2201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控制審計》(中內協,2013)規定,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促進組織改善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責任;內部審計機構可以針對組織所有業務活動的內部控制五要素進行全面審計(全面內部控制審計),也可以針對組織內部控制的某個要素、某項業務活動或業務活動某些環節的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專項內部控制審計);內部審計機構實施的內部控制審計,應當以風險評估為基礎、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對組織單個或者整體控制目標造成的影響程度確定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并關注串通舞弊、、環境變化和成本效益等內部控制的局限性;在對內部控制全面評價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單位、重大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的內部控制;真實、客觀地揭示經營管理的風險狀況,如實反映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情況。該準則還分別對組織層面和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情況審計、審計程序、內部控制缺陷(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認定和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內容等做了明確規定。
2.積極嘗試內部審計新業務。
經濟責任審計、社會責任審計、環境審計、信息系統審計、網絡安全審計、職業道德審計、社會公德和可持續性審計等審計業務,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治理等方面的咨詢業務,都是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嘗試的新的內部審計業務領域。這些業務可能在理論、實踐方面還不太完善,有的甚至還存在爭議,但也給內部審計創新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有意識地在內部審計發展規劃、計劃中安排一些新業務,或在財務審計、績效審計中增加新的業務內容,不僅能夠更廣泛地為組織增加價值,也能為內部審計發展拓展新領域,對組織的發展、內部審計地位的提升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三)內部審計的審計模式:由賬項導向、控制導向向風險導向審計轉變
《內部審計2012———關于內部審計發展前景和內控導向審計方法逐步退出的研究報告》(普華永道,2012)指出,“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理念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利用全面的、成形的方法進行審計、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成功跨越以內部控制為中心的審計理念。在風險導向審計理念的引導下,內部審計應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成為利益相關方的首要關注點時,提升其履行職能所能實現的價值。”風險導向審計從2006年開始在我國注冊會計師領域廣泛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令第8號,2010)也引入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13年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當全面關注組織風險,以風險為基礎組織實施內部審計業務;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根據組織的風險狀況、管理需要及審計資源的配置情況,編制年度審計計劃。也就是說,風險導向審計已經全面進入了我國的內外部審計領域。與注冊會計師的風險導向審計不同,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理念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利用全面的、成形的方法進行審計、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領域的風險導向審計除了要求在審計實施過程中依據對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的風險評估水平計劃具體的內部審計工作過程,如審計程序選擇、審計證據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可靠和充分性的判斷等,還要求依據組織風險的水平來安排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包括內部審計長期發展規劃的制定、審計范圍的確定、年度審計計劃的編制、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培養等。換句話說,內部審計不僅要在各項審計業務的實施過程中,以評估的組織風險水平為依據計劃安排審計程序、組織各項具體審計工作的實施;還要將組織的風險管理框架或過程納入審計對象范圍,評估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還必須依據組織的風險水平,計劃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規劃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未來發展。
(四)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由注重財會向注重管理、治理、信息技術轉變
1.財政預算規范發展的需要
我國的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逐漸形成了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相分離的管理模式,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公共財政體制框架。這些改革改變了財政資金的流動和管理,如果政府仍然按照過去的模式對財政預算執行常規審計,是很難達到實質性效果的。而且,政府不能僅僅關注財政資金的使用而忽視了使用效率,這與審計方法息息相關。目前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傾向于重視財政資金的運行狀況,沒有將資源配置與廣為職能相關聯,而且傳統的審計方法和審計理念沒有起到良好的監督管理作用,導致財政預算執行工作中效率底下,效果不明顯。
2.財政支出管理的需要
如今我國形成的財政政策對于穩定國民經濟和社會運行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我國的財政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建立了一套相對規范穩定的增長機制,我國的財政預算規模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逐漸擴大。傳統的財政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經濟發展,從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包括財政預算執行過程中資金被挪用、占有、滯留的情況,財政預算管理工作中缺乏監管等,有損于國民經濟和人民利益,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執行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加強完善財政預算管理在當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在財政預算管理體制中引入績效審計,能夠及時檢查預算的執行情況和預算資金運行情況,從而調整預算結構,從根本上解決財政支出管理中的問題。
3.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明確了經濟建設的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較大進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這種背景下,財政預算資金作為國家公共基礎建設的重要保障承擔了更大的社會責任。因此,審計工作要加大對預算資金的監督控制,積極有效地開展績效審計工作,實際發揮其在預算資金執行工作中的效用,提升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而且,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經濟社會領域的難點也反映到了預算執行上,審計部門也要把握經濟發展趨勢,重視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加強對預算資金執行過程中重點項目和領域的審計,充分發揮審計的制衡作用,保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二、提高財政預算績效審計水平的策略
1.加強對績效審計的理論研究
目前,我國對績效審計的理論研究仍處在探索階段,還需要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研究。這方面需迫切解決的問題有績效審計的原則、標準、方法,績效審計的評價和反饋以及結果和跟蹤等,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只有對這些問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使理論聯系實際,更好的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從而解決操作層面的問題。同時,還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吸收他國優秀理論,提高我國績效審計的理論研究水平。
2.完善績效審計法律法規
完備的法律法規對于績效審計的執行具有基本的保障作用。我國在財政預算執行中實行績效預算仍處于初級階段,還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績效預算的重要性不斷突顯,政府必須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首先應該在《審計法》中明確對績效審計含義、內容、對象的規定;其次,借鑒發達國家相對較為成熟的準則制度,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標準和程序。
3.規范財政預算執行管理和績效審計體系
財政預算執行工作中的績效審計是適應財政管理需要的,對于財政支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應該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一系列不規范問題加強管理,嚴格按照預算法的規定進行工作,規范預算執行程序和調整審批程序,完善預算執行的激勵措施和監督機制,以保證預算執行的規范化。同時,也要完善績效審計體系,強化績效審計準則,加強內部監督控制,推動績效審計的信息化建設,以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滿足更大的財政預算規模。
4.明確績效審計評價標準,建立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在財政預算的績效審計中,評價標準的確立十分關鍵,每一項財政支出都有不同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因此,政府需要在審計準備階段就開始明確評價標準。為此,審計機關要搜集財政預算資金相關標準,針對不同的審計機構,分析不同審計目標,建立相應的合理的科學指標。同時,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重點考察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工作效率、效果和經濟效益,從定量和定性兩方面分析指標,優化績效審計效果。5.建設高素質財政預算資金績效審計隊伍開展績效審計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擁有完備的知識理論和相應的應用技能,還應具備法律意識和管理意識。因此,在績效審計的隊伍建設方面,必須優化人員結構,更新審計觀念,引入更多專業人才。同時,要定期對在崗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他們在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法律知識、經濟管理知識,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此外,還應吸納其他相關專業人才,促進審計人員構成多元化和審計隊伍的發展壯大。
三、總結
關鍵詞:政府績效審計;權責發生制;綜合財務報告;國家治理
政府績效審計是從傳統審計體系中衍化出的,強調審查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審計。1956年起,西方政府審計體系發生變革,逐漸從傳統審計向績效審計轉變,至2017年已經基本形成以績效審計為主的政府審計體系。而中國關于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還處于成長初期,未能形成一個完善的系統。當下,我國正處于國家治理轉型期,政府會計也開展了權責制改革,新的政府會計準則已經于2017年1月1日施行;這意味著今后的政府績效審計將形成一個以預決算報告和權責制財務報告為基礎的二維審計體系。為了服務國家治理轉型,本文從我國對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基于權責制綜合財務報告的政府績效審計以及政府績效審計對國家治理的影響這三方面著手,對以往文獻進行了歸納總結。
一、關于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
1956年,第二屆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會議提出要檢查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自此績效審計思想開始出現。經歷半個世紀的發展,西方國家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政府績效審計體系。相較而言,國內對于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開始得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才開始萌芽,當時就有學者預言,績效審計將成為我國未來政府等行政事業單位審計的發展趨勢和主要方法(王會金,1993)。進入21世紀后,中國與國際接軌,對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也全面展開。有關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有關政府績效審計內容的研究
