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漢語國際教育畢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論文寫作過程細化性分析
3.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
4.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探索
5.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6.從高校本科論文環節淺談本科評估與教學管理
7.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8.有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思考——以歷史學為例
9.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創新性研究
10.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
11.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形式與選題研究——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視角
12.本科論文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對藝術類本科論文的幾點思考
15.自學考試本科論文預申請管理系統設計
16.護理本科實習生畢業論文回顧分析
17.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思考
18.基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導師制運行模式探索
19.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動因、困難及出路
20.跨校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學術不端現象平議
22.本科論文的創新性與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23.金融學應用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24.“全過程”本科論文寫作中科學素養的培養——以法學專業為例
2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論文選題的分析和思考——以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為例
26.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質量因素探討
27.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
28.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本科論文質量
2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以欽州學院為例
30.關于圖書館服務職能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思考
31.二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外審制度利弊及對策淺析——以陜西榆林學院為例
32.中日化工類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育方式比較
33.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5.理工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分析
36.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37.略論大數據時代下本科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網絡交互平臺的工作機制
38.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撰寫的相關態度和行為調查
39.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0.體育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不應取消而應加強
41.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的現實思考
42.以案例分析為創新路徑的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43.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
44.強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應用
45.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46.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
47.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48.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究
關鍵詞:應用型;國際漢語教育;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4-0318-02
目前,我國已在96個國家和地區建設了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有100多個國家超過2500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與之相適應的,國內從最初的4所高校到目前300多所院校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培養專門的對外漢語教學人才。2005年以前,開設對外漢語專業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國內重點的綜合性、師范類和外語類大學。其突出特點是中文及外語專業基礎雄厚。2005年以后,新開設的對外漢語專業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主要集中在普通院校。其特點是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多元化。2012年教育部新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對外漢語專業正式更名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對外漢語本科專業旨在培養教外國人第二語言的師資,教學對象主要是本國學生。
目前,教育部將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據相關統計,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魯昕表示,將有50%的學校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地方經濟服務,成為首要目標;而如何處理好基礎理論與應用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處理好必修主干課程與靈活方向課程、選修課程之間的關系,成為改革的首要環節
一、整合資源,優化課程結構
“漢語國際教育”作為哈爾濱地區的地方性高校新辦專業在本科建設之時,要結合黑龍江省社會發展需求,設計打造跨文化交流人才。以哈爾濱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為例,通過課程體系設置來實現培養語言能力較高,知識素養過硬,應用能力強,適應社會崗位需求的人才,達到適應快,專業技能強,就業彈性大的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文化建設需求。
哈爾濱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為“平臺+模塊”,即由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學科專業課程平臺、教師教育課程平臺以及實踐課程平臺構成。通識教育課程平臺由必修課程模塊和選修課程模塊構成。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自然科學類課程和藝術類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平臺由學科平臺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構成。包括漢英雙語與技能方向、文化與中華才藝方向;教師教育課程平臺由基礎理論課程模塊、教學能力課程模塊、學科教育課程模塊和教育實踐課程模塊構成;實踐課程平臺由基礎性實踐課程模塊、提高性實踐課程模塊和素質拓展實踐課程模塊構成。結合哈爾濱學院優勢學科資源,繼續發揮老牌師資專業的優勢,同時,在課程設置中加大了專業應用型課程比重,重技能實訓,強化實習基地建設,追求實習實訓方式的多樣化。
