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高職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措施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不斷推進,高職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已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社會的發展對高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高職學生成長成才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看,高職學生剛進入青年期,心理發育尚不夠成熟;從社會大背景來看,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高職學生心理上的動蕩、矛盾與不安日趨加劇,經濟壓力、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成為高職學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首先,由于高職學生中農村生源較多,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學生相應也比較多,經濟壓力較大。其次,他們大多高考成績不佳,因而被動選擇高職深造;加上受知識基礎的限制,學習興趣不濃,信心不足,學習壓力較大。最后,由于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和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限制,其就業層次較低甚或就業困難。種種原因都導致高職學生產生自卑、焦慮、急躁、怯懦、自負等負面心理;從日常表現癥狀來看,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意志薄弱、處世消極、不思進取。另外,青春期成長的自然煩惱,人際關系的困擾,生活的單調乏味,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使他們感到壓抑、空虛和孤獨;戀愛、情感問題也困擾了相當一部分學生,成為引發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癡迷網絡甚至網絡成癮是高職學生中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
這些問題要求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人力物力,遵循高職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加大力度,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制度建設。
努力構建健全的組織機構,實行由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與學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機構并行的“兩條腿走路”模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由院、處、系三級構成:院級即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委員會、危機處理委員會;處級即學生工作處管理下的心理咨詢中心、教務處管理下的心理課程專程教師;系級即系主管學生辦公室管理下的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機構由院系學生會心理部、各班心理委員和心理信息員、心理健康協會、朋輩心理咨詢員構成。
完善制度建設,制定操作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危機干預預案》等指導性文件,明確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工作內容和實施辦法。
要建立完善的危機預警系統和疏導機制。對心理危機的最佳處理辦法莫過于使心理危機不發生。因此,危機預警系統至關重要。高職院校應建立心理普查制度以實現學生心理異常的早期識別。由專職心理咨詢教師每年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針對有心理異常跡象的學生進行咨詢與指導;在班級中設立心理委員和心理信息員,一旦發現有學生情緒異常,及時上報輔導員,再由輔導員通過談話、咨詢進行心理疏導,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情況嚴重,就應上報各系學生管理辦公室和心理咨詢中心,中心視情況需要再進行約談疏導。
要建立高效的危機處理系統。建立“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系主管領導―心理咨詢中心―院分管領導”五級危機處理系統。發現危機預兆時,立即層層上報,危機處理委員會根據《危機干預預案》,迅速行動,啟動應急措施,及時地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如果有必要,就應請求社會專業心理治療機構介入,學校和家長協助進行治療。
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作能力。
盡管心理健康意識不斷深入人心,但是有的學校在處理心理危機事件時仍出現知識性失誤。有這樣一件事情:某高職院校一個大二的女生由于失戀產生了輕生的念頭,輔導員異常重視,向系主管領導作了匯報,系領導在中層干部會議上進行了通報。因為保密不嚴,導致很多老師和學生都知道了這件事,出于“好心”紛紛前去看望與安慰,連宿舍管理人員也“關切”地開導她。結果,過多的“關愛”壓垮了她,她不堪失戀和內心世界被“透視”的雙重壓力,選擇了退學。
這是一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引起的事件。因此,有必要在全體教職人員中普及心理教育知識,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員化、全程化。學校要通過廣泛的宣傳,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使全校學工系列教師、專業課教師、行政人員、宿舍管理人員和學生干部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掌握心理危機處理方法,從不同角度開展教育工作。
(1)充分發揮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學生的心理問題既有普遍性,又有個體差異性。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個體、解決困擾、注重發展為原則,分層次、分階段、多途徑推進。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課堂講授、團體輔導給予系統講解、分析,指出解決的辦法;對于個別存在的問題,針對個體實際,進行心理疏導。要開通網絡咨詢熱線,便于隨時咨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介紹緩解或調適心理壓力的技巧,提供心理健康測試,實施心理健康調查;運用QQ、BBS等網絡工具實現師生在線心靈互動,使教師和朋輩咨詢員對學生在線咨詢和即時輔導成為可能。另外,由于心理咨詢中心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還要承擔起培訓本院教職員工和學生干部的職責。
(2)提高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大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不僅僅是針對部分心理異常的學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挖掘自身潛能,突破自我局限,建立自信、自尊、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健全發展,是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輔導員的重要工作職責。學校要給予輔導員專業的培訓,鼓勵輔導員取得心理咨詢師證,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3)提高專業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
由于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特點,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來自非師范院?;蚱髽I,心理學知識比較薄弱。高職院校應采取外聘心理專家作專題講座、派遣教師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提高教師的心理學、教育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使教師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4)學生干部、朋輩咨詢員和宿舍管理員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宿舍管理人員又稱“生活老師”,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管理者與引導者,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宿舍中度過,宿舍管理員有必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學生干部和朋輩咨詢員是遍布全校學生的“觸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組織他們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專題培訓,使他們掌握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識及對一些突發事件進行初步處理的方法,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3.加強理論研究,提高辦學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近20年才得到充分的重視,而高職院校的建校時間普遍較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都還有待提高。所以,高職院校既要借鑒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成果,又要系統調查、全面分析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高職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努力探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適時地拿出對策和措施,為提高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及決策依據,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
此外,高職院校要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探索適合高職學生基礎和特點的教學方法,解決學生學習困難問題,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從源頭上解決厭學情緒;作深入的社會調研,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層次,實現體面就業,減緩學生就業焦慮;探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職業素養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信心,減輕學生自卑感;依托國家和學校日完善的資助體系,以“獎、助、貸、勤、補、緩、減”等多種方式切實緩解貧困生面臨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
4.納入課堂教學,傳授健康知識。
高職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列入課程計劃之中,既系統講解增進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傳授自我調適和消除心理困擾的方法,又用個案分析、角色扮演等通俗易懂的授課方式、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真實的心理體驗,掌握實用的心理知識和心理調節技術,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5.優化校園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在大學校園中營造寬松的校園文化環境,構建人人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通過校園內的宣傳櫥窗、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刊物、心理咨詢中心網頁,利用廣播、黑板報、墻報、報紙等開設心理健康知識專欄;開展現場心理咨詢、心理測試、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劇表演、觀看心理電影等活動,以多種形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重視校風、班風建設,把班級建成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關系和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溫暖集體,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6.強化自我教育,倡導自助互助。
任何教育只有轉變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活動,樹立其主體意識,并體現其主體參與,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實現。自我教育是學生自我或學生之間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發揮和挖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和群體相互影響作用,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高職院??梢酝ㄟ^舉辦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動,強化學生的自覺參與意識,使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意識深入人心;各班在班主任或輔導員指導下,結合本班實際情況,每月開展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每個班可以邀請一個朋輩心理咨詢員長期聯系班級,和學生作經常性的交流,給那些心理需要關懷的學生以經常性的幫助;心理委員帶動和組織全班同學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和自我調適能力。這些措施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塑造良好人格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善文.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的構建[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01.