有關政府績效審計內容的研究多為純理論研究,主要以分析發展制約、對比國內外現狀以及提出改進對策等為主。梁斌,羅文潔(2012)認為隨著我國政府績效管理體系的不斷改革與變化,績效審計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然而我國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與西方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王會金(2014)指出,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在國外后新公共管理運動過后,存在多個可以創新之處;在協同審計方式方面,應該建立相互匹配協調的行政制度,另一方面還應該更加重視政府績效審計的結果公開。王超(2014)、謝慕廷(2015)和王麗娜(2016)借鑒美國、英國和德國的發展經驗,認為西方國家的立法型績效審計模式能夠使政府績效審計更為獨立和公開,提出要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立項階段的績效審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和評價體系的建設以及提高公眾參與度等對策來完善我國政府績效審計體系。王會金(2010)對我國的現行體系進行SWOT分析,認為我國社會經濟水平較低、制度發展不完善,政府績效審計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在分析了美國政府績效審計的優勢和特征后,提出我國績效審計的范圍應該包括公共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公共投資績效審計、金融績效審計、政府采購績效審計、政府環境績效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人力資源審計。吳蒙(2015)以深圳為例,對其政府績效審計進行分析,較為創新地提出當下我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存在審計建議避重就輕、績效審計的時間效率較為低下等問題;然而提出的政策性建議并無突破創新之處,在實踐性方面還有所欠缺。關于政府績效審計內容的研究多以純理論分析為主,是我國實行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依據和支撐,但由于過去政府績效審計在實踐中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相關研究較為缺乏實踐上的證據支持,對于當下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改革雖然能起到理論上的指導意義,但無法建立實際應用的具體指導細則。
(二)有關政府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的研究
目前國內對于政府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的構建,大都基于預決算政府會計體系,并不適用于現今的政府會計權責制改革,而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也較多依賴于平衡積分卡,缺乏創新。宋常(2010)認為可以效仿《巴塞爾協議》構建一個基本的評價體系;然而文章中并沒有建立一個具體的指標體系,只是規范了績效審計的目標、范圍等。吳勛(2011)則認為,我國轉型期政府績效審計有著理論基礎薄弱、技術支撐和人員配置達不到要求等實施瓶頸;在構建評價指標時應該突出預算績效,并制定了量化指標和測算方法。然而在我國政府會計權責制改革的當下,以預算審計為主的績效審計顯然是不能滿足政府審計發展需求的。付同青(2008)把平衡記分卡與政府績效評價相結合,設計了相應的平衡記分卡評價指標,但是未能給出量化評價指數。王如燕(2009)著重研究了政府環境績效審計,她基于“PSR壓力—狀態—響應”框架,運用環境優值與協調系數相結合的模型和基于人工神經網絡BP的模型,突破性地提出了綠色GDP概念,建立了一套政府環境績效審計標準和評價指標;迄今為止是國內研究政府環境績效審計領域指標體系建立較為健全和詳細的研究。高衛華(2015)的研究則是出具了較為詳細的指標體系框架,他根據2002年財政部頒布的《國有資本績效評價規劃》和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研究課題組制定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運用平衡記分卡的方法,對政府的整個預算過程制定了包括五個方面的16個指標??偟膩碚f,由于目前國家治理處于轉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績效審計研究文獻綜述———以國家治理為視角■鄒牧云殷文璽李靠隊型期,政府會計也正處于改革中,適用于當前國情的政府績效審計研究較少;研究方法也較為匱乏,對于政府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仍是以平衡記分卡評價方法為主,沒能引進更多更好更新的方法。因此現存文獻對于構建政府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的研究還是存在較多不足的。
(三)有關政府績效審計影響因素的研究
歐陽華生和余宇新(2009)認為人均國民收入、教育指數和基尼系數對績效審計制度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正面影響,即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越高,政府績效審計制度越能得到發展。李素利(2013)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審計人員素質、政治、法律、經濟和信息等因素的改善都能對政府績效審計起到積極的正向作用,其中審計人員素質這一因素的影響最大,因此建設績效審計的法律制度、加強培養審計人員素質對于發展績效審計非常必要??v觀我國有關政府審計的研究可以發現,雖然目前學界已經形成績效審計的理念,對于政府績效審計的研究也已經開始,但是與西方相比仍舊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地能夠投入使用的理論基礎和評價體系??梢?,我國的績效審計目前處于初級階段,在法律上缺乏依靠和規范,在實施上存在難度和制約。
二、基于綜合財務報告的績效審計形成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的政府會計,2015年才明確提出要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出臺了政府會計準則,并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今后的政府會計將形成“預算—財務”二維政府會計體系,因此基于綜合財務報告的績效審計也必然形成。然而基于權責制的政府績效審計,目前仍是一個空白的研究領域。但路軍偉和陳希暉(2006)已經預言,政府會計改革,引入權責制,能夠提供更多的財務、成本信息,可以將一個項目作為審計主體,達到更好的績效審計效果。由于學界還未將權責制綜合財務報告和政府績效審計相結合進行研究,因此現有文獻中僅有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問題的研究。劉小兵、徐曙娜(2015)參考并羅列了2012年財政部出臺的《2011年度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辦法》中的一些編制辦法,但未出具創新研究。王彥(2015)則設計了較詳細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編制方法,認為應該對于現行收付實現制核算中空白的部分進行資產評估、甄別登記,諸如公共基礎設施、由政府承擔償還的企業負債、政府投資的企業股權、政府財政和政府單位借入款中應付利息的負債和費用、政府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折舊攤銷等期間費用以及部分政府債權資產等;那么根據這些綜合財報編制研究的歸納總結,就能服務于基于綜合財務報告的績效審計的研究。在政府大力推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的當下,利用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進行政府績效審計是政府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目前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目前還未出臺一個確切的政府會計準則,基于權責發生制綜合財務報告的政府績效審計同樣也是一個未有人涉足研究的空白領域。
三、政府績效審計對國家治理的影響
作為反腐倡廉的一個重要工具,政府績效審計是服務于國家治理的基礎工具和重要一環。政府績效審計能夠起到對政府管理的協助作用;例如對政府負債、公益組織或進行地域性的績效審計,能促進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進步(Miller,2016)。目前正值國家治理轉型期,政府和學界對政府績效審計都產生了足夠的重視,但現有文獻仍是以預算制度下的政府績效審計對國家治理的影響為主,并沒有與權責發生制的政府財務報告相結合,這顯然是不符合我國政府審計的發展趨勢的。李曉慧(2015)認為政府績效審計對國家治理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劃分審計范圍時沒有很好地分清政府和市場,沒有發揮政府審計應有的戰略指導作用;在政府低效或不作為等重點問題上也缺乏足夠的關注。而王會金(2014)認為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績效有改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評價指標、理論體系的不完整,這樣的作用還無法得到有力的證據支撐??偟膩碚f,政府績效審計對國家治理能夠起到積極作用這一觀點,是被學界普遍認可的。
四、總結
近階段,我國政府會計出現重大改革,基于預決算政府會計的績效審計的研究就無法滿足政府會計改革的需求。而過去的績效審計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以平衡記分卡為主,缺乏新方法的引進。綜上,作為國家治理支柱和基石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績效審計,其發展和相關研究存在諸多制約;學界也未將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績效審計和國家治理三者相結合。在我國國家治理轉型期的關鍵時刻,研究國家治理視角下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績效審計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王會金.試論我國行政單位績效審計的理論與實踐[J].審計與經濟研究,1993(04).
[2]梁斌,羅文潔.論政府績效管理與績效審計[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02).
[3]王會金.國外后新公共管理運動與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發展創新研究[J].會計研究,2014(10).
[4]王超.國外政府績效審計的經驗與啟示以美國為例[J].科技廣場,2014(12).
[5]謝慕廷.國外政府績效審計的啟示[J].審計月刊,2015(02).
國家審計論文參考文獻:
[1]劉家義.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J].中國審計,2011.
[2]徐湘林.轉型危機與國家治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
[3]俞可平.國家治理評估:中國與世界[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11.
[4]韓乃志,王鴻.推進審計公開透明,有效服務國家治理[N].審計研究簡報,2011-7-21.
[5]審計署審計科研所編.審計署2010年度優秀審計論文和研究報告評選獲獎文集[M].中國
[6]時代經濟出版社,2011,4.
[7]許寶強.對我國國家審計未來定位問題的探索[D],廈門大學,2005,11.
[8]張文祥.論國家審計與宏觀經濟管理[D],安徽大學,,2005,10.
[9]刁永偉.我國國家審計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吉林大學,2010,04.
[10]宋常,田瑩瑩,趙懿清.基于國家戰略的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J],中國審計,2011
[11]董大勝.對審計法院體制的新認識.中國審計[J],2011(12).
[12]郭小聰.財政改革:國家治理轉型的重點[J].人民論壇,2010.
[13]胡偉.政治過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4]劉力云.政府審計與政府責任機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
[15]秦榮生.深化政府審計監督完善政府治理機制[J].審計研究,2007.
[16]石愛中.國家審計的政治思維[J].民主,2005.
[17]唐皇鳳.大國治理:中國國家治理的現實基礎與主要困境[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5.
[18]尹平、戚振東.國家治理視角下的中國政府審計特征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
[19]楊肅昌.審計監督的政治學思考[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
[20]石愛中,胡繼榮.審計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21]張金男.政府審計效能之研究———以臺灣為例[D].暨南大學,2006.
[22]戚振東,吳清華.政府績效審計:國際演進及啟示[J].會計研究,2008.
國家審計論文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M].李善明,編,郭大力,譯.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
[4]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亞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
[5]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亞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
[6]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7]李揚,張曉晶,常欣,等.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理論、方法與風險評估[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8]馬駿,張曉蓉,李治國,等.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9]國家統計局.中國資產負債表編制方法[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第八版)[M].張昕,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1]戴維·奧斯本,德特·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M].周敦仁,湯國維,壽進文,徐荻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12]萊昂·瓦爾拉斯.純粹經濟學要義[M].蔡受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13]王靜.政府財政資產負債核算國際規范的比較研究——基于2001GFS和IPSAS的研究[J].統計教育,2009,12.
[14]李揚.要從資產負債表來控制資產泡沫[EB/OL].2009夏季達沃斯論壇發言.
[15]王健.政府經濟管理案例(二)——國有資產管理與政府規制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債務危機:原因及對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龍,樊歡.基于可流動性資產負債表的我國政府債務風險研究[J].經濟研究,2012,2.
[18]呂偉.政府或有負債風險管理研究:理論框架與實踐探索[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19]許憲春.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統計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0]廣東商學院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國民經濟發展與國民經濟核算[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21]毛太田.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22]HanaPolachovaBrixi,馬駿.財政風險管理:新理念與國際經驗[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23]李林林.關于國家風險與主權信用評級的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3.
[24]胡浩.政府資產負債管理風險對“歐洲五國”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25]鄭小娟.歐洲國家債務危機的風險傳導研究[D].湖北:武漢大學,2014.
[26]顧誠浩.我國政府財務報告改革的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14.