二、克服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實現最大限度的優化
從目前對外漢語專業課程結構體系研究來看,漢語理論知識、語言學知識、教育學知識、文化學知識是必備的,張德鑫(2006)認為,精通漢語是對外漢語教師的“內功”;了解乃至熟悉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與教學法流派,至少掌握一門外語,具有文化修養并至少熟悉那門外語的所屬文化,擁有一定的電腦技能,是對外漢語教師的“外功”。也有四、五大模塊說:四大模塊即:語言模塊(漢語、外語)、文化模塊(知識性文化、交際文化)、文學模塊(古今中外)和教法和教研模塊。五大模塊即:語言類、文學類、文化類、教法及教研類、通修及其他特色課程。不論如何劃分,最終都致力于培養既具有漢語言文學的文化專業功底,又要具有專業水準的外語水平的人才。但在實際教學管理和課程設置中有效處理好漢語與外語、語言與文化的比例關系,至為關鍵。
哈爾濱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將五大模塊通過課程平臺構建起來。在素質拓展實踐課程模塊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結合,學生根據個性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踐課程進行訓練拓展。在學時與學分上確保各部分比例達到優化。其中語言模塊專業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確保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方向課程方面最大限度地體現應用特色和技能特色,并結合學校優勢辦學資源,適當融入中文、文秘、英語和旅游專業的成熟精品專業特色課程。處理好語言技能類課程和文化知識類課程的比重,使專業特點突出,擺脫以往對外漢語專業學生中文基礎不如中文系學生專業,外語基礎不如外語系學生專業扎實的局面。
(一)根據國家規定及參考行業研討成果來設置主干課程
按照教育部對對外漢語專業規定,在課程中涵蓋中國文學、比較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西比較文化等課程。在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專業建設研討會(2003)上,35所院校認為該專業主干課程主要應有12門。2013年在北京召開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專業建設研討會, “新形勢下漢語國際教育/對外漢語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成為重要議題。根據國家規定及參考行業內研討成果,設立專業核心課程。
(二)合理分配課時/學分
在進行課時設置時,充分論證協調分配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學分。處理好語言技能類課程與文化知識類課程的課時/學分分配;協調處理好必修課與選修課的課時比例;漢語課程與外語課程的課時比例;傳統課程與特色課程的課時學分/比例。
(三)根據學校學科特點設置靈活特色課程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辦學資源和教學設施上是弱項,因此在辦學中要取得亮點就要發揮學科優勢,將學校已有的辦學資源靈活運用到新辦專業中,夯實專業實力,發揮專業特色。哈爾濱學院藝術類專業、體育類專業、中文類專業、外語類專業開辦較早,積累了豐富的辦學資源和師資,教師功底相對深厚,課程建設成熟。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打破專業壁壘,實現師資共享,開設特色課程,增強專業師資活力。在跨文化交流、語言學學科、中西方文化、中外古今文學等方面實現共享。使剪紙藝術、中國武術、民歌戲曲等文化特色課程極具張力。實現了突出辦學優勢,拓展了專業技能。
三、構建動態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性教學環節一般為期8周左右,在第7學期進行。師范類專業實踐性環節主要指教育實習和畢業論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科特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單一的教育實習和論文寫作遠不能達到實踐教學的要求。其特殊性在于學生不僅要在母語與第二語言之間進行技能的轉換和訓練,同時也要實現對未來教學對象的研究與教學實踐。目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與中文師范類學生相比,實踐性教育環節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同步。因此,實踐教學在形式上、內容上以及深度上都要進行拓展,以此滿足需要。著力構建動態實踐教學模式,將其學分為三個層面,即基礎性實踐課程模塊、提高性實踐課程模塊、素質拓展實踐課程模塊?;A性實踐課程模塊包含中華才藝訓練、專業技能實訓、教育見習、學年論文;提高性實踐課程模塊包括教育調查、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素質拓展實踐課程模塊包括社會調查與公益勞動、讀書、職業資格與技能培訓、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等方面供學生自主選擇。素質拓展實踐課程模塊貫穿在1-8學期,不間斷地動態完成。實踐教學環節貫穿到課堂上、課余活動中、技能專項訓練中、活動競賽中確保實踐效果的可持續性,使各個課程模塊有機的銜接,使知識、技能互促互進,融會貫通。
(一)將對外漢語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環節中
通過對近幾年漢語教師培訓課程的研究與分析,發現漢語教師及志愿者在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之前經過的培訓課程主要包括: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漢語本體知識,課堂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漢語測試,對外漢語教材的使用與編寫幾大方面。漢語教師及志愿者的選拔范圍多在中文及外語專業,培訓的目的是確保教師及志愿者較快地進入角色,完成教學任務。為了避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水土不服”的現象,在學生實踐教學環節中,分層次、分步驟地將漢語教師職業培訓內容融入到各個教學模塊中。以此來解決畢業生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方法缺乏實踐檢驗,教學環節生疏等問題。使學生適應快,技巧多,能力強,經驗足。
(二)通過相關課程的有效銜接和拓展,突顯技能訓練效果
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尤其是母語為屈折語國家地區的“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生,漢字教學問題尤為突出。在初學階段,聽說能力與讀寫能力不協調,有時甚至成為學習障礙。這可能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將會遇到的普遍困難,針對這些教學難題,以漢字課程為例,在開設的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中將說文解字課程和漢字文化課程進行有效的銜接,在課堂上適當實現參與性教育實踐,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兩個課程分別安排在5、6學期,既做到連續性,又具有關聯性,一方面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加漢語專業知識,另一方面,率先將漢字教學理念融入到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有助于增加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進而通過漢字教學實現文化教學。
(三)通過課余活動比賽,實現實踐訓練的拓展
以外語沙龍、教學設計比賽、演講比賽、職業技能觀摩等活動為載體,實現實踐訓練的拓展。
參考文獻:
[1]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施正宇.論漢字能力,世界漢語教學,1999.