由于受金融危機和就業競爭激烈的影響,在一些企業,一線職工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心理緊張、痛苦壓抑、垃圾情緒、喪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狀態,由此導致的效率下降、士氣低落、事故增加、生產成本上升等問題逐漸凸現。為此,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實現人的心理和諧,已經成為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
把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體現了黨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同時也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與新策略。
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側重于如政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大的問題,方法過于說教和灌輸,往往忽視人的個性人格差異和情感體驗,忽視人的心理素質對思想政治品德的影響,結果難以使工作對象產生心理共鳴,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欠佳。
心理學是研究人們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它側重于從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生理機制方面來研究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說明,人的需要分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實現等幾個方面。著名的霍桑實驗提示了人們也是關心友誼、尊重、溫情、關懷這些社會性需要的。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運用心理學研究成果,抓住職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就可以彌補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從而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達到管理效能,這是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現,符合時代的要求。
目前企業一線職工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分析
企業一線職工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際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學倡導和正確引導,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心態,造成個人事業成功的陰影,而且對整個企業的管理效益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目前企業一線職工面臨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企業改制帶來的職工心理問題。在企業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數職工都能認識到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并抱有良好愿望和樂觀情緒去滿懷信心地期待,但也有部分職工存在著抵觸情緒,表現出“失落感”、“危機感”、“憂慮感”等不同的心理狀態,這些心理負擔和壓力,極易影響職工的工作狀態和思想情緒。
2.市場競爭帶來的心理問題。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必須自己找米下鍋,企業面臨的這一市場競爭壓力當然會轉稼到職工心理上,致使一些職工對計劃經濟體制下某些“優越性”和“穩定性”留連忘返,對市場競爭感到畏懼和害怕,從而影響工作狀態和情緒,表現出對企業的發展自信心不足。
3.安全生產責任帶來的心理問題。在生產一線,職工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打斷企業的安全記錄、怕因事故影響企業聲譽等心理壓力,一方面還存在僥幸型心理、習慣性心理、從眾型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這種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響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為導致不安全行為的重要原因。
4.工作緊張帶來的心理問題。這一問題主要來自職業競爭和生活節奏加快所帶來的緊張感增加,在這種狀態下容易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勢必影響到組織效率。
5.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問題。如果職工由于某種原因,與服務對象、合作對象、同事或領導發生了矛盾和沖突,造成某種緊張的關系,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和壓力,導致工作受影響。
6.職工的一些個人問題。比如戀愛、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個人心理困擾等帶來的心理問題,雖然是職工的個人問題,卻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和情緒的重要因素。
當然,以上職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不是絕對的。這還與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對現代社會快節奏的適應能力等有很大關系。這就需要我們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針對心理健康出現的種種問題加以研究,將職工心理問題的調適與緩解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提高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著力點
筆者認為運用心理學知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職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從以下幾個著力點入手:
1.從了解職工需求、滿足職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認真分析職工的心理需求。一線職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穩定的收入、公平的報酬、升遷的機會、安全的環境、有趣的工作、企業的認可、提高個人學識能力的培訓機會、家庭的和諧美滿幸福等,不同的職工對這些需求和愿望的側重會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為人所盼,才能與工作對象產生共鳴,達到目的。
其次,要從職工所關注的問題入手。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產生動機,動機支配行動,需要乃是心理活動的動機系統,一個人可能同時存在幾種不同的需要,但會有一種是優勢需要,優勢需要對行為起 著決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職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滿足職工正當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積極引導職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層次性、遞進性、多變性的特點。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體其思維特點、生活方式、所關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所以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對癥下藥。
2.從科學運用激勵式表揚和批評藝術入手
做好思想工作離不開表揚和批評,而表揚和批評都應重視心理疏導藝術,否則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使思想工作無法進行。瑞典心理學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論”,即 “怎樣公布好消息和壞消息”的理論,對于心理疏導中的“表揚和批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前景理論”,如果職工有幾件事情值得表揚,應分開進行;如果一個職工有幾件事情需要批評,應該進行一次性批評;如果一個職工辦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壞事”,應該在同一場合先批評后表揚;如果一個職工既有較大的錯誤,也有較小的成績,應該在不同的場合分別進行批評或表揚;對職工要堅持脈沖式表揚與批評。
3.從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職工渴望企業集體成員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和諧融洽,這在心理學上稱“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體意識從客觀上創造了職工得到尊重的環境和條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載體就是企業文化。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應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關注職工的心理健康,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培養優良企風,好的企風會發揮“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給職工以團結的凝聚力,奮發向上的推動力,嚴而求實的控制力;二是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輿論是一種群體現象,是作為影響個體的社會心理因素而存在,輿論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視輿論的導向,強化它的積極作用,從而使人心凝聚,奮發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同的人際關系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產生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滿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際溝通的好壞不僅影響職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并最終影響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組織效能的發揮。
加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要保證以上幾方面提高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著力點落到實處,通過前面對企業一線職工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分析,加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和對策有以下幾方面:
1.加強企業改制形勢的宣傳和思想引導,加深職工對企業改制的理解和認識,解決企業改制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對職工進行再就業觀念教育,走出國企私企“門戶之見”的誤區,樹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擇業就業新觀念。
2.加強對職工進行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解決市場競爭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充分發揮企業民主管理作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要關心職工、愛護職工、尊重職工,努力辦好企業和職工的事情,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激發職工潛能,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充分依靠職工的力量,推動企業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效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
3.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管理理念,解決安全生產責任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在加強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增強其安全意識、樹立安全責任感、熟悉安全法規外,還應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上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給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在技術和安全、質量方面開展有益的勞動競賽,將施工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4.優化企業管理水平,減緩管理心理壓力,解決工作緊張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企業應處理好內部改革與企業和諧發展的關系,應充分了解企業職工的心理需要,加強研究,通過一定的管理機制加以合理滿足,讓職工感受到企業對職工的關心和愛護,從心理上親近企業,減少畏懼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業內部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寬松的工作環境。
5.加強職工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提高職工溝通減壓的能力,解決人際關系溝通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引進心理培訓,認真地分析員工在人際溝通中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和表現形式,合理地選擇培訓的類型和方法,疏導員工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由于受金融危機和就業競爭激烈的影響,在一些企業,一線職工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心理緊張、痛苦壓抑、垃圾情緒、喪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狀態,由此導致的效率下降、士氣低落、事故增加、生產成本上升等問題逐漸凸現。為此,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實現人的心理和諧,已經成為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
把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體現了黨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同時也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與新策略。
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側重于如政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大的問題,方法過于說教和灌輸,往往忽視人的個性人格差異和情感體驗,忽視人的心理素質對思想政治品德的影響,結果難以使工作對象產生心理共鳴,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欠佳。
心理學是研究人們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它側重于從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生理機制方面來研究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說明,人的需要分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實現等幾個方面。著名的霍桑實驗提示了人們也是關心友誼、尊重、溫情、關懷這些社會性需要的。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運用心理學研究成果,抓住職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就可以彌補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從而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達到管理效能,這是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現,符合時代的要求。
目前企業一線職工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分析
企業一線職工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際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如不加以科學倡導和正確引導,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心態,造成個人事業成功的陰影,而且對整個企業的管理效益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目前企業一線職工面臨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企業改制帶來的職工心理問題。在企業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數職工都能認識到企業改革是大勢所趨,并抱有良好愿望和樂觀情緒去滿懷信心地期待,但也有部分職工存在著抵觸情緒,表現出“失落感”、“危機感”、“憂慮感”等不同的心理狀態,這些心理負擔和壓力,極易影響職工的工作狀態和思想情緒。
2.市場競爭帶來的心理問題。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必須自己找米下鍋,企業面臨的這一市場競爭壓力當然會轉稼到職工心理上,致使一些職工對計劃經濟體制下某些“優越性”和“穩定性”留連忘返,對市場競爭感到畏懼和害怕,從而影響工作狀態和情緒,表現出對企業的發展自信心不足。
3.安全生產責任帶來的心理問題。在生產一線,職工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打斷企業的安全記錄、怕因事故影響企業聲譽等心理壓力,一方面還存在僥幸型心理、習慣性心理、從眾型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這種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響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為導致不安全行為的重要原因。
4.工作緊張帶來的心理問題。這一問題主要來自職業競爭和生活節奏加快所帶來的緊張感增加,在這種狀態下容易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勢必影響到組織效率。
5.人際關系帶來的心理問題。如果職工由于某種原因,與服務對象、合作對象、同事或領導發生了矛盾和沖突,造成某種緊張的關系,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和壓力,導致工作受影響。
6.職工的一些個人問題。比如戀愛、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個人心理困擾等帶來的心理問題,雖然是職工的個人問題,卻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和情緒的重要因素。