[27]劉笑霞.政府績效評價理論框架之構建——以一級政府為中心[D].福建:廈門大學,2014.
[28]胡景濤.基于績效管理的政府會計體系構建研究[D].遼寧:東北財經大學,2014.
[29]李敏.中國地方債務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30]董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起因、影響及啟示[D].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11.
[31]侯杰.國家資本結構與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6.
[32]李光輝.國家綜合負債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1.
[33]周瑞華.“兩庫兩公開”——資產評估監管新模式[J].當代經濟,2009,7.
[34]羅和平.關于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管理改革的幾個問題[J].國有資產管理,2005,11.
[35]朱毛瑞.三份資產負債表傳遞的債務信息[N].香港經濟導報,2013,1(17).
[36]陳學安.建立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財政研究,2004,8.
[37]張永慧,李天祥.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財政研究,2005,5.
[38]郭亞軍,何延芳.我國1994-2001年財政支出狀況的綜合評價[J].財政研究,2003,9.
[39]李彥歷.我國財政資金績效管理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40]趙紅梅.基于多級模糊綜合評判法的地方政府績效評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
[41]王克強,劉紅梅,陳玲娣.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研究綜述[J].開發研究,2006,5.
[42]崔元鋒,嚴立冬.基于DEA的財政農業支出資金績效評價[J].農業經濟問題,2006,9.
[43]高敏雪,等.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與中國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4]戴維·奧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棄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項戰略[M].譚功榮,劉霞,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45]莫里斯·戈登斯坦,菲利普·特納.貨幣錯配——新興市場國家的困境與對策[M].李揚,曾剛,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46]王定云,王世雄.中西方國家新公共管理理論綜述與實務分析[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8.
[47]黃維民.新范式與新工具:公共管理視角下的公共政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48]王彥榮,等.中國政府資產管理改革[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49]曹榮湘,朱全濤.國家風險與主權評級[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50]財政部會計司.政府會計研究報告[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51]陳小悅,陳立齊.政府預算與會計改革——中國與西方國家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52]李建發.政府會計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
[53]李金早.告別GDP崇拜[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學會副會長、西北大學馮均科教授針對建立和完善審計問責機制,提出立法應當先行的建議。在分析建立《國家問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家問責法》的設計思想,即:為追究行政責任的行政法規的力度提供法律依據;建立常態的責任追究制度,規范在問責權力鏈中的各部門吸相關人員的關系,保證各種權力的有效銜接;將問責擴展并使問責行為本身也處在監督之中。從立法目標、制度設立、問責對象、問責規則、問責權限、責任處理和法律適用等26個層面設計了未來國家問責法的主要內容。針對行政問責的現狀與問題,提出了行政問責還應在行政規章和制度層次上加以改進和完善。要從政府部門行政首長問責向政府行政首長問責擴展:要從政府問責向公共機構及國有控股企業問責拓延;要堅持“責任法責”原則,明確個人在集體責任中應當分擔的責任。
常務理事王志高結合全省行業和專項資金審計實踐,圍繞審計為宏觀調控與經濟管理決策服務,著重從體制、機制和管理層面提出了推進審計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一是實現從注重微觀審計,向為宏觀服務轉化;實現由側重真實、合法審計,向真實、合法、效益審計并重轉化;實現由促進經濟建設發展,向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等全面發展轉化。二是適時對審計機關內部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定進行改革創新,通過設立行業和專項資金審計綜合調研機構,跟蹤了解行業發展的新情況,分析行業系統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和深層次性問題。三是針對行業和專項資金審計特點,制定行業和專項資金審計的具體實施辦法,建立其效果評估和考核體系。四是按照項目管理理論指導行業和專項資金審計,強化其目標責任管理。五是注重揭示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重大體制、機制性瓶頸、制度性缺陷等問題,促進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重大方針和戰略措施的貫徹實施。
常務理事趙寶田基于財政改革的視角,對財政改革的重點內容及走勢判斷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財政改革進程和未來走向對財政審計的影響與內在需求,根據財政改革重點與方向勾勒出財政審計的未來發展與戰略構想。未來發展主要體現在“公共審計”、“陽光審計”、“綠色審計”、“民本審計”和“績效審計”上。并從審計的安全性、公平性、公開性、宏觀性、民本性、績效性的角度,設計了財政審計發展的戰略框架。同時,提出了深化財政審計的建議。第一,樹立為促進建立“公共財政”、“陽光財政”、“綠色財政”、“民生財政”的審計理念,以規范預算管理、推動財政體制改革、促進建立公共財政體系、保障財政安全、提高財政績效水平為審計目標。第二,堅持“揭露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提高績效”的思路,重點實現“四個轉變”,即從收支并重向以支出審計為主轉變:從預算編制撥付向預算分配管理審計為主轉變:從查錯糾弊向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轉變:從揭示微觀層面的問題向注重分析研究宏觀層面的問題轉變。第三,實行財政審計一體化,集中配置審計資源,對公共財政資金從收入組織、預算編制、撥付執行、管理使用等過程環節進行審計。同時,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積極開發計算機審計軟件,探索數據式審計和遠程實時審計。
理事曹廣明從我國社保制度未來走向及對社保審計的客觀需求分析入手,談了未來10年我國社保審計的發展變化。一是我國社保制度未來10年變革進程和走向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征、新環境所決定的。國家經濟基礎的日益雄厚,以人為本的政治取向,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以及介于城鄉之間特殊群體的形成,決定了社保制度未來改革的目標定位。二是未來10年通過漸進式改革路徑,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統籌城鄉、水平適當、國家特色與地區特色相結合、體系較完整、制度較健全、統放有度、多元化、多層次”的社保體系。三是社保事業發展對社保審計提出了新的挑戰。真實性、安全性、績效性、制度功能發揮的效能性以及社保資金運行的公開性對審計提出了高層次要求。四是未來10年我國社保審計將呈現六大變化,即:監督態勢由弱向強轉變:目標理念向效能審計轉換:工作重心向“上移、下沉”兩個不同方向轉移,方式方法向“數據式、系統式”轉變:審計形態由附屬型向獨立型轉化;社保審計在政府審計布局中的定位將發生根本變化。
理事牟軍利對金融審計面臨的新形勢、新環境、新挑戰進行了評析,提出了推進金融審計的發展策略。一是圍繞單一金融機構的微觀金融風險防范,繼續深化對單一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流動性、經營管理水平、財務信息真實性等方面的審計。二是從宏觀入手,安排對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調控手段有效性等方面的審計或審計調查,充分體現金融審計的宏觀性、時效性和服務性。三是針對分業監管、混業經營的實際情況,逐步開展對監管體系有效性進行審計監督,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維護金融安全。四是改進金融審計組織方式方法。打破所有制界限,充分調動地方審計機關金融審計的主觀能動性,及時解決金融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理事朱慶林對政府審計如何維護國家安全,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提出了主要實現路徑。一是關注重點內容。關注中央方針、政策、長遠規劃、總體部署和宏觀調控措施的貫徹落實情況;關注本級財政預算執行、重點建設資金項目和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狀況。二是選取多種方式。通過直接和延伸審計發揮直接與間接監督威懾作用;通過審計調查和審計建議發揮“健康普查”與“免疫防疫”作用:通過審計通報和結果公告發揮“警示教育”與“公眾監督”作用;通過案件移交和要情上報發揮“機器”與為政府決策服務作用。三是抓好關鍵環節。計劃安排應當考慮涉及國家安全的系統、部門、單位、項目、資金等因素:編制方案應當明確涉及國家安全審計的目標、范圍、內容、重點、方法等要素;實施審計應當特別注意證據的獲取、鑒別、選用以及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合作;撰寫報告應當剖析問題根源,提高審計建議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學會副會長、西安交大段興民教授結合審計署《五年規劃》要求,提出了需要創新和發展的五個重大審計理論問題。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審計基礎理論的研究
問題。他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別是在國家占有生產資料條件下,審計的基礎理論需要探究,如果是委托理論,應從理論上說明委托者,如果不是委托理論,應從理論上進行闡釋。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責任審計委托者的確認問題。我國提出的經濟責任審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責任審計。審計的評價和監督職能的關系、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所有者代表、經濟責任審計委托者的界定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三是審計與管理的關系問題。按傳統審計理論,審計不參與管理,如參與管理就把審計置于危險的境地。然而,一些大公司的審計實際參與了管理。那么,審計是否參與管理,審計與管理的關系到底怎樣,是亟待破解研究的問題。四是世界性經濟低迷條件下風險導向審計、管理審計與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關系問題。在經濟低迷時期,審計要積極采取有效的監督方式,在更加廣闊的領域和空間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家審計應突出風險導向審計。五是關于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的問題。從國家治理角度看,審計是免疫系統中的一部分,“免疫系統論”是一個新觀點,當一種新觀點提出后,應當進行深入研究討論。
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審計研究所所長侯興國在會上作了題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開展理論研究,推動全省審計事業全面發展”的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2007年以來的主要工作。一是完成了兩項全國重點課題研究任務。即《財政體制改革與財政審計適應》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模式的構建與應用》。二是完成了四項省級課題研究工作。包括《審計外勤經費自理條件下的工作量定額與成本控制》、《審計處理(處罰)中有關法律問題研究》、《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技術方法研究》、《審計在查處商業賄賂中的難點和突破》。三是組織召開了四次專題研討會,分別就《財政體制改革與財政審計適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模式的構建與運用》及省級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四是制定了陜西省2008年至2012年審計科研工作發展規劃。提出了今后五年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把審計“免疫系統”功效研究等10項作為重點課題研究方向。五是開展了紀念審計機關成立25周年征文活動。今年上半年,學會積極組織安排,精心籌劃部署,在全省范圍內向常務理事及部分理事開展征文活動,經過認真篩選,精選出了40余篇審計論文,匯編成《紀念陜西省審計機關成立25周年審計論文集》。同時,向審計署和中國審計學會提交多項科研成果及論文。2008年,向中國審計學會理事論壇提交的《政府職能轉變與國家審計科學發展的戰略抉擇》、《十七大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及政府審計的走向和對策》兩篇論文入編審計署論文集,參加了全國交流。
【關鍵詞】 激勵機制; 績效信息; 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 績效審計; 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
【中圖分類號】 F239.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6)23-0124-06
一、引言
委托關系是人類社會文明孕育的有效制度安排,是文明社會大多數活動的運行架構。在委托關系下,委托人如何激勵人是合約的核心內容之一。然而,無論激勵機制如何設計,人的績效都是激勵的基礎。同時,人的績效還是其付出努力程度的表征,也是委托人所托付事項的實現基礎。所以,在委托合約中,人績效是關鍵要素[ 1-5 ]。正是由于人績效如此重要,人有積極性來操縱績效信息,從而出現績效信息失真。例如,現實生活中的“數字出官,官出數字”及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都是典型的績效信息失真。為了應對績效信息失真,出現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治理機制,包括績效信息審計在內的績效審計便是其中之一①[ 6 ] 。關于績效審計有不少的研究,然而,關于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一些基礎性問題還沒有系統化的理論框架。本文從理論邏輯上分析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基礎性問題,構建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基本理論框架。