當然,以上職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不是絕對的。這還與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對現代社會快節奏的適應能力等有很大關系。這就需要我們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針對心理健康出現的種種問題加以研究,將職工心理問題的調適與緩解納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提高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著力點
筆者認為運用心理學知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職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從以下幾個著力點入手:
1.從了解職工需求、滿足職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認真分析職工的心理需求。一線職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穩定的收入、公平的報酬、升遷的機會、安全的環境、有趣的工作、企業的認可、提高個人學識能力的培訓機會、家庭的和諧美滿幸福等,不同的職工對這些需求和愿望的側重會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為人所盼,才能與工作對象產生共鳴,達到目的。
其次,要從職工所關注的問題入手。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產生動機,動機支配行動,需要乃是心理活動的動機系統,一個人可能同時存在幾種不同的需要,但會有一種是優勢需要,優勢需要對行為起 著決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職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滿足職工正當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積極引導職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層次性、遞進性、多變性的特點。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體其思維特點、生活方式、所關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所以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對癥下藥。
2.從科學運用激勵式表揚和批評藝術入手
做好思想工作離不開表揚和批評,而表揚和批評都應重視心理疏導藝術,否則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使思想工作無法進行。瑞典心理學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論”,即 “怎樣公布好消息和壞消息”的理論,對于心理疏導中的“表揚和批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前景理論”,如果職工有幾件事情值得表揚,應分開進行;如果一個職工有幾件事情需要批評,應該進行一次性批評;如果一個職工辦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壞事”,應該在同一場合先批評后表揚;如果一個職工既有較大的錯誤,也有較小的成績,應該在不同的場合分別進行批評或表揚;對職工要堅持脈沖式表揚與批評。
3.從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職工渴望企業集體成員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和諧融洽,這在心理學上稱“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體意識從客觀上創造了職工得到尊重的環境和條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載體就是企業文化。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應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關注職工的心理健康,發揮企業文化的凝聚力量,培養優良企風,好的企風會發揮“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給職工以團結的凝聚力,奮發向上的推動力,嚴而求實的控制力;二是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輿論是一種群體現象,是作為影響個體的社會心理因素而存在,輿論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視輿論的導向,強化它的積極作用,從而使人心凝聚,奮發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同的人際關系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產生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滿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際溝通的好壞不僅影響職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并最終影響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組織效能的發揮。
加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要保證以上幾方面提高職工心理健康水平的著力點落到實處,通過前面對企業一線職工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分析,加大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和對策有以下幾方面:
1.加強企業改制形勢的宣傳和思想引導,加深職工對企業改制的理解和認識,解決企業改制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對職工進行再就業觀念教育,走出國企私企“門戶之見”的誤區,樹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擇業就業新觀念。
2.加強對職工進行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解決市場競爭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充分發揮企業民主管理作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要關心職工、愛護職工、尊重職工,努力辦好企業和職工的事情,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激發職工潛能,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充分依靠職工的力量,推動企業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效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
3.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管理理念,解決安全生產責任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在加強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增強其安全意識、樹立安全責任感、熟悉安全法規外,還應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上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給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在技術和安全、質量方面開展有益的勞動競賽,將施工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4.優化企業管理水平,減緩管理心理壓力,解決工作緊張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企業應處理好內部改革與企業和諧發展的關系,應充分了解企業職工的心理需要,加強研究,通過一定的管理機制加以合理滿足,讓職工感受到企業對職工的關心和愛護,從心理上親近企業,減少畏懼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業內部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寬松的工作環境。
5.加強職工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提高職工溝通減壓的能力,解決人際關系溝通給職工帶來的心理問題。引進心理培訓,認真地分析員工在人際溝通中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和表現形式,合理地選擇培訓的類型和方法,疏導員工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自己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關注。在學校這個特殊群體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或者是“心理治療”等概念。心理治療屬于三級預防保健工作階段,它對從業人員的專業要求更高。在實際運用中,三者是彼此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而心理咨詢較之前二者涉及面要窄,但是專業技能要求更高。因此,筆者認為,在職業學校目前的狀況下,為一線工作的教師提供必要的專業培訓,使教師們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的專業技能,樹立新的工作理念,對全校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心理教師必備的專業認識和專業技能
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必須對以下問題有專業的認識:第一,明確心理健康的定義。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行為三個方面:1.心理健康的人其身體往往存在疾病的概率較小,身體功能在正常范圍內,沒有不健康的體質遺傳。2.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樂于接受自己,同時對他人和外界抱有開放的心態。3.心理健康的個人,能積極適應社會環境,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第二,掌握心理健康的標準。根據國內外學者的論述及我國現階段職校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筆者認為以下七個方面可作為職校生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1.樂于學習和工作,奮發向上。心理健康的學生珍惜學習機會,對生活和工作更加熱愛,并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爭取獲得好的成績。2.有正確的自我概念。自我認識、自我接受,體驗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CAN存在的價值,認識自己,并接受自己。3.有健康的情緒。心理健康的學生性格開朗,情緒穩定,心理健康的學生往往能控制自己的情緒。4.樂于交往,人際關系和諧。心理健康的學生樂于與人交往,善于理解、信任和幫助他人,并能正確對待他人的缺點和短處。5.正視現實,適應環境和社會生活。心理健康的學生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對社會有良好的適應性。在環境改變時能對環境做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不沉迷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對自己的力量有充分信心,主動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當然,在衡量職校生心理健康時,也需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第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職業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幫助他們自立、自強、自信,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概念,并為他們未來的人生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第四,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成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1.尊重:教師尊重學生的現狀以及他們的價值觀、人格和權益,予以接納、關注、愛護,這是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的重要條件,是有效助人的基礎。它可以給他們營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這種氛圍使學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尊重學生,使他們感到被尊重、被接納,從中獲得自我價值感。2.真誠:真誠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師應該以“真正的我”的身份出現,沒有防御式的偽裝,不戴假面具,而是表里一致,真實可信地投身于心理輔導中。一方面,真誠尊重導師,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氛圍,為學生免費服務,可以讓他袒露自己的軟弱、失敗、過錯、隱私等而無需顧忌;另一方面,教師能為學生提供很好的例子,他們將鼓勵真正的自我,和教師溝通,表達自己的情感,使情緒得到發泄,這樣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
三、避免工作中的幾個誤區
第一,給學生亂貼標簽,隨意扣上“心理有病”的帽子。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輔導教師會不時冒出“我班××心理有問題,有病”,甚至會私下議論某生“腦子有病”“神經有問題”,其實這是對學生很不負責的一種做法。其后果是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比如,內向的學生從此不再與人交流,膽小的學生從此不愿開口講話,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從此索性破罐子破摔等。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輔導教師一定要謹慎地對待學生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對人對事泰然自若地處理,既無麻木不仁,又不大驚小怪。第二,強制要求學生去進行“心理咨詢”。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衛生工作重點是立足全體學生,做好心理保健工作,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動輒就去“咨詢”。當然,如果在實際工作中,經過細致地觀察、詳細地調查、科學地分析,教師認為確實有必要對其進行心理咨詢,那么輔導教師可以心平氣和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暗示學生學校這個安全的環境可以讓他放松情緒,袒露自我,而且又會得到保護和支持,隱私絕不會被泄露。只有在學生有強烈的求助愿望并自愿地走進咨詢室的情況下,心理咨詢才會取得一定的效果。第三,對心理咨詢期望值過高,希望“立竿見影”。成功的咨詢往往不可能一次奏效,心理層面的問題是很復雜的,往往要經過一系列規范的過程才有可能見效。因此,對心理咨詢不能期望過高,特別是不能操之過急,如果想要求一次咨詢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最后只能導致治標不治本的嚴重后果。心理咨詢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只有在被充分信任的情況下,求助者才能吐露心聲,袒露“真我”,在咨詢師的幫助下重塑自我,然而有一點是大家必須要很清楚地認識的,那就是最終的歸結點還是求助者自己幫助自己,這需要比較漫長的過程。
四、結語
關鍵詞:內地西藏班;教育興藏;跨地域遷徙式學習;生活教育課堂
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國有公辦的全日制職業技術學校,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建有省內一流、全國領先的旅游管理實訓中心。2010年9月,我校迎來首屆導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內地西藏班,時至今日,我校內地西藏班辦班已經有十個年頭。內地西藏班是我國教育援藏、教育興藏的一項重要舉措,尤其是職業教育援藏,因其為西藏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在西藏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發展中,扮演中流砥柱的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幫助西藏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戰略意義。
一、我校開展內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我校的內地西藏班學生(以下簡稱藏班學生),他們主要來自祖國西南邊陲的農牧民子女,他們具有典型的“高原紅”膚色,怪誕嬉皮的發型,色彩濃艷的藏裝,從頭到腳掛滿了各種首飾,無所顧忌的口哨和嗨遍整個校園的藏歌等。他們在校園里的識別度非常高,他們以強烈的民族符號和民族文化闖入我校。藏班學生與內地學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有語言、膚色、服裝、飲食等直接能看到或者感覺到的差異;也有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心理等隱藏不易察覺的差異。我們在適應藏文化,他們在適應內地漢文化的同時,悄然進行著跨文化的心理適應。西藏地處高原,氣候寒冷,飲食以牛羊肉為主。藏地學生進入到內地,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從飲食、就寢、衣著等都改變巨大。他們飲食的不適應、身體的不適應等最先表現出的就是疾病頻發。一些在西藏患病的學生病情爆發,患過病的學生舊病復發,尤其是感染過結核病的學生,會在新生入學之初的結核病篩查中被檢測出來。加上他們不注意飲食習慣,愛吃方便面,愛喝飲料,不喝開水,而喝生水,導致闌尾炎發病率比較高。這些學生如果生理和心理短時間內難以調整過來,就容易形成水土不服、生活不適應,想回家的學生也隨著增多,從而造成藏班學生群體性的懷鄉情緒。我校藏班學生主要是年齡在15~18歲之間的初中畢業生,他們正處于“疾風驟雨”的青春期,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他們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鄉來到遙遠、陌生的內地求學三年,跨地域遷徙式學習,使他們在生活和心理上面臨巨大的難題和考驗。又因為這些學生受年齡、閱歷所限,他們往往缺乏在新環境中,主動調適心理的能力,自制能力相對較弱,也更容易情緒化,心理上容易大起大落。他們在新環境中不適應、情緒低落,如果感覺到孤獨就容易封閉自己,產生自卑感,心理有更多戒備意識。強烈的民族情感使他們在新的文化環境中更加敏感。同時,也更容易相互抱團,從而為教師管理學生帶來困難。內地教育與中西部教育有巨大的差距,原有的母語學習環境變成漢語文化的學習環境,初中單純的學科教學與職業教育專業教學的轉變等,造成藏班學生學習困難加重,厭學情緒嚴重蔓延。因此,藏班學生內地求學都經歷著氣候環境適應、日常生活適應、語言適應、學業適應、人際交往適應等問題。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影響他們安心學習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筆者作為藏班班主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任課教師,認為藏班學生初到內地時,往往會出現自卑、孤獨、挫敗感、抑郁、攻擊行為及各種偏差行為等不良心理和行為。這些不良心理和行為如果得不到教師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容易滋生藏班學生對學校常規和思想教育,專業教學及內地學生產生抵觸、疏離、對抗和敵意。因此,我校針對藏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根據藏班學生的民族特點、成長規律和心理狀態等,思考如何有效開展,降低因跨文化,心理適應不良,而引發心理問題的風險。從而提升藏班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促進藏班學生的身心健康。藏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對我校異地辦學模式的全方位考驗,也是對我校承辦內地西藏班民族教育的整體考驗。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藏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藏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的事業發展結合起來,與民族團結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
二、我校開展內地西藏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本實踐
我校藏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再實踐的反復驗證中進行的。以下是筆者對藏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經驗探索。
1.發揮班主任在藏班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由于有的學校是四個班主任管理一個班級,足以說明藏班學生的管理工作難度和強度很大。雖然,我校還是一個班主任管理一個班級的常規做法。但是,我校的藏班班主任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卻發揮著教師、父母、保姆、醫生和和心理輔導員的多重作用。因此,我校對藏班班主任的選用非常謹慎。被選用的班主任除了要參加校內的教師成長營培訓,以及校外的西藏內地班舉辦的省、市級培訓,還要參加針對藏班班主任的心理衛生知識專題講座。以此,提高藏班班主任及時發現心理上出現異常學生的能力,以及在藏班營造健康心理氛圍的能力。我?,F在的四名藏班班主任之中,就有一名心理教師,他們都具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并常駐我校藏班管理辦公室,我校藏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現了專門化和專業化。[1]
2.生活教育課堂。鑒于藏班學生在氣候環境、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等方面存在的諸多不適應問題,我校開設了生活教育課堂,幫助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的飲食起居和衛生習慣。生活教育課堂由帶藏班十年的資深班主任和西藏教育廳派駐我校的生活指導教師主講,根據具體問題有時會按男女生性別分組進行,在每年的春秋季傳染病高發期,還會聘請常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醫生走進課堂進行教學。[2]
3.建立家長聯系機制,完善藏班學生的心理支持系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區教育一起發揮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藏班學生24小時寄宿在學校,藏班學生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幾乎完全脫節,家庭心理支持系統弱小或缺失。教師通過電話聯系家長,向家長匯報學生情況,家長所獲取的信息是間歇性的。而且,藏班學生主要來自于農牧民家庭,很多學生的父母沒有文化或文化水平不高,對孩子除了擔心之外,根本不懂得如何進行合適的家庭教育。因此,我校通過創建QQ(微信)家長群的現代傳媒方式,建立家長聯系機制,讓藏班學生能夠從家庭中,獲得更多情感慰藉,而安心于學校生活。同時,我校也能夠及時向家長匯報和反饋學生在校的情況。家長群群主由生活指導教師主要負責,班主任每周一次,每月不低于三次委托生活指導教師向家長群或個別家長發送信息,暢通家校雙向交流渠道,使藏班學生不會因為千山萬水,而阻斷親情的聯系。[3]
4.藏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態化。我校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心理體驗拓展課、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升藏班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對一些特殊學生,包括情緒困擾、行為偏差的藏班學生,教師要進行專業的一對一的個別心理咨詢,幫助其順利渡過心理難關。我校在凝練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個別心理咨詢等,藏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集結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與《藏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讀本》,幫助藏班學生健康成長。
5.發揮好學生朋輩群體的互助作用,大力開展藏漢兩地學生的交流活動。藏班學生在和同伴交往中傾向以民族身份為界,和本族學生形成小圈子,這及其不利于藏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也有悖于藏漢同校文化融合共進的教育宗旨。[4]因此,教師在藏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識的組織各種社團交流活動,讓藏漢兩班學生有更多接觸交流的機會,在近距離的頻繁接觸中,弱化藏班學生的民族差異和敏感的身份感知。我校根據藏班學生能歌善舞、天性活潑的特點,動員、組織藏班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內地學生社團,并成立了由藏班發起的“鷹之歌”民族樂隊,舉辦了藏族民族小工藝品制作展覽會等活動?;顒游舜罅績鹊貙W生參與。在活動中,我校通過讓學生去民族化式的交往,引導藏班學生養成豁達融合的性格,使藏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達到在玩中求智,樂中成長的教育效果。[5]
1.生源特點
(1)職校學生生源廣。
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及學校對于招生的投入,職校學生有省內省外、市內市外、農村城市的;有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工作幾年之后來學校再學習的,因此學生入學后容易產生地緣性矛盾。
(2)職校學生家庭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
部分學生家庭家境較為富裕,多為獨生子女,因此從小蒙受家庭寵愛;而部分學生家境貧困,造成家庭教育觀念較為陳舊。部分學生為留守學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形成隔代教育環境。但是,家庭教育往往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教育環境。因此,家庭教育的差異有時也會引發學生之間的激烈矛盾。
(3)職校專業性別差異明顯。
比如,汽修系的大部分專業可能學生全部是男生,而會計專業可能全部是女生。學生間戲稱“和尚班”“尼姑班”。
2.能力特點
職校學生在能力方面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生活上,大部分學生可能是初次住校生活,缺乏生活習慣和方法的管理能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許多學生會因為情緒管理問題而產生矛盾。在學習上,許多學生因為注意力和時間的管理而煩惱。在職業規劃里,許多學生會因為目標管理出現問題而茫然??偟膩碚f,職校學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欠缺,形成了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
3.心理特點
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觀,青少年期(12~18歲),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對同一感混亂。這一階段存在著自我同一性對同一性混亂的危機,此時青少年個體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自我同一感或一種關于自己是誰,在社會上應占什么樣的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覺和感情。埃里克森提出了在此階段的一個“社會心理的合法延緩期”的概念,他認為隨著青春初期的到來,青少年往往感到自己沒有能力持久地扮演一種社會角色和承擔社會義務,感到要做出的決斷太多太快,因此在做出最后決斷前需要進入一種“暫停”的時期,以便延緩眼前必須承擔的義務,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結的內心需要。如果青少年沒有形成一種積極的自我同一性,那么他們就會產生角色混亂,表現為不能選定一個生活的正確角色,不能確定自己是誰、干什么等。角色混亂的青少年常常焦躁不安,對社會所贊賞的角色表示蔑視和敵意。
二、職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1.心理健康課
課堂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主要的方式。通過課堂,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掌握相關知識點,規定學生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因此,心理健康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當然,心理健康課堂不應該是心理理論的講述,而是應該側重維護心理健康的技能和方法的學習。通過心理健康課堂,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興趣,防患于未然。
2.心理活動課
心理活動課主要是以心理活動為載體,針對活動對象的需求,圍繞一定的主題,設計一系列的活動,使得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的過程。例如,以“團隊合作”為主題,設計“信任背摔”“驛站傳書”的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信任和溝通對于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心理活動課因為其形式的多樣性和娛樂性,頗受學生喜歡。
3.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這種形式可以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例如以人際溝通為主題組建團隊,通過關系建立、主題實施、團體結束的三個階段,使得學生通過團體動力系統去體驗各種溝通方式。由于團體成員的問題類似,因而可以通過觀察他人來加強內省,也可以使學習到的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更容易得到強化。
4.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主要是心理咨詢老師協助來訪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目前,由于政府、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心理問題,因此,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的師資力量也不斷加強。通過各種途徑的宣傳,學生也加大了對心理咨詢的接納。心理咨詢可以針對學生個體問題,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指導和幫助。
5.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職工 心理健康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衛生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資助課題“提升高職院校教職工幸福感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201202)研究成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大,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高職院校的教職工不但面臨著各種社會壓力,同時還要承受教學、科研、學生管理、自身技能提升、職業發展等壓力。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教職工的言行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成材,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影響。因此,教職工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也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穩定完善的人格、較強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
一、工作內容
鑒于目前高職院校教職工心理健康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內容應包括:增強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意識,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和心理調適的方法,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及在社會中的適應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學習如何提高幸福感,解析心理異?,F象,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現,學會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各種心理問題。
二、工作團隊
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既屬于員工福利,又關系到員工個人的健康發展,因此應有多個部門相互配合實施。具體可由人事處提供相應的制度和經費保障,工會負責牽頭協調,心理健康教育部門配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業務支持。根據教職工具體的心理需求,還需聘請學校兼職心理教師和校外心理專家,必要時還要和校外一些專業機構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各部門分工協作,共同保障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工作原則
1.普遍性原則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在了解和把握教職工共同需要的基礎上,針對教職工中具有普遍意義和代表性的主題和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讓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從而有效發揮“預防和促進”的功能,促進教職工的全面發展。
2.差異性原則
每位教職工都具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不同的社會背景、家庭環境、生活經歷和價值追求。在普遍性的基礎上,心理健康工作還應針對教職工的個體差異性,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活動,從而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使每位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終實現全體教師心理健康發展。
3.保密性原則
開展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難點在于,承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與客體是同事,存在雙重關系,教職工難免會有所顧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過程中,應設立健全的儲存系統,個案資料不得泄露,個人記錄不得公開,不得隨便讓人查閱或帶離咨詢與輔導機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要恪守職業道德,保護教職工的個人隱私,對教職工的個人情況和談話的內容嚴格保密,必要時可以聘請外?;蛏鐣C構的心理咨詢師。在參加一些暴露個人隱私的團體活動后,參與者也應遵循保密原則,在活動之后不得隨意泄露和議論其他成員的所暴露的內容。教職工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有嚴格遵循這一原則,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讓參與的教職工暢所欲言,敞開心扉。
四、工作方式
1.心理健康調研
首先,要開展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的調研工作,了解教職工心理健康狀況,分析教職工心理需求,找出共性與差異,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針對性。
2.專家講座
對不同的教職工群體,或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聘請心理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如壓力管理、婚姻愛情心理等專題講座,對班主任輔導員開展師生溝通方面的講座,針對青年教工育兒方面的困惑開展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講座,對女性教職工開展女性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等。
3.心理沙龍
定期開展一些心理沙龍,使參與者針對一些問題進行討論,邀請專家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解除教職工的一些心理困惑。
4.團體輔導
建立團體輔導室,針對教職工共同存在的心理困惑,開展多種主題和形式的團體輔導,使參與者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困惑,增強教職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5.專場咨詢
聘請校外心理專家定期到學院進行心理咨詢,或者和校外的心理咨詢機構合作,為教職工報銷一定次數、一定金額或一定比例的咨詢費用。
6.心理宣泄
建立沙盤游戲室、心理減壓放松室、心理宣泄室等,面向教職工開放,使教職工在宣泄的過程中釋放心理壓力,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
7.同伴互助
提供相對溫馨優雅的空間,如心靈茶座,定期對教職工開放,讓教職工自行結伴,相互傾訴,緩解心理壓力,相互提供心理支持。
另外,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和學院不同的發展階段,教職工的心理特點和需求也會發生變化,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變。
五、可能存在的困難
教職工的心理特點和學生有很大不同,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組織形式也提出更大的挑戰。因此,在此項工作開展初期,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
1.工作組織上的困難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可能會出現教職工工作繁忙、家庭負擔繁重、抽不出時間參加的現象,導致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必要時需要相關部門組織協調,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以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
2.參與者的顧慮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別是個體和團體咨詢工作,會涉及一些個人隱私,工作者與工作對象存在雙重關系。因此有些教職工難免會有所顧慮,導致實際有需求但參加活動不積極的情況發生,影響工作效果。因此,可聘請校外一些心理專家開展相關工作,避免雙重關系,以保證工作效果。
3.工作條件有限
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場所設在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一些工作場所,國內一些高院校針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條件并不樂觀,若對教職工開放,難免會出現場地緊張、經費不足等情況,使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因此,為保障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應設立專項經費,有條件的,應設立一些專門針對教職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場所。
參考文獻:
[1]黃淑穎.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如何[J].職業技術教育,2014(6).