隨后的內容安排如下:首先是一個簡要的文獻綜述,梳理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對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基礎性問題進行理論邏輯分析,提出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基本理論框架;最后是結論和啟示。
二、文獻綜述
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研究包括在績效審計的相關文獻中,分為兩類:一是審計職業組織的績效審計指南;二是研究性文獻。
關于審計職業組織的績效審計指南,有國際組織的,也有一些國家的。最高審計組織國際組織發表的《利馬宣言――審計規則指南》中有績效的內容,還專門了《關于績效審計、公營企業審計和審計質量的總聲明》及《績效審計指南》。一些國家也了績效審計指南,例如,GAO的《美國政府審計準則》有績效的專門章節。國內也有些審計機構了績效審計指南,例如常州市審計局了《績效審計操作指南(試行)》。審計職業組織的績效審計指南涉及到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方法。
關于研究性文獻,主要涉及績效審計的概念、影響因素、方法、績效評價指標、績效評價標準等[ 7-15 ],還有一些文獻研究特定領域的績效審計,例如環境績效、投資項目績效、高??冃У萚 16-18 ],也有少量文獻研究績效審計理論問題[ 19-20 ]。
總體來說,關于績效審計的一些基礎性問題還缺乏系統研究,關于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更是如此,本文擬探究這些基礎性問題,提出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基本理論框架。
三、基本理論框架
本文探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基礎性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為什么會有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審計需求?什么是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審計本質?希望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干什么――審計目標?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對誰審計――審計客體?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審計內容是什么――審計內容?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由誰來審計――審計主體?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如何審計――審計方法?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與審計環境是什么關系――審計環境?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形成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基本理論框架。
(一)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需求
審計需求關注為什么審計,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需求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委托關系有三種類型,一是公共部門委托關系,二是私營部門委托關系(上述兩種委托關系都是原始意義的委托關系),三是組織內部的委托關系②。這三種委托關系下,都存在信息不對稱、激勵不相容和環境不確定問題,因此,人都可能產生機會主義行為。為了治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需要設計一些應對機制,其中,信息報告制度是重要的機制之一。信息報告制度要求人向委托人真實地披露與經管責任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資源使用情況,二是責任目標完成情況。由于人的資源是委托人提供的,所以,委托人會關注資源使用情況。委托人將資源交給人,一定是希望人完成特定的事項,這就表現為人責任目標,委托人當然會關注這些目標的完成情況。一般來說,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以非財務計量的視角表征人責任目標完成的量化信息。
人在報告上述信息時,完全有可能操縱信息,甚至弄虛作假,也可能由于非故意的錯誤導致信息失真。其原因如下:第一,由于績效信息是委托人激勵人的基礎,同時,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還表征人的努力程度,所以,在自利動機的驅動下,人具有操縱績效信息的積極性。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人有信息優勢,在這種情形下,人具有了操縱績效信息的可能性。由于上述積極性和可能性的存在,人作為信息責任方,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故意舞弊。第二,績效信息是由人加工生產出來的,而人是有限理性的,在信息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錯誤。上述績效信息舞弊和績效信息錯誤,共同形成績效信息的失真。
委托人作為理性人會預期到人的上述績效信息失真,為了治理人的績效信息失真,委托人會推動建立一些治理機制來應對績效信息失真,信息審計是其中的機制之一。關于財務資源使用狀況相關的信息是財務信息,績效信息審計是作為績效審計的一部分,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屬于績效審計的部分,主要關注這類信息是否失真。當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只是治理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失真的機制之一,委托人最終采用何種治理機制或治理機制的組合是由成本效益決定的。一方面要達到治理效果,另一方面還會考慮治理成本,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如果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則會成為委托人選擇的治理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失真的機制或其中之一。
(二)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本質
審計本質關注審計是什么,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本質也不例外。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屬于績效審計,所以,其本質不能離開績效審計本質。筆者先分析績效審計本質,然后再分析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本質。
一般認為,審計是以系統方法從行為和信息兩個角度獨立鑒證經管責任中的問題和次優問題并將結果傳達給利益相關者的制度安排[ 21 ]。以此為出發點,績效審計是以系統方法從行為和信息兩個角度獨立鑒證經管責任相關績效中的問題和次優問題并將結果傳達給利益相關者的制度安排。與審計一般相比較,這里強調了經管責任相關績效,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管責任,很顯然,其內涵更加特指,所以,其外延也就更加收斂。即使如此,對經管責任相關績效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觀點,主要有兩種:一種觀點認為,這里的績效主要是指與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相關的信息,績效審計一方面關注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將這些信息與既定的標桿進行比較,以確定績效水平,這種觀點稱為狹義績效審計觀。很顯然,這種績效審計觀只承認真實性和效益性績效審計。另一種觀點認為,這里的績效除了包括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相關的信息外,還包括行為是否合規,績效審計還要關注責任人的相關行為是否符合既定標準,這種觀點稱為廣義績效審計觀。很顯然,這種績效審計觀同時承認真實性、效益性和合規性績效審計[ 22-23 ]。
無論采用何種績效審計觀,都離不開績效信息審計。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屬于績效信息審計。其本質可以表述為: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以系統方法獨立鑒證經管責任相關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中的問題和次優問題并將結果傳達給利益相關者的制度安排。這里強調的是經管責任相關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收斂了這種審計的內涵和外延,其范圍域限定在經管責任相關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
審計本質的另一個維度是審計功能。一般來說,審計具有鑒證、評價和監督三大功能,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也不例外。鑒證就是判斷特定主題與既定標準之間的一致性,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本質本身就包括這種含義,所以,鑒證是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基本功能。評價是在鑒證的基礎上,將績效與一定的標桿進行比較,以判斷績效水準。在許多情形下,委托人需要將人的績效與一定的標桿進行比較,以確定人的績效水平,如果授權審計人來履行這種職能,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就有了評價功能。監督就是對發現偏離的責任者進行處理處罰,如果委托人授權審計人對責任人進行處理處罰,從技術邏輯來說,并不存在障礙,所以,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可以具有監督功能。
(三)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是指希望審計干什么,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目標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審計目標區分為終極目標和直接目標。就終極目標來說,是指審計委托人期望通過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干什么或得到什么。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在委托關系中,為了應對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失真,委托人推動建立一些有針對性的治理機制,希望通過這個機制來抑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失真,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這些治理機制的組成要素。所以,審計委托人希望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在抑制信息失真方面發揮作用。具體來說,就是希望審計能抑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失真。
就直接目標來說,是審計人希望通過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干什么或得到什么??傮w來說,審計人當然的目標是生產審計委托人滿意的審計產品,履行好委托人的審計委托或授權。一般來說,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產品有三種類型,一是審計鑒證產品,二是審計評價產品,三是審計處理處罰產品。審計鑒證產品是關注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是否真實,一般以審計報告的形式出現;審計評價產品是將鑒證后的非財務計量績效與適宜的績效標桿進行比較,以判斷責任方績效水平,一般以績效評價報告的形式出現;審計處理處罰產品關注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偏離責任人的懲處,一般以審計決定的形式出現。上述審計產品只是產品清單,最終生產什么審計產品是由委托人需求決定的。
當然,直接目標是終極目標的基礎,沒有直接目標的達成,終極目標也就沒有基礎。另外,直接目標要以終極目標為導向,根據終極目標的需求來確定直接目標,也就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確定生產什么產品。
(四)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客體
審計客體關注審計誰,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客體也不例外。由于委托關系具有廣泛性,所以,人績效信息也具有廣泛性,由此,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客體也具有廣泛性。本文前面指出,委托關系包括公共部門委托關系、私營部門委托關系和組織內部委托關系,這三種委托關系下的人都是績效信息審計客體,當然也都是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客體。
在公共部門委托關系中,審計客體是公共責任承擔者。政府的委托人是公眾,在單一制國家,上級政府也是下級政府的委托人③。對于政府部門、政府事業組織來說,本級政府是委托人;對于非政府的NGO來說,供資者是委托人。人的績效信息包括兩部分,一是資源及其使用狀況,二是公共責任完成情況。一般來說,資源及其使用情況體現在財務報告中,而公共責任完成情況則體現在各類績效報告中。這里的公共責任有多種情況,可以是一個單位或部門的職責,也可以是一個項目的實施,還可能是一項政策的執行,也可以是一類公共資源的管理。所以,公共部門的績效審計分為單位(部門)績效審計、項目績效審計、政策績效審計、資源績效審計,上述四方面的績效審計都包括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
私營部門委托關系主要是私營企業,股東是委托人,管理層是人。管理層的績效信息包括兩部分,一是資源及其使用情況,主要體現在財務報告中,針對這種信息報告有專門的財務審計;二是經營績效,包括財務成果、營運績效、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成果,這些績效中,財務成果來源于財務報告,其他各類績效信息基本都是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需要有專門的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來鑒證其真實性。一般來說,股東是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關注的,在一些特定情形下,股東也可能關注某些特定的項目,例如,大型工程項目、重要的科研項目,所以,這些情形下,項目也可能成為績效審計的特定客體。