[2]張峰.淺談高職院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與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4(7).
1.1我國中職教育相關背景
我國中等職業(以下簡稱中職)教育肩負著培養數以億計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有過硬職業技能人才的歷史使命,既是為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的教育,又是面向未成年人的養成教育、學歷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所以,中職學校應重視復合型人才培養,在著力培養中職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需注重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綜合素質。要全面落實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
1.2中職生自身成長、發展的需求中職生是較為特殊的群體,一般年齡在15~18歲,正處在從未成年向成年過渡、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由基礎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轉向以就業為主,中職生面臨學習和成長的挑戰,面臨職業和就業壓力,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學習和生活、求職擇業等方面難免產生心理困惑或問題。中職生產生心理壓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家庭環境壓力?!巴映升?,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家長的期望與孩子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中職生擔心自己學習成績和表現不符合家長要求而受責罵,或怕辜負了家長苦心,因而產生心理壓力。
(二) 學習環境壓力。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不同于中學,課程多、專業性強,加之多數中職生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成績不理想,使其感到學習壓力大,難以適應。
(三) 社會環境壓力。當今社會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中職生學歷層次低,面對社會生存挑戰有潛在危機感,激烈的職業競爭致使中職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4) 自身原因。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強。中職生大多經歷了中考失利的心理打擊,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抱著“失敗者”的心態到中職學校就讀,再加上社會對中職學校的偏見,使其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產生較強自卑感。
因此,在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生自身成長、發展的需求,是社會和時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擺在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全新課題。
1.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重要的教育教學內容之一。目前,中職生心理問題已影響到學生健康成長,影響到學校教學、教育質量,甚至也影響到社會,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雖然國家教育部2004年出臺的兩個文件,要求在中職學校切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畢竟起步晚,理論體系和實際操作方法并不完善,仍處于探索階段。筆者認為,探討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工作體系應為首要工作。
2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實賤探索
甘肅省衛生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是教育部批準的“全國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是甘肅省心理衛生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自牽頭成立甘肅省心理衛生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職教專業委員會)的15年來,一直堅持帶領全省會員學校推動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貫徹黨和國家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和精神,按照有利于素質教育、有利于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方針開展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著力于“三大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以推動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規范化發展,逐步構建了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三五”模式,即一個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學工作相結合;三支隊伍:具有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心理咨詢師隊伍,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能力的心理輔導員隊伍,具有較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賤能力的班主任隊伍;五個抓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辦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個體心理咨詢;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篩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心理學術研宄與科研工作。從而形成了中職學??茖W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系。
2.1建立組織機構體系,健全制度保障機制
2.1.1各會員院校建立組織機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
導在職教專業委員會的帶動下,各會員院校普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建設和工作制度的落實。絕大部分院校成立了領導機構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由黨政一把手或學校主管領導親自抓,充分發揮院校各部門(系)、各社團的作用,形成了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機構和體系。
2.1.2引導各會員學校建立完善的相關工作制度根據《甘肅省心理衛生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2005—2009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規劃》,各院校都量身定制了適合各自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章制度,明確了工作方向,用制度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如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制定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武威職業學院制定了《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暫行辦法》等。
2.1.3促使各會員學校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投入近年來,各院校加大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實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經費。部分院校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硬件設備,設立心理咨詢(輔導)室,落實開展工作所需的辦公設備、專業資料和測試軟件,保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所需的資金。這些都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2培養教師隊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
各會員院校日益重視心理教育工作的師資培訓和人才培養。這兩年,各院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甘肅省首期心理咨詢師高級督導培訓班、甘肅省首期災后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班、臺灣康泰教育基金會赴我省開展的災后心理危機干預研討班、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科普講師團走進甘肅等活動。大部分院校選派教師、班主任參加每年由省心理衛生協會主辦的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的學習,有相當一部分人經過考試已獲得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由這些具備專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骨干教師承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工作,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對學生團體和個別進行輔導等,還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系統教育;培訓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開展。
此外,職教專業委員會組織會員院校積極參加省心理衛生協會舉辦的學術活動。通過參加專題講座、學術研討會、工作研討會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論水平。2004年至今,共有69篇學術論文獲得不同層次的獎勵,進一步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2.3中職院校要打好三張牌,培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2.3.1第一張牌:心理健康宣教活動依托學校各種媒體和平臺,廣泛深入地展開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普及工作,充分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3.2第二張牌: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是形成、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通過輔導活動以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交往的指導,幫助學生調整和改變一些消極、不利的心理狀態和心理問題,以恰當方式解決問題,避免更為嚴重的后果發生。
心理輔導活動強調體驗和交流,重在提供幫助,不提倡說教訓導。讓學生從他助到自助再到互助,不斷發展、完善自己??刹扇』顒芋w驗、角色扮演、心理短劇、情景訓練等表演性活動和自我反省、述說交流、互動游戲等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演示、交流、體驗、討論,以達到心里共鳴的效果。
為更好地指導各會員院校開展班級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職教專業委員會設立課題,組織各院校專家教師編寫出版了《職業院校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指導實案》,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2.3.3第三張牌: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個案學生心理咨詢個案學生心理咨詢是通過學校設立的心理咨詢室,安排經驗豐富、有資質的心理咨詢教師定期開展咨詢的活動。通過傾聽學生訴說、與其交談、商討,進行深層次交流,啟迪人生,鼓勵他們敢于面對問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協助他們去克服困難、解決矛盾,促進其健康成長。甘肅省衛生學校設立的“好心情驛站”可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咨詢輔導;也可通過書信、電話、網絡等形式開展心理咨詢,深受學生歡迎。
2.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規范發展2.4.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積極貫徹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要求,使心理教育進課堂,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蘭州女子中專學校配備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專職心理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教學計劃中,每班每周1課時;甘肅省衛生學校根據不同專業,在各班開設了心理學基礎、心理健康、護士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精神護理等課程。大部分中職院校設立了心理學課程組,開設心理學基礎、心理健康、衛生健康等課程或心理學專題講座。
2.4.2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以科研帶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職教專業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學術會議,組織論著成果交流評比,表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組織專家、學者編寫職業院校適用的心理健康教材和配套的教師用書,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動員組織教師積極申報相關心理教育科研課題,開展科研工作,以科研帶動學校心育工作的展開。
3體會
3.1建立網絡體系,強化措施,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職業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去抓,建立網絡體系,強化措施,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實施家校共建,共同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引導中職生多與家長溝通,減少影響家庭的不利因素;通過舉辦家長會、教育經驗交流會、家?;ピL等形式,幫助家長對孩子確立正確的期望值,不盲目做過高要求,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同時,教育家長努力為孩子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引導、幫助學生消除與家長的代溝,使學生坦誠、主動地與家長進行交流,聽取意見。
教師要當好中職生的心理“導航員”。任課教師、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等要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舉行心理教育主題班會、班級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學科教學滲透,開通心靈對話“信箱”、“熱線”等方式,引導中職生樹立符合實際的奮斗目標,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積極愉快的心情,正確對待挫折。
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保障,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科學、便捷、及時??衫糜嬎銠C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可建立網上心理咨詢站、輔導站等,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3.2堅持“德育和心育并行,以德育導心育,以心育促德育”的指導思想,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
學校建立由校長負責,教務科、學生科、團委等科室分塊實施,以心理課教師、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兼職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學生心理委員和學校管理工勤人員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利用校園媒體宣傳教育,通過心理學課程、團體輔導活動課、社團活動、個別咨詢輔導等途徑共同教育學生,并積極利用家庭教育和社會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
3.3形成有職業學校特色的心理輔導服務機制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重構
一、重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緊迫性
近幾年高職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閉等心理問題突出,每年都有高職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原因不惜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發生,且有上升的趨勢?,F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形成合力,很難建構完善的教育體系和有效的運行機制。推動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健全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高職院校肩負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標。高素質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問題和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重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高職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適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促進協調發展,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當前,中國正在進行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變革,全社會都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勢更復雜,更艱巨,更繁重。加強和改進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為養成,心理健康等多層面全方面展開,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講座、輔導和咨詢,并為有心理困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提供幫助。
(三)高職生全面成長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高職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庭期望值較高的特殊群體,是人才成熟的關鍵時期,成長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發展的任何階段,但心理總體呈現一個不成熟、不斷變化的狀況。高職生在成長中渴望成熟,但對成熟又有恐懼,恐懼復雜的社會,恐懼突然直面社會的壓力。這一階段產生心理不良反應是正常的,關鍵在于早發現問題,早做出決策,樹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化和多角度觀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引導、輔導、咨詢和治療,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
二、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建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具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工程,而且作為一項相對獨立的教育范疇,應該有其獨立的工作體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復雜的,高職院校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重構工作體系。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堅持貼近社會、貼近高職、貼近學生,以育人為中心,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重點,著力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培養,協調各種心理因素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協調而健康的發展。
(二)工作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面:
1.進行心理學知識普及,這是基礎性內容。當前高職生心理學知識依然缺乏,更不要說常規的心理訓練。掌握心理學知識對了解自身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和特點,學會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覺調節控制情緒,促進高職生心理素質優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出發點,著力于幫助全體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有選擇地開設“大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識心理學”、“人際關系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等課程,讓高職生正確定位自己,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加強心理調劑能力,改進心理適應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進行心理調節能力的教育,這是重點內容。這里可分為三步進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工作。首先是學習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原理及方法,以“幫導”的形式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適應、學習能力、考試心理等進行輔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科學方法的掌握學習,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其次,進行生活心理教育,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導,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習慣,教會學生正確做人做事,善于生存,樂于關心,勇于負責,敢于交往,提高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最后對學生進行就業創業心理教育。為學生在興趣與就業選擇、前景與就業分析、適應與就業測試等方面提供服務,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創業現狀,根據自己特長興趣進行正確擇業創業的能力。
3.進行健全的心理品質教育,這是關鍵內容。首先,進行高職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幫助高職生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和技巧,了解人格類型及自身個性特點,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健全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并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形成誠懇、寬容、開朗、正直、勇敢、獨立、平等、謙虛、愛心且富有責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進行高職生調節調控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娛納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夠優化自己的情緒情感,能夠調控自己的心理狀態,增強心理承受力,能夠適應自我,適應社會各種變化。還要進行高職生良好心態的培養,在你追我趕的學習中,在激烈競爭的生活中,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始終堅持“泰山崩于前而不驚”的心態,保持自信、樂觀、奮進和向上的蓬勃之氣、浩然之氣。
(三)工作途徑
1.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除了常規的開設心理學課,把心理衛生健康教育課程列入課程計劃之中外,還要與其他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緊密結合,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構建一個由學科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課程組成的全新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體的專題性,還要注意個別的特殊性。
2.優化高職生心理環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脫離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利用校園文化的先進性、多樣性、特色性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導和教育,具體包括物態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宣傳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態。物態文化包括學校的基建設施的合理布局和儀器設備的良好設置等;制度文化則是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體制、機制等;活動文化則是多種實踐活動和社團、文體活動中表現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動、假期社會實踐、社團文化節、科普節、書畫展、辯論賽、座談會、報告會等都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會判斷、學會選擇正確的言行;宣傳文化是指利用???、板報、廣播和櫥窗和網絡等媒介,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文化是師生思想深層次的體現,是構筑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總和,在潛移默化學生心理品質中起優化作用。這些文化相輔相成,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為高職生成長營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諧、寬松理解的環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規則、部署、實施和督查,開設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咨詢、答疑,通過心理搜集、心理熱線電話、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主動搜尋、篩選、發現心理有障礙或有潛在障礙的學生,分門別類地提出可行的教育與預防措施,運用心理咨詢方面的理論和技術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成因和正面引導,使學生得到心理調節。對有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學生,要及時依法請專業醫療機構診斷治療。尤其是新生要結合始業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檔案,實行追蹤觀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做到測評在前,咨詢在前,答疑在前,將學生在成長發展不同階段產生的或將面臨的各種疑惑、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除了學校之
外,高職生的心理問題很多是由于社會和家庭因素誘發的,因此要形成“學?!彝ァ鐣比灰惑w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從社會方面來說,高職院校要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給予高職生更多的尊重、理解、關愛和疏導,幫助他們在社會這個“大學?!崩镆詮椥缘男膽B對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加寬容地對待各種大大小小的挫折。從家庭來看,高職生是從家庭出來又要回歸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時更讓學生信賴,為人父母對子女健康成長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義和負主要責任的。家長要配合學校,從根本上教育和引導高職生過正常有益積極的生活,幫助他們選擇校園活動,走入社會生活,樂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高職院校也要主動與家長和社會進行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會中去,突破校園界限,提高全社會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隊伍建設
加強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是其關鍵要素??梢酝ㄟ^專、兼、聘等各種形式,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一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負責學生心理健康常識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詢工作,開設心理互助熱線等;二是學生工作人員,包括學工部(學生處)、團委、輔導員、班主任和思政老師,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三是優秀學生骨干,讓他們協助老師承擔心理信息員、心理保健員和心理咨詢員的角色,幫助學生建立健康協會。對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應該及時匯報學生工作部門尋求幫助,調動學生自我評價、自我選擇等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三、健全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機制
(一)組織上加強領導。高職院校黨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學生、教學等主管、分管校領導和相關部、處、系負責人為成員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指導思想及主要任務、工作目標、教育內容和具體措施,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督導和檢查評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資源配給。
(二)對象上面向全體。重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知識和素質為出發點的,而不僅僅局限少數有心理問題或障礙的學生。要側重幫助全體學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體的基礎上對有心理問題、障礙和可能發生危機的學生進行測試、干預和治療。
(三)資金上加大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健全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學校工作諸多方面,必須予以人、財、物和工作場所的全面保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編制的落實,專項經費的配備,辦公場所和設備的建設,機構的健全,管理的到位,確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中職學校;教育
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嚴重地呈現于我們的面前,解決中職學校學生在校其間的心理困擾,幫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培養良好的性格,增強其社會適應性,同樣是中職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分。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撥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才能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一、開展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概述
1.落實中職學校心理咨詢室日常工作制度,心理咨詢室定期準時開放。心理咨詢開放時間為每個工作日中午的12:40~13:40和下午的15:40~16:20,其他時間預約。認真做好個體咨詢記錄整理工作,并且在咨詢之后做好跟蹤隨訪工作,保證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2.利用板報、刊物、活動日、團輔課程等途徑宣傳心理知識,營造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心理老師指導學生心理小組成員出版心理刊物《心靈導航》,組織心理小組成員到各班級中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吸引更多的學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來,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學知識。