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都有內部組織層級,所以都存在內部委托關系,上級是委托人,下級是人。上級將一定的資源交付下級,并要求下級完成特定的職責,下級要向上級報告資源及其使用狀況,更要報告其職責履行情況,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主要體現在職責履行情況中。在一些特殊情形下,上級交付下級實施特定項目,這類項目的績效信息也就成為報告內容。
以上所述的各類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客體,歸納起來如表1所示。
(五)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內容
審計內容關注審計什么,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內容也不例外。一般來說,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客體不同,其承擔的經管責任內容也不同,所以,其績效信息審計內容也不同。根據本文的分析(表1),績效信息審計客體包括以下主要情形:單位績效、工程項目績效、科研項目績效、政策績效、資源績效。不同情形下的績效信息不同,從而審計內容也不同。
1.單位績效信息審計內容
單位績效包括的范圍很廣,凡是具有獨立職能的組織都應該報告其職能履行情況,從而都具有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在公共委托關系中,一級政府、一個政府部門、一個政府事業單位、一個NGO組織,都具有獨立的職能,都應該報告其職能履行績效,都會有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當然,由于不同單位的職能不同,其績效信息也不同,進而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內容也不同。例如,高等學校的績效指標與醫院不同,從而,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內容也不同。另外,即使是同一單位,在不同時期,委托人對其績效的關注重點也可能不同,從而引致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內容不同。例如,對于各級地方政府,以前的績效考核中并不關注資源環境績效,黨的十以來,將生態文明提到了重要日程,所以各級政府的績效指標中,資源環境績效成為重要內容,進而,這方面的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也就成為政府審計重要內容。
2.工程項目績效信息審計內容
工程項目績效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建設績效,二是營運績效。建設績效包括建設成本、建設質量、建設工期、建設環境影響等,不同的項目在上述各方面的權重可能有些區別。營運績效一般是工程項目的設計功能實現情況,主要體現為一些非財務計算指標,不同的工程項目,其功能指標差異較大。
3.科研項目績效信息審計內容
科研項目績效主要關注科研成果及效果,科研成果是科研的直接產出,而效果則是科研成果使用后的產出。很顯然,不同的科研項目,成果和效果的指標不同。
4.政策績效信息審計內容
政策績效主要關注政策事實和價值兩個維度,事實維度是指政策目標達成情況,一般體現為一些量化指標;價值維度指政策產生的影響,這些影響是以價值判斷為基礎的,也可能體現為一些量化指標,其中包括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
5.資源績效信息審計內容
這里的資源是指為特定目標而設定的具有專門用途的資源,資源績效是指其特定目標達成情況,一般也體現為一些量化指標的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
(六)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主體
審計主體關注誰來審計,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主體也不例外。審計主體的要求包括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由于專業勝任能力是可以建立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對審計主體的唯一要求是獨立性。當然,在保持獨立性的前提下,還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根據這兩個原則,在不同的委托關系中,審計主體有不同的選擇。
在公共委托關系中,當政府本身作為審計客體時,其審計主體只能是上級政府建立的審計機關,或者是同級政府分權制衡下,本級政府的一種權力通過其設立的審計機關對另一種權力進行審計。當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作為審計客體時,本級政府設立的審計機關或上級政府審計機關都具有獨立性,都可以成為審計主體,究竟選擇何種審計主體,要從成本效益原則來考量。至于單個項目、單項政策、一類資源的績效信息審計,可由這些事項負責的機構來確定其審計主體選擇,基本類似于上述政府本身、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的審計主體之選擇。至于NGO組織,其審計主體有兩種情形,一是供資者積極參與NGO組織治理,此時,可以由供資者選擇審計主體,可以委托民間審計組織來審計,也可以申請政府審計機關來審計;二是供資者基本不參與NGO組織治理,此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積極地參與其中,作為審計主體。當然,當政府審計機關作為審計主體時,也可以采取業務外包的方式,委托民間審計組織來實施,這并不改變政府審計機關作為審計主體的事實。
在私營委托關系中,對于企業管理層的審計,股東一般會委托民間審計組織來實施。當然,如果股東投資了許多企業,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審計機構來對接受投資的企業進行審計。究竟選擇何種審計主體,股東會基于其成本效益考慮而理性作出。
在單位內部委托關系中,審計客體是單位內部組織,其審計主體有兩種選擇,一是建立內部審計機構,二是委托民間審計機構,選擇何種審計主體,單位最高領導層會根據成本效益原則作出。
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主體的選擇中,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是績效考核部門能否作為審計主體?從獨立性來說,在許多情形下,績效考核部門可能不具有應有的獨立性,此時,就不宜作為審計主體。例如,在公共委托關系中,一些指標是層層加碼確定的,下級績效指標可能是上級績效的基礎,沒有下級指標的操縱,上級績效可能難以完成,在這種情形下,上級績效考核部門可能難以保持獨立性,從而也就不能作為這些績效指標的審計主體。當然,如果績效考核部門能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從專業勝任能力來說,績效考核部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果還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則績效考核部門是可以作為績效信息審計主體的。
(七)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方法
審計方法涉及怎么審計,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也不例外。從審計基本理論視角出發,這里僅關注審計取證模式。一般來說,審計取證模式包括命題論證模式、數據流程模式、數據分析模式和專業測量模式,上述四種模式在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中都有可能采用。
命題論證模式是存在完整信息鏈的情形下,為了驗證上一層級的信息,可以追蹤支持其形成的下一層級信息,通過層層追蹤,最后使得最高層級的信息得到驗證。這個追蹤過程,類似于將大命題分解為小命題,通過小命題的證明來獲取對大命題的證明。一些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存在完整的信息鏈,可以用到這種取證模式。例如,為了驗證產品的銷售量,可以跟蹤到不同客戶的銷售量,不同客戶的銷售量可以追蹤到銷售發票,銷售發票還可以追蹤到出庫單和運貨單,而出庫單還可以通過存貨明細賬追蹤到入庫單,進而追蹤到生產記錄,運貨單還可以追蹤到運費支付記錄。當然,命題論證模式的審計程序較為復雜,審計成本較高,但是,通過這種取證模式獲取的審計證據,可以支持審計師發表合理保證審計意見。
數據流程模式是不存在完整的信息鏈但數據流程本身可以鑒證的情形下采用的審計取證模式。在一些情形下,數據是閉環產生的,不受人的干擾,如果經過評估,認為數據生產流程值得依賴,則其生產的數據當然也就值得依賴。例如,為了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英國于1991年頒布的citizen's charter initiative法案要求英格蘭及威爾士審計委員會負責開發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并定期公布經過審計后的這類績效數據。由于這些績效指標大多數是非財務指標,這些審計機關采用的工作方法是不對數據本身進行審計,而是對數據產生的流程進行審計,并公布對這些流程的審計結果[ 24 ]。一般來說,由于數據流程模式本身并沒有驗證數據,數據流程的可靠性只是數據質量的數據證據,所以,這種取證模式通常支持審計師發表有限保證審計意見。
數據分析模式是通過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來驗證數據是否存在失真。許多非財務計量績效數據與一些數據存在某種可驗證的邏輯關系,如果責任方提供的數據不存在這些邏輯關系,則很有可能是這些數據存在失真。例如,產量與用電量之間存在邏輯關系,作為績效指標的產量如果有較大幅度增長,而用電量卻沒有增長,這就存在兩種可能,一是該單位出現了節電技術,二是產量數據失真。如果沒有采用節電技術,則產量數據就是虛假。當然,數據分析模式的分析方法很多,特別是在大數據背景下,用于數據分析的相關數據很多,從而使得這種審計取證模式具有較為廣泛的適用性。但是,一般來說,這種數據發現的只是可能的疑點,是否真的存在失真,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即使對疑點核實之后存在數據失真,通常也不能肯定是否還有其他類型的數據疑點,所以,通常只支持審計師發表有限保證審計意見。
專業測量模式是通過現場測量的方式來獲取數據,將獲取的數據與責任方提供的數據進行比較,以判斷責任方數據的可靠性。這種取證模式有兩個關鍵,一是現場測量以獲取數據,一定要保證專業性,并且專業測量的方法要與責任方相一致;二是當發現測量的數據與責任方提供的數據存在偏離時,如何判斷這種偏離,因為數據受到一些權變因素的影響,在不同時點測量得到的數據可能存在差異,如何確定合理的差異是問題的關健。例如,環境責任績效指標可以采取專業測量的方式來驗證,但不同時點測量的數據可能存在差異,要判斷責任方提供的環境績效數據是否存在失真,就要合理確定可容忍的偏離范圍。
(八)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環境
在基本理論層面,審計環境理論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審計環境如何影響審計,二是審計如何影響審計環境,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也不例外。
從審計環境對審計的影響來說,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環境從兩個路徑影響審計:一是影響審計需求,不同的審計環境下,對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是否存在審計需求及何種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是審計重點,存在重要影響,例如現在非常重要的資源環境責任信息審計,在以前并沒有得到重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資源環境問題的嚴峻性;二是影響審計技術方法,在不同的審計環境下,能用于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技術方法也不同,例如,在專業測量模式用到的測量技術就受到科學技術環境的影響。
從審計對審計環境的影響來說,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主要通過審計產品來影響審計環境。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產品包括鑒證產品、評價產品和處理處罰產品,這些審計產品通過委托人及利益相關者的使用,會影響人及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從而影響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質量,進而影響委托關系下的經管責任之履行和公共責任的履行及企業的營運。
四、結論和啟示
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治理績效信息失真的機制之一,本文從理論上分析其基礎性問題,提出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基本理論框架。
關于審計需求,由于自利和有限理性,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可能出現失真,為了應對這種信息失真,委托人會推動建立信息治理機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其中之一。
關于審計本質,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以系統方法獨立鑒證經管責任相關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中的問題和次優問題并將結果傳達給利益相關者的制度安排,可能具有鑒證、評價和監督三大功能。
關于審計目標,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的終極目標是抑制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失真,直接目標是生產讓審計委托人滿意的審計產品,包括鑒證產品、評價產品和處理處罰產品。
關于審計客體,公共部門委托關系、私營部門委托關系和組織內部委托關系中的人,都是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責任方,從而都是審計客體。
關于審計內容,人績效信息包括單位績效信息、工程項目績效信息、科研項目績效信息、政策績效信息、資源績效信息,上述信息中都包括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
關于審計主體,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主體包括政府審計機關、民間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組織,委托人會根據獨立性和成本效益原則選擇審計主體。
關于審計方法,命題論證模式、數據流程模式、數據分析模式和專業測量模式在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中都有可能采用。
關于審計環境與審計的關系,一方面,審計環境通過審計需求和審計技術方法兩個路徑來影響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另一方面,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通過審計產品使用所發揮的效果來影響審計環境。
本文的研究啟示我們,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是一個系統,而系統功能的發揮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系統各要素之間的協調配合。在建立和實施非財務計量績效信息審計制度時,要以系統的觀點,就事論事、缺乏系統思考建立的審計制度是不可能發揮其預期功能的。
【參考文獻】
[1] HOLMSTRON B. 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74-91.