3.與各班主任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溝通,了解各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狀態,給予個別輔導;針對班級學生呈現出來的普遍狀況,開展班級主題團體輔導。只有與班主任共同一起做好心理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有序開展團體心理活動
1.利用中職學校新建的團體心理活動室,有效開展團體心理活動。團體心理活動作為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學生認識自我、打造良好人際關系的有效途徑之一,開展了有特色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自信心團體輔導系列,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常規團體心理活動,包括團體心理游戲、心理沙龍、心理測試等形式,面向中職學校所有興趣參加心理活動的學生,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心理知識,帶領他們分享更多的心理學的樂趣,通過心理活動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2.開設團體心理課程。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課程,輔導的主題包括青春期教育、情緒調節、人際關系、高考前心理調節等,這些課程都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同時,聘請了校外的知名醫生給中職學校財學生開展了青春期知識的講座,解答了同學們一直埋藏已久的疑惑,他們紛紛表示喜歡這種形式的講座。
三、辦理心理刊物《心靈導航》
定期與學生開展例會,指導學生編輯心理刊物《心靈導航》。為了更有效地辦好該刊物,在例會上,我指出了以往《心靈導航》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建議,同時也讓同學們集思廣益,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想象,爭取把《心靈導航》辦得更好。經過平時的交流和指導,《心靈導航》的版面和內容在逐步改善當中,投稿的質量也逐漸提高,希望下個學期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
四、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
我校學生志愿者一直以來都積極參加黃埔區青少年志愿者活動。在本學期里,我作為學校青少年志愿者的負責人,先是從各班級里積極招募學生志愿者,然后組織他們到黃埔區啟智學校開展志愿者活動。學生主要是與啟智學校的小朋友進行相互交流,與他們共同做收工、玩游戲等,并在六一兒童節當天,帶他們到少年宮參加游園活動。同時,我們也組織志愿者到廟頭殘聯康復中心探望殘疾人士,給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懷。
五、繼續開展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1.堅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以科研帶動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高一層的臺階。
2.繼續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探索研究,力爭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方面創出一片新的天地,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增添新的內容。
3.要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加強對個別有輕度心理障礙的學生的個別輔導,爭取積累更多的經驗。
一、學校方面的問題
1、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雖然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的要求還相差甚遠。有的學校認識還停留在較低層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軟任務,只要保證學生別出事、別走極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差不多;有的學校錯誤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個別教育,是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的教育;有的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是類似于一般衛生知識的學習。由于認識不到位而導致學校心健康教育工作組織管理不到位、經費投入不足、組織協調性差,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德育和素質教育之中,缺乏良好的校園環境及校園文化氛圍。
2、缺乏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上幾節心理課,也不可能光靠心理學教研室來完成,而是一個全員性、全方位、綜合性的教育過程,它應滲透于整個學校教育中來。這就要求學校在配備專職人員的同時,也要求全校老師都要了解和掌握普通的心理學知識。這正是目前多數中等職業學校所欠缺的方面,從而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更有甚者,由于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重視,把許多本屬于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當作是學生的思想差、素質差,而放縱或采取體罰等不恰當的方法,這樣不但不能糾正學生的問題,反而會造成學生逆反心理或加重心理障礙。
3、社會方面的問題。在西方,人們把做心理咨詢當作是把自己變得更強壯的“時尚”之舉。然而在我國長期以來都忽視了心理問題,目前社會上對心理問題與疾病仍存在偏見,在許多人心目中把心理疾病與精神病劃上了等號,從而造成許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存在找心理老師咨詢的畏懼感和恥辱感,擔心被同學發現后被認為有精神病,所以寧愿忍受心理疾病的折磨,也不愿找老師幫忙,不愿找心理醫生。
4、教育模式及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目前許多學生家長欠缺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據《中國青年報》報道,95%的家長沒有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同時由于長期儒家家庭倫理觀念的影響,造成許多父母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威和中心地位,對子女的人格尊重明顯不夠,在兩代人之間形成了“代溝”,缺乏和諧的家庭氛圍,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阻礙。
二、 針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是開展好此項工作的先決條件。 學校的領導應該認真學習和領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綱領性文件,要充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當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和素質教育目標體系之中,使之形成一種系統化、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遠行機制。要做到組織管理到位、經費投入充足、工作制度完善、機構明確、人員安排合理,這樣才能為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是開展好此項工作的重要保障。學校作為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戰場,不只是上幾節課,而應該“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并通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咨詢,轉變學生的不良行為”。同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的各科教學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故應在學校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學校在配備專職心理學教師的同時,也必須對全校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和心理輔導技能的培訓,建設一支既懂專業知識又懂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在全校形成一種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全面滲透、全程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一、我國教職工體育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和指導,教職工身心健康狀況堪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關心教師身心健康。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也規定:“各級人民政府要……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我國約有1 700百萬專任教師,加上教輔、管理、后勤人員將遠遠超過兩千萬,但相關研究發現教職工中處于亞健康狀態、前臨床狀態和疾病狀態者比例過高。相關研究還表明,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生活壓力大;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了解不夠。例如,有研究表明超過三分之一的教師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不夠,他們或因工作忙碌不能堅持鍛煉身體,或因為各種原因不鍛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則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普遍缺乏專人管理,教職工人群中的鍛煉氛圍不夠濃厚。相關研究同時發現,教職工中體育參與人群的健康狀況明顯好于非參與人群。關于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的研究表明,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對教職工體育的重視程度不一,北京、浙江等省市和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非常重視教職工體育,并組織開展了很多參與面廣、持續性強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但大部分省市和學校對教職工體育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和指導。
筆者以“教工體育”和“教職工體育”為關鍵詞在百度和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發現教職工體育多是由學校工會負責,僅有部分省市的鐘聲體育運動協會是負責組織開展教職工體育的專門機構。然而在以“鐘聲體育運動協會”和“鐘聲體協”作為關鍵詞在百度上進行搜索時卻既沒有發現鐘聲體育運動協會的官方網站,也沒有找到相關的組織機構、聯系方式等信息,這表明我國教職工體育管理方面存在組織機構不健全的問題。此外,雖然我國學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很多學者也就學校教職工的健康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大多單方面地停留在身體健康問題或心理健康問題上,國家也沒有制定相關的關于學校教職工健康狀況的條例法規。
二、加強教職工體育組織與管理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根據體育社會學和體育運動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推動全體教職工參與體育鍛煉具有以下重大現實意義.
1.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教育工作者中體育人口的比例,使其樹立科學健身理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增進身心健康,具備旺盛的體力,從而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例如,在美國達拉斯獨立學區開展過一個為期10周的關注教職工體育鍛煉的健康促進計劃。結果表明,慣于久坐的人開始了有規律的運動。對于學區來說,這個計劃的有利之處還包括曠工率的減少,進行體育鍛煉的教職工比沒有進行鍛煉的教職工曠課時間平均少1.25天,這就為地區花在代課教師上的開銷節省了149 578美元。
2.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生活化、社會化有助于為干群之間、師生之間的正式和非正式溝通提供更多機會,有利于通過增進他們的互動和相互了解,加深其友誼,和諧干群關系、師生關系,增強教職工的團隊凝聚力,為構建和諧校園貢獻力量。
3.發展教職工體育還能有力地促進陽光體育運動和學校業余體育訓練的開展。一是教育工作者廣泛參與體育活動,有助于使其充分體驗到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支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二是有助于使其提高自身運動技能,體驗運動樂趣,進而更支持甚至可以指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和業余體育訓練。例如,程紅兵在澳大利亞訪學期間發現其學校是全員體育,周三下午,全校教師除校長外都要參加體育指導,或帶運動隊,或當裁判,人人有事做,無一例外。這個時間到學校去看,所有的師生都是滿頭大汗的樣子。三是教師參與體育運動,有助于提高其體育人文素養,使其掌握更多的運動科學知識,進而豐富其德育手段和學科教學素材。
4.學校擁有專業體育人才和齊全的硬件,教職工擁有的體育資源可謂得天獨厚,體育理應成為教職工的一種生活方式。如果各級各類學校能夠切實加強教職工體育的組織與管理,使絕大多數教職工都能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教育系統不但能為其他行業做出表率,還有望充分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其他行業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三、結論與建議
1.加強人員配備。綜上所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成立負責組織開展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組織機構,其中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有專職負責教職工體育的人員,地市級教育局和教育廳應有固定的負責教職工體育的人員和機構,積極籌劃多種形式的培訓、體育健身、體育競賽等活動,不斷豐富教職工業余體育活動,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教職工的實際需求。
2.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督促各級各類學校的工會和體育部(系、學院)加強教職工體育工作,讓體育成為教職工的生活方式;把教職工的體育參與態度和參與學生體育活動及指導的情況作為師德評價、績效評估或評優獎勵的重要指標。
3.加強調研與經驗總結,科學引導。教育、體育科研部門要積極開展相關調研和國際比較,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并組織教育系統的群體干部到廣東省、清華大學等全民健身工作開展較好的地區或單位考察學習,提高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的針對性和適宜性。
4.體育比賽和全員健身有機結合。教職工體育要注重普及,以大眾健身為主,以競技體育為輔,而不要追求形式或熱衷于制造轟動效應,熱衷于搞比賽和展示。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B8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108-01
隨著全國職業教育浪潮的興起,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年末,全國高職院校達到1327所,招生33798萬人,占當年高校招生總數的469%,比2013年增長了58%,是十二五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全國高職在校生達到10066萬人,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總人數的40%。社會的變革與發展給予高職學生更多的挑戰與壓力,他們作為高校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有別于本科類的高校學生,其教育管理工作成為難題,若通過對其特點進行分析,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來促進高職學生的教育管理應不失為一種途徑。
一、當前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自卑與失落心理
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差,學習習慣不佳,經常會出現厭學情緒。加之,目前社會對于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的認可度并不太高,家長們大都只是抱著孩子學門手藝的心態。這些均導致學生感覺不到大學生活的歸屬感,缺乏自我身份認同,易產生自卑與失落情緒。
2.焦慮、困惑心理
高職學生多來自教育資源貧瘠的偏遠地方,多為低收入家庭或是貧困家庭學生,同時又抱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但往往由于其理論基礎過差,或是專業課程知識過難,現實效果達不到其心中的預期效果,導致他們容易變得焦慮、困惑,最后形成厭學、混日子的心態。
3.孤獨心理
高職學生多為當年高中時成績較差的學生,多是當年的邊緣化學生,慢慢地他們養成了不喜歡與他人主動交流的習慣。來到大學的開放環境中,反而讓他們手足無措,許多學生只跟寢室里的一兩個學生交流,甚至就是自己對著手機或是電腦來度過大學三年。他們雖然生活在集體中,但卻會感到孤獨。
4.逆反心理
高職學生的父母大都生活在偏遠地區或是農村地區,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采用的就是打罵,或者就是讓爺爺奶奶管教,自己在外打工。由于缺失家庭溫暖、父母關愛,導致許多學生在接受高校老師管理時常常出現逆反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其教育管理工作的影響
高職生作為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他們是以培養可全面發展的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但是其與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目標是一致的。許多人都認為高職生文化理論基礎差,上那些公共基礎課無用,同時許多學生和其家長也認為來高職學校就是為學門技術,以后好找工作。這些偏頗的認識都是有悖于高校大學生培養要求的,我們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圍繞著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這是需要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基礎才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開啟思政工作的鑰匙。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正常調節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所以在教育管理中秉承人與人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分析其思想行為的本源,無疑是新時期下強化高職生思政工作的關鍵,進而促進高職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促進
1.加強談心談話有利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高職生教育管理工作不僅僅是管理學生和調動學生積極活動,更多應該是主動了解學生的自身情況,因材施教,做好引導工作。高職生本身就缺乏自信,重專業課輕文化課,忽視自身其他的發展機會,不愿意主動成長。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念,積極開展談心談話,努力去探尋每一個學生的長處與優點,幫助他們勇敢展示出來,引導他們主動成長,實現多樣化的成長,讓他們從成長中得到快樂,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進而l揮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2.調動學生積極性,強化學生自我教育管理
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中不斷激發學生潛能,實現多元化發展,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利用學生活動和學生組織兩個有力抓手,不斷培養學生主動性,調動其積極性,強化教師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突出其個性,擁有個性的成長。輔導員或是其他學管工作者,應給予高職生更多的自我空間,而不是運用教條式的規范,幫助高職生思想認識更加清晰,個性目標更加明確,不能以同一目標來要求所有學生。合理輔助每一位學生制訂其發展計劃,定期督促并且給予反饋,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激發其自我成長,自我管理。
3.有利于教育管理者的身心健康,從而保障工作正常開展
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自身要身心健康,才能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高職學生自律性較差,普遍問題較多,教育效果不明顯,這會導致教育管理工作者重復投入過多,缺乏成就感,容易性格煩躁,工作主動性降低。所以高職學院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更需要有健康的身心,積極樂觀地對待工作,為學生做出表率,這樣我們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切實落實。反之,我們的學生逐漸變得積極樂觀,那么麻煩老師的問題就會越少,老師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享受生活。綜上即可說明,只有身心健康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參考文獻:
職業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而人才則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高職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學合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大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緩解心理問題,促進自我成長。
(一)課程設置必須具有針對性。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課程設置必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內容,要防止成為純粹心理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不能緊緊用考試成績來衡量教育的效果。設計教學內容,要考慮不同群體的不同需要。如針對剛入學學生、準備實習就業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內容。
(二)課程設置必須具有科學性
要緊扣高職學生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既要有基礎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也要有心理學專門技能的內容,更要通過各種心理學的課程活動來實現教育目標。在活動、情境中,使學生獲得直接體驗,宣泄情緒情感,獲得心理感悟,調整心態,達到教學目標。
二、加強心理咨詢室的建設
(一)加強心理咨詢室硬件建設
要保障經費投入,選擇合適的場所作為心理咨詢室,確保能夠提供一個舒適、溫馨、安全的環境。要按照要求,配備相關的設施,并要注重細節,從物品顏色的選擇到位置的擺放都要精心設計。
(二)加強心理咨詢室軟件建設
心理咨詢室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做到隨時為學生提供好的咨詢服務。同時要合理配備具有一定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要定期、不定期地參加培訓,使之能夠更好地掌握心理咨詢的知識和技能,能夠隨時應對新形勢下學生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三)開展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心理咨詢室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活動日以及其他時間,來開展一些宣傳和服務活動,增加和學生交流的時間和機會,了解學生的特點。同時,還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到校講課,給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心理調適方法等。
三、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輔導員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輔導員自身的素質和形象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理。輔導員自身要建構好積極健康的內心世界,要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尤其是要具有應對各種困境的良好心態,以積極健康的形象和行為出現在學生的面前,成為學生榜樣,引導學生健康成才。
(二)輔導員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輔導技能
輔導員需要加強心理基礎知識的學習,熟悉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一般表現及特殊群體的一般規律,掌握一般的心理咨詢方法和技巧,以便對大學生的相關心理障礙進行敏銳的判斷,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干預。
(三)輔導員要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
相對于中小學,高職學生管理相對松散。輔導員作為一線的學生管理工作者,一個人要面對二三百個學生,時間和精力有限,不能時刻關注每名學生的狀態和變化,因此,輔導員要建立并暢通信息渠道。一是要充分利用班干部、黨員的作用,掌握班級的基本情況以及重點學生的動態等。二是要注重收集學生的信息,尤其是父母的聯系方式等,以便能夠隨時聯系;三是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網絡、微信等,便捷、實時了解學生的狀況。
關鍵詞:職校;同伴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職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被教師、家長、教育部門和社會所重視。雖然我國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局限性仍無法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要求。目前迫切需要探索一種新的工作方法來補充和完善當前的教育模式。
一、現代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現狀
我國學校心理教育起步較晚,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逐步走向規范化。如今的職業學校的職高生要面臨更為嚴峻的社會現實以及就業競爭壓力。其中職高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自然而然地凸顯得更為易發與集中,由此與職業學校的職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研究也就顯得更為重要。近十年,職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理解和認可。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心理健康中心設施簡陋,條件較差。(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調,受益面不廣。(3)職校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求助率很低。據淮安某些職校數據統計,心理中心接待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10%左右,而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為25%~35%。(4)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低。許多兼職老師為非專業教師,上崗前只進行了短期培訓或專業進修,真正具備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碩士等以上學歷的教師仍很少。
二、職校開展同伴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于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我認為將同伴教育引入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必要性。利用青少年同伴壓力的積極因素,對青少年進行教育使他們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巧,然后通過他們利用多種方式向周圍的青少年傳播知識和技能。
1.將同伴教育引入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
在職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著許多困難和矛盾。首先,師資隊伍的建設阻礙著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這正是同伴教育推廣普及的內在誘因。另外,職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需求也在呼吁增加新的途徑和方法。比如,近年來試行的心理委員制度,也是同伴教育的應用探究。班級班干中,心理委員的優勢是能夠與學生保持零距離的接觸,及時地發現學生遇到的實際學習與生活問題,敏銳地察覺到職校生環境的各種變化,確保不利出現時,學校能夠正確評價其危機的嚴重程度,及時有效地向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傳遞信息,尋求幫助。
2.將同伴教育引入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
處于青春期的職校生,常出現劇烈的情緒波動。需要各方面的關照,包括心理健康的宣傳與教育。而對他們的心理輔導,往往也需要有針對性的方式與技術。他們更愿意、也更容易從同輩群體中接收有價值的理念,模仿好的行為方式。對于青年學生來說,同伴教育的模式無疑是非常適用的。在對同伴教育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同伴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傳遞信息和知識、改變態度和行為的教育形式,已經在公共衛生領域和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性與生殖等健康教育領域取得了成功的運用,具備相對較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基于以上原因,將同伴教育在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進行推廣具有很好的前景,同伴教育一定能夠成為職校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里的一種重要方法,職校同伴教育者也必將成為職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里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三、同伴教育在職校心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和效果
1.常見的同伴教育方式
(1)個體咨詢是職校學生心靈交流的平臺,可以運用電話、網絡和面談等方式進行。(2)團體咨詢是指在具有共同問題的人群中選擇一定數量的人,經培訓成為同伴教育者,然后再由他們對其他人進行教育。采用講授、討論、游戲、知識競賽、講故事和小品等,輔以投影、幻燈等教育形式。(3)日常咨詢就是平時注意引導職校生把遇到的心理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日常生活交往的方式進行解決。
2.同伴教育輔導活動的應用現狀
大多數職校同伴教育活動都采用設置活動主題情景營造氛圍;另外,選擇較簡單、輕松并容易促進大家相互認識的活動讓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從而逐漸形成合作互助的良好氛圍;在團體成員之間適時地引向深入,促進良性互動,并在活動中發展潛能并有所成長。
3.活動效果評估
同伴心理輔導活動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成員是否滿意?今后組織同伴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改進?這些問題都在告訴我們:目前我們還缺乏一套評估機制。因此,每一次同伴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結束以后都要進行活動效果評估,積累經驗。
總體來說,同伴教育對職校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是有效的。例如,對于怎樣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如何激發學習動力,克服厭學心理;如何協調宿舍中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交往能力等,但是這些同伴心理輔導員本身人生閱歷淺,經常會感到自我能力不足,在一些個案上不但無法解決,自己反而容易產生新的心理困擾,需要更好地完善同伴教育的模式,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姚旭娟.同伴教育在職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J].中國輕工教育,2011(01).
[2]吳代莉.心理委員制在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01):63-64.
[3]徐剛.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預防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性病艾滋病預防,2002,8(03):18-19.
[4]王作振,閆寶華,王克利.同伴教育及其研究狀況[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05):42-43.
[5]閆寶華,王作振,王克利.同伴教育者的選擇和培訓[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1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