[2] FAMA E.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288-307.
[3] 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 BAKER G. The use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incentive contract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2):415-420.
[5] 張躍平,劉荊敏.委托―激勵理論實證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3,(6):74-78.
[6] RIVENBARK W, PIZZARELLA C. Auditing performance data in local government[J].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2002(4):413-420.
[7] 劉家義.經濟效益審計的基本方法[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8] 趙彩霞,張立民,曹麗梅.制度環境對政府績效審計發展的影響研究[J].2010(4):22-28.
[9] 宇.政府績效審計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社科縱橫,2006(11):45-47.
[10] 施青軍.政府績效審計方法論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8(2):30-32.
[11] 李璐.美國政府績效審計方法的變遷及啟示[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6):51-54.
[12] 歐陽華生,余宇新.政府績效審計制度變遷需求影響因素效應實證分析:國際經驗證據與中國符合性檢驗[J].財經論叢,2009(7):82-89.
[13] HEPWORTH N P. The role of performance audit[J].Public Money & Management,1995(10):39-42.
[14] BARZELAY M.Central audit institutions and performance auditing: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OECD[J].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1997(3):235-260.
[15] POLLITT C. Performance or compliance-performance audit and public management in five countri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6] 劉愛東,趙金玲.政府投資公共工程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研究:來自問卷調查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5):31-38.
[17] 薛芬,鄭垂勇.部門預算執行績效審計模式[J].學海,2011(6):115-114.
[18] 徐泓,曲婧.自然資源績效審計的目標、內容和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審計研究,2012(2):14-19.
[19] 王會金,易仁萍.試論政府績效審計的若干理論問題[J].審計研究,2007(1):47-50.
[20] 鄭石橋.審計業務架構和績效審計基本要素[J].中國審計,2013(18):26-28.
[21] 鄭石橋.審計理論研究:基礎理論視角[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2] 鄭石橋.績效審計方法[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本人1983年7月畢業于福建省商業學校財會專業,1989年7月畢業于福建廣播電視大學財會專業,XX年6月起在福建省委黨校理論本科班行政管理專業學習。1983年8月分配在福清醫院財務科,1985年2月調入福清市審計局,1997年5月起任副局長,1991年12月獲得助理審計師職稱,1995年12月獲得審計師職稱,XX年11月獲得高級審計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證書,1999年5月獲得全國計算機一級b類考試成績合格證書,1985年加入福州市審計學會?,F將本人獲得審計師專業技術資格以來的業務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審計工作經歷和業務成果
1.1995年12月至1997年5月任福清市審計局財政金融審計股長,擔任大中型審計項目主審8次,主要有:
(1)負責編制1995年度、1996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總方案,起草審計結果報告,審計可增加財政收入3031萬元。福清市委宋書記作了重要批示,市人大常委會高度評價,市政府做出審計工作專題會議紀要,各部門認真落實審計意見。
(2)1995年度財政有償使用資金審計報告被福州市審計局專報福州市委,福清市委宋書記對福州市委辦公廳《福州信息專報》作出批示,督促各部門落實整改,市政府下發了《加強財政周轉金回收工作的意見》文件。
(3)1995年度鄉鎮財政決算審計調查報告在福州市審計局和審計學會會議上交流,獲“優秀論文”二等獎。市委、市政府發出了《關于加強獎金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文件。
(4)1996年預算外資金管理審計調查報告被市委、市政府采納,出臺了《福清市本級預算外資金管理暫行規定》等三份文件。
(5)1995年農行、中行、人民保險公司資產負債損益審計,查出違紀金額356萬元,受到福州市審計局表揚。
2.除擔任主審大中型審計項目外,還組織實施并參加鄉鎮財政決算和鎮長、書記任期經濟責任等大中型審計項目17次,查出違紀金額1068萬元,處理上繳市財政470萬元。
3.1997年5月至XX年12月任福清市審計局副局長,分管福清審計師事務所,1997—1999年組織承辦委托業務3534項,實現業務收782萬元,躍進全省20大審計事務所行列。分管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科、行政事業審計科和經貿社保審計科,主持并組織實施行業審計或專項審計調查28次,審計發現管理中存在問題153個,提出審計建議107條,均得到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采用和被審計單位采納,對全市經濟和財政工作起到指導作用,取得顯著成效。其中:
(1)組織實施全國性行業審計或審計調查11次,主要有:
1999年度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成果發表在《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和《福建審計》,獲福州市審計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市政府下發了《調整機關事業養老統籌金比例的通知》。
XX年度、XX年度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審計,市政府十三屆第40次市長辦公會議研究審計意見,作出提取代管業務費的決定。
XX年農網改造項目審計在福州市農網審計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市供電公司書面反饋整改審計意見13條。
1998—1999年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財務收支、XX年度普教經費、XX年三峽庫區移民安置資金、XX年度世行貸款—沿海資源可持續開發項目和公安系統財務收支、XX年度世行貸款—結核病項目審計和調查所提出切實可行建設性建議和意見,促進了單位規范財政財務管理,為宏觀決策提供了服務,得到福州市審計局、福清市有關部門采用和被審計單位采納。
(2)組織實施省級行業審計或審計調查9次,主要有:
1997年清展花園工程竣工決算、1998年度排污費收支、1999年度機關社?;?、農村社?;?、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收支、1999—XX年農業綜合開發資金、XX年度環保資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審計和調查所提出切實可行建設性建議和意見,得到福州市審計局、福清市有關部門采用和被審計單位采納,為加強內部控制、堵塞漏洞、提高經濟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3)組織實施地市級行業審計或審計調查9次,主要有:
1997年度環保行業審計、1998年建設項目資金來源及開工前審計,被福州市審計局基建投資審計處評為優秀獎。
1997年海城公路工程竣工決算、1999年融僑管委會道路工程竣工決算、1999年度水利建設基金、XX年度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土地出讓金、XX年度農村教育附加費、XX年度機關社?;饘徲嫼驼{查所提出切實可行建設性建議和意見,得到福州審計局、福清市有關部門采用和被審計單位采納。
4.承擔重大專案審計11次,主要有:
1996年??阪傌斦鶗嬝澪郯?,1999年市綠化隊會計撕毀“小金庫”憑證案,XX年市城鎮開發公司私設“小金庫”案,XX年市林業公安分局濫發“紅貼”,私設“小金庫”案,XX年市進修學校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案,市華僑中學亂收費,私設“小金庫”案,XX年市外貿公司私設“小金庫”案,XX年市體委違規擔保案,XX年漁溪糧站國有資產流失案,XX年市進修學校違規支付工程款造成市園林綠化隊干部貪污案。上述案件審計定性準確,結論正確,移送紀檢司法機關后,成為案件審理的重要依據,被立案審查8起,追究刑事責任1人,黨政紀處分 4人。
5.審計方法創新與經驗總結主要有:
(1)XX年,制定和實施建設項目審計“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社會服務承諾制度實施細則20條。該項審計創新辦法和經驗總結材料被《中國審計報》采用。
(2)1997—XX年,組織投資審計科實施建設項目工程竣工決算審計155個,審核造價11.22億元,核減造價1.01億元,核減率為9.01%。該項采取深入施工現場審計和強化交叉審核等新方法和經驗材料在XX年全省投資審計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市政府XX年發出了《關于對我市國家建設項目審計的實施意見》,XX年省政府《今日要訊》和XX年省電視臺《昂首闊步一路歌》專題片中也有報道。
(3)XX年6月,為適應福清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由分散改為集中統一核算的需要,組織行政事業審計科采取改變審計方向和改進審計操作方法等新辦法。該項審計經驗材料在XX年全省行政事業審計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
6.主持或承擔審計科研課題11項。
(1)獨立承擔并撰稿完成福州市審計局下達課題有:1996年財政周轉金管理調研報告被福州市審計局專報福州市委,福清市委宋書記對《福州信息專報》作了批示。1996年鄉鎮財政管理情況調研報告獲福州市審計局和審計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XX年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情況調研文章發表在《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和《福建審計》,獲福州市審計局和審計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XX年減輕農民負擔調研在福州市社科院、社科聯理論研討會上交流。XX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審計監督調研文章發表在《中國審計報》;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依法審計能力調研文章發表在《福建工商時報》;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動審計事業全面發展調研文章發表在《福州黨校學報》。
(2)參加完成省審計廳下達課題有1996年—1998年開展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調研,1996年—XX年開展預算執行審計工作調研,報告引起省市審計局廣泛關注。
(3)參加完成市政府下達XX年單位綜合財政預算管理調研,市政府出臺了財政預算管理辦法和在全市推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統一核算。組織完成市政協下達XX年農村教育附加費管理調研,市政協督促財政、教育等部門落實整改審計意見。
7.經常組織和指導分管范圍內中、初級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審人員學習和培訓審計財經專業知識。九年共講授審計財經專業知識500多課時,培訓1000多人次,提高審計人員專業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
二、審計及相關專業理論水平和研究成果。
本人獨立撰寫并發表審計及相關經濟學術性文章45 篇。主要有:
1.《鄉鎮財政管理混亂問題突出》于1996年3月在福州市審計局和審計學會會議上交流,獲“優秀論文”二等獎。
2.《從延伸審計中查出一宗私分公款案之思考》發表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現代論文選》和1997年9月《中國當代社會科學論文選粹》。
3.《福清市財政周轉金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發表在1996年福州市委《福州信息專報》第230期和福州市審計局《福州審計(信息專報)》第9期。
4.《福清市審計局出臺建設項目審計社會服務承諾制》發表在《中國審計報》XX年第123期。
5.《養老保險基金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不容忽視》發表在《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XX年第10期。
6.《養老保險基金會計信息打假》發表在《福建審計》XX年第5期。
7.《某市“養老保險基金”審計發現會計核算失真1200萬元始末》于XX年6月在福州市審計局和審計學會會議上交流,獲“優秀論文”二等獎。
8.《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于XX年9月在福州市社科院、社科聯主辦的“福州市減輕農民負擔理論研討會”上交流。
9.《福清市審計局基建投資審計成績顯著》于XX年3月發表在福建省政府《今日要訊》。
10.《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依法審計能力》于XX年元月14日發表在《福建工商時報》第848 期。
11.《試論審計文化》發表在《中國審計(綜合版)》XX年2月第1期。
12.《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動審計事業全面發展》發表在《福州黨校學報》XX年2月第1期。
關鍵詞:農村 財務審計 模式
目前農村財務審計模式仍比較混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嚴重侵害了農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權益。而農村財務審計作為一種獨立的監督力量,不僅直接保障農村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更從長遠推進民主政治的建設和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建立普遍適用的農村財務審計模式,是促進農村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必由之路,是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目前我國農村財務審計性質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確,也沒有統一的規章制度可循,就我國農村財務審計的模式及其性質、任務等關鍵問題,目前還沒有統一認識,學術界也仍有爭論,在實踐中各地方的做法也不很相同,形式各異。
一、農村財務審計模式現狀分析
( 一 )鄉鎮經管站或其內設審計部門對農村財務進行審計的模式 這是當前農村采取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審計模式。根據該條令的第四條規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建立審計機構的,由其負責合作經濟組織的審計工作;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未建立審計機構的,由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審計機構(以下簡稱鄉鎮經管站)負責其審計工作。這種模式下,鄉鎮經管站在完成日常經管工作的同時,每年要安排一些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審計任務,而且審計人員通常不設專職,一般由經管人員兼任,或者在經管站內下設審計站,安排專人從事審計工作,但其專設的審計站與經管站合署辦公,即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因此這種模式從本質上講是經管系統的內部審計,它受上級農業經管部門和鄉鎮政府雙重領導。
( 二 )鄉鎮政府內單獨設置審計機構對農村財務進行審計的模式 這種模式設置鄉鎮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機構,作為鄉鎮政府的內設機構,直接受鄉鎮政府領導。審計人員一般為專職人員,人員配備也相對穩定。鄉鎮審計機構負責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單位進行審計,從本質上它是鄉鎮政府的內部審計。由于實踐中受到經費來源和人員編制等實際因素的限制,使得其在實際中很少見。
( 三 )農村民主理財小組對農村財務進行審計的模式所謂農村民主理財小組,就是在各村建立成員3至5人,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的,對本村財務管理情況實行監督和檢查的組織。民主理財小組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負責對本村集體財務活動進行民主監督,參與制定本村集體的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重要財務事項,糾正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情況和提出建議。民主理財小組能夠對村兩委在村集體財務經營管理中的“道德風險”問題進行有效的監督。在實踐中,由于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是由村長或書記指定,并非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因此,在對農村財務進行監督的過程中,民主理財小組并沒有起到實際的監督效果。
二、農村財務審計模式探討及其述評
( 一 )農村財務審計模式探討桂建平(2002)提出了“鄉鎮審計”的概念,他認為按照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國家共設五級人民政府,其中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已經設立了審計機關,但鄉鎮政府除外。按照現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的財政體制和國有資產“分級行政管理”的方式,財政收支隸屬于哪一級政府財政,則由哪一級審計機關管轄,所以應當設立鄉鎮審計,作為最基層的一級地方政府審計。鄉鎮審計的對象包括鄉鎮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鄉鎮所屬行政村以及鄉鎮和村所屬的企事業單位。馬子力(2004)認為,農村集體經濟有可能成為注冊會計師行業、尤其是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的一個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的業務市場。與農業主管部門所主導的農村審計相比,注冊會計師從事農村財務審計具有其獨特優勢:不占用編制,不列入財政支出;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素質比較高;審計地位更加獨立,更加客觀公正可信。劉罡(2004)提出國家審計機關派駐與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審計相結合的模式。國家審計機關派駐模式即是成立獨立的鄉鎮審計站(所),作為縣級國家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派駐到各鄉鎮,對鄉鎮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審計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將鄉村集體經濟審計納入國家審計范疇,確保鄉村集體經濟審計的權威性、獨立性和成效性。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審計模式即是將審計機構植根于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熟悉組織內部情況,審計監督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更強。常茂松(2007)認為,農管部門主導的農村審計存在諸多不足。的確,現行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由縣級農村經濟管理機構承擔,縣級農村經濟管理機構多為站(科)級事業單位,機構規格低,任務重,工作協調難,落實難,工作缺乏權威性;農村審計工作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由于地方財政困難,審計經費無法保證,嚴重影響了農村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審計人員無編制,均為農村經濟管理員兼職,嚴重影響了對農村財務的監督管理,造成農村財務審計工作質量不高,農村經濟監督管理工作難以開展。王寶慶(2008)提出,在縣(市)設立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中心,各鄉鎮建立審計所,縣(市)政府、市審計局制定一系列規范和指導農村審計的文件和制度,此外,政府立法部門要加強立法,從法律上保障村監督委員會和審計中心的合法地位,為農村集體經濟開展審計工作奠定法律基礎。從而使農村審計工作有序開展和順利進行。宋雪蓮(2009)認為,農村審計的主體如由政府審計或社會審計承擔,理論上是可行的。因此應在繼續發揮農業經管部門熟悉農村情況、具有多年農村審計經驗的前提下,逐步變直接審計為對外協調服務,即作為農民的代言人,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財務工作的日常監控,另一方面代表村民委托注冊會計師對農村財務實行定期審計。在農村審計市場逐步規范后,農村經營管理部門的協調角色也發生實質性改變,應完全退出農村審計市場,由集體資產的所有者作為委托人委托注冊會計師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經營者實施審計。最終形成重大涉農資金審計應由國家審計機關承擔,農村財務審計以農村經營管理機構作為農民的代言人委托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的模式。黃秋敏、滿玉紅(2009)認為,2006年度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沒有將村集體經濟納入國家審計的范疇,國家審計介入村集體經濟審計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由于目前農經站審計模式存在缺乏較高層次的法律依據、獨立性差、不能有效地解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與經營者間信息不對稱、審計的結果處理與運用不盡如人意等問題,為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規范農村財務公開與民主理財的程序,有必要在現行法律框架內,對當前村集體經濟審計模式進行整合,建立以內部審計為主,社會審計為輔的一種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體系。
( 二 )農村財務審計模式評述 農村財務審計主體比較混亂,應重新界定。在性質上農村財務審計應屬于內部審計,其主體是農村經濟管理部門或鄉鎮政府內設的審計機構,它與審計對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任何隸屬關系,處于第三者地位,因此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內部審計。由于地方法規、規章授權的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和農村審計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審計,既要對政府負責又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負責,其性質又屬于政府審計范疇,同時,很多地方的農村財務審計工作是受委托開展的審計活動,并且還要收費,又具有社會審計的性質。另外,農村財務審計獨立性較差。鄉鎮經管站熟悉農村集體經濟的情況,便于開展審計工作,且多年來,在促進廉政勤政,促進集體經濟發展,規范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村賬鄉管”的財務核算模式下,經管站在對農村財務進行審計方面獨立性則變得較差。首先,按照農業部對鄉鎮經管站的職能劃分,鄉鎮經管站要負責農村集體經濟的管理工作和財務會計的指導工作。讓經管站行使審計職責,既充當管理者經營者又充當監督人,違背了獨立審計的獨立“三角關系”,這樣勢必會影響審計的獨立性,其審計結論也可能違反客觀性和公正性原則;其次,經管站負責大量的繁重的日常經管工作也必然沖擊審計業務的開展;最后,農村財務審計的雙重領導體制也會影響審計的獨立性。此外,農村財務審計執行力度小?;谀壳暗霓r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成為鄉鎮政府附庸的現實,鄉鎮政府會出于各種考慮或利益權衡,會對審計出來的問題處理不及時不嚴格,或干脆不處理,束之高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其領導者,他們作為“經濟人”在決策時,往往也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但是分析現行的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模式,由于受到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和法定強制力、審計人員素質不高、易受到鄉鎮行政干預等各種因素的制約,是無法通過提高腐敗被查處的概率和加大懲罰力度來提高腐敗成本,從而遏制違法違紀等腐敗行為的發生。以上文獻為理論界對農村財務審計模式的探討。從內容上看,都是基于農村集體經濟提出的審計模式,沒有考慮隨著黨的惠農政策的出臺,落實到農村的財政涉農資金審計的問題;從模式架構上看,雖然理論界對農村財務審計模式的研究為改良現有的農村財務審計模式都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但是總體而言,這些研究重在探討現有農村財務審計模式的問題,對新審計模式只是提出了一個簡單的理念,大多是泛泛而談,缺乏科學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試圖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農村財務審計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進行調查與科學分析,并期望提出一些合理的對策建議。
三、農村財務審計模式分析
( 一 )理論基礎(1)委托-理論。委托-理論是在委托人與人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和信息不對稱兩個基本假設的前提下,并遵循以“經濟人假設”為核心的新古典經濟學研究范式。隨著我國農村集體組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管理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有股份經營、承包經營、合作經營、合資經營等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的財產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之間實際上產生了分離,經營管理者與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之間實際上也形成了一種委托和關系。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為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必然要求對經營管理的情況進行審計監督。(2)控制論理論??刂普撌茄芯扛鞣N系統控制和調節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其核心思想就是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的,原因和結果的不斷相互作用的反饋過程。由此可見,一個控制系統就是通過信息變換過程的反饋原理實現的。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控制論的方法對審計領域的諸多問題進行研究。如審計控制,審計的目的是查錯糾弊,有信息反映某部門存在著嚴重的違規違紀問題。這時,我們就要進行審計,對查出的問題進行處理處罰,責令其改正。審計過后發現這一行業的問題仍然存在,根據這一信息,決定進一步進行審計,直至達到審計目的為止。這是審計控制系統的一種。同時,查證舞弊行為的過程也是如此,要對輸出的信息進行分析與判斷,并根據分析和判斷制定查證舞弊的步驟,選擇查證舞弊的方法。期望所選步驟和方法能與舞弊行為相符,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但是,查證經濟舞弊的實踐證明,不對信息輸出進行控制與調整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舞弊手法也日趨高明。查證與反查證的跡象十分明顯,獲取的舞弊信息存在著真與假、虛與實,有時還會自相矛盾。因而必須對輸出的信息進行處理,去偽存真進行鑒定,并根據辨證推理,抓住舞弊本質,“再現”舞弊特征。把舞弊信息控制在最佳狀態,那么,“再現”整個舞弊的全過程就有可能??刂普摰脑碓诓樽C舞弊實踐中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3)免疫系統理論。免疫系統理論將國家經濟社會的運行視為一個有機的系統,而政府審計由于必須關注、必須重視政府責任的核心內容――國家利益、必須保障國家利益的基礎――國家安全,因而成為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即與運行、控制、管理等系統相對獨立而又能發揮功用的系統,其內在的作用機理應該是識別、處理乃至免疫。政府審計的免疫系統理論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作為審計工作的第一要務,關注國家財政安全,防范財政風險;關注國有資產與國有資源的安全,防范國有資產與國有資源的流失、浪費風險;關注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等其他方面。審計是國家經濟社會系統中的安全衛士,經濟社會一旦出現問題,審計的觸角就要立即感知到,問題出在哪個部位、問題是什么以及影響程度、并制定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立即動作,果斷的執行措施,及時對問題進行預警、揭露和抵御。政府審計由于其獨特的獨立性、權威性以及全面性,在社會公共事業的市場運行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防御、自穩和監督作用。當然,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個特殊的國家經濟組織來說,隨著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要面對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經濟問題,包括財務收支方面的問題、財經法紀方面的問題、經濟責任方面的問題以及經濟效益方面的問題等等。然而由于政府審計具備很高的獨立性、很強的權威性以及更為全面的審計范圍,因此在農村這個特殊的經濟組織中政府審計能夠更好的發揮經濟防御、自穩和監督的作用,使農村集體經濟能夠向更為持續、平穩、健康的方向發展。
( 二 )問卷結果分析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對河北省農村財務審計的現狀進行調查。本次問卷實際發放500份,收回446份,剔除56份無效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390份,本次發放問卷的回收率為89.2%,有效率為87.44%,符合數理分析樣本量的基本要求,可以進行分析研究。問卷結果如下:第一,由于河北省有些地區缺乏與農村財務審計相關的統一制度和規定,造成這些地區的農村財務審計缺乏相關法律依據,導致河北省有農村財務審計的地區比例不大,僅占一半。第二,河北省農村財務審計的主體混亂,存在多種審計模式并存的狀況,不利于農村財務審計的規范化,正規化。第三,對于河北省有農村財務審計的地區,由于審計主體很大比例是農經站和鄉鎮政府自行組織的審計機構,由于這種非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機構具有的雙重領導體制以及其自身的管理、監督雙重身份,導致農村財務審計的獨立性很差。第四,河北省農村財務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審計過程中,審計內容、方法單一落后。在很大比例上,農村財務審計內容局限于財務收支審計和財經法紀審計,而且審計方法也多局限于詳細查賬和群眾調查。第五,河北省農村財務審計在審計結果的信息透明度方面仍存在問題。導致有近40%的人無法了解到本村的財務審計結果,可見河北省的農村財務審計信息在農村集體經濟運營過程中的透明度方面仍存在問題。第六,對于河北省農村財務審計的結果仍有一部分處理不及時或根本不處理,并且有部分農村財務審計沒有后續審計來檢查審計結果的執行情況。
( 三 )問卷數據分析本文選取有農村財務審計的169份有效問卷作為研究對象,對農村財務審計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哪些因素對農村財務審計影響顯著。將農村財務審計模式效果與審計主體,審計內容,審計過程,審計結果執行 ,法律環境進行逐步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最終的模型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模型的擬合度為0.669,調整后的擬合度為0.654,可見模型的擬合度良好。模型中的變量與也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經過以上逐步回歸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對農村財務審計模式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審計過程與審計結果執行,但并不是其他的因素對農村財務審計模式效果沒有影響,只是說審計過程與審計結果執行這兩個因素對農村財務審計模式效果的影響最為顯著。由此,本文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以下的對策建議。
( 四 )對策建議 由以上問卷的調查結果可知當前農村財務審計模式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導致農村財務審計無法達到應有的目的和效果。而且從本文的研究結論可知農村財務審計模式的效果主要受農村財務審計的審計過程以及審計結果的執行這兩方面因素影響。而審計過程的異同又受到審計主體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使農村財務審計不再流于形式,發揮應有的作用,達到應有的效果,本文在結合實證結果和調查問卷統計數據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對于農村財務審計新模式的構想:第一,將由原來農業部主管的農村財務審計工作改由國家審計機關主管,在國家審計機關下設立“農村財務審計監督中心”,在該中心內設置“審計部門”與“責任追究部門”,前者專門開展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后者專門負責相關責任追究工作;第二,建立統一的質量評價指標以及完善相關規定和行為準則,如《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條例》、《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程序》、《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人員的行為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文書格式》等,同時賦予農村財務審計機構必要的職權,對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內容、范圍、方法、具體實施辦法、報告等做出規定,以達到規范審計行為,控制審計質量,使審計行為制度化、標準化的目的。第三,重視審計結論的處理并建立專門的責任追究制度。同時,農村財務審計監督中心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審計結論,除了要報送到縣審計局外,還要抄送給鄉鎮政府,以使鄉鎮政府能夠及時地了解農村集體組織的情況。這種模式設計可以較好地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及審計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及當前農村財務審計對于審計結果處理不及時或不處理的問題。同時,還能通過農村財務審計監督中心內的責任追究部門的配合加大腐敗成本,更好地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導成員違法違紀等腐敗問題。
*本文系2009年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農村財務審計監督研究:保障農民權益的視角”(項目編號:HB09BYJ02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桂建平:《鄉鎮審計》,中國時代出版社2002年版。
[2]馬子力:《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若干問題初探》,《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