[3]張映光.論國內對外漢語教師專業師資型人才的培養[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
[4]張德鑫. 對外漢語教師素質與培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6.
作者簡介: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問題;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195
一、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教學問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穩步上升,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政府對漢語國際教育的發展也愈加看重。然而,漢語國際教育畢竟不是傳統專業,作為一個仍處在初始階段的專業,它在多方面仍不盡如人意。
(一)培養體制的不科學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為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其學習的課程數繁多,且包含大量實踐訓練與論文,學習年限卻僅僅為兩年,其中課程學習一年,實習及畢業論文一年。無論從哪一方面看,該專業學生所能學習到的知識都是表面知識,而對外漢語需要的是擁有高素質,知識儲備量豐富的綜合性人才,兩年學習后的他們對漢語國際的推廣與發展恐怕難以勝任。
其次,該專業招生對象是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的人員。漢語國際教育的推廣與發展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推廣,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傳揚。然而,大量數據顯示,其中多數學生并非語言專業,這代表大部分人的漢語功底可能并不那么優秀,甚至對本國的歷史文化底蘊了解甚少,只是簡單懂得雙語言,那么,他們對國際教育的學習也成了事倍功半的行為了。
(二)師資力量的不足
除了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上投入較大的幾所國內高校,極大多數在此專業的任課教師只會紙上談兵,而缺少應有的海外授課實踐經驗,甚至有些任課教師為其他專業擁有外語交流能力的教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若為師者自己都缺乏該門課程的專業性和基礎理論,如何讓學生在漢語國際中變得專業變得能承擔讓中國走向世界的重任?從更高層次看,作為漢語國際教育教師,在平時對學生論文的知道以及自身學術論文的發表中,理應集思廣益,海納百川,擴大自己的學術視野,對古代以及近代漢語,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文化,國內語言以及國外語言有清晰明了的認識,從而融會貫通,形成獨特的學術風格,引領漢語國際教育走向更遠。
那么,該如何解決類似問題?有學者提出一些合適的建議。首先,對課程進行合理安排,增加學習年限,在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后才能更有效的進行實踐訓練。其次,因材施教,對不同本科專業的學生進行不同課程的練習,以發揮學術本科所學專業與國際交接處的最大優勢。最后,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關注擁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或專家,給予他們優秀資源,賦以重任來調動其積極性。
二、漢語國際教育中文化差異
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面對全球愈發流行的“漢語熱”,世界人民對中國的好奇心逐漸強烈,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在漢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時候,必然需要介紹中國文化,可是在面對各國文化差異之時,我們又應該怎么處理隨之產生的問題呢?
(一) 準確定位漢語國際教育的文化交流
對外文化分為交際和知識,漢語國際教育作為我國潛在的對外文化推廣方式,毫無疑問著重點在交際文化,其次才是知識文化。而交際文化指的是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能將信息準確的傳遞,那么在進行教學研究的時候,應該將所需教導的社會文化與語言學相結合,進行文化對比,介紹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人生觀等,切不可空談文化藝術,忽略民族精神。
(二) 對不同國家語言思維方式的轉換
不同的國家,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周邊環境的影響,其文化傳承也是迥異,人民的思維方式也將大不相同。而語言交流的順利進行與思維的同步不可分割,這就要求我們做到思維的順利轉換。
我國長期以儒家文化為主,講究仁義博愛,說話謙虛委婉,更有迂回婉轉,從道理入手的俗規,其中的邏輯思維一般包含述說者的主觀成分。而西方文化注重事實,講究結果,這致使他們的語言先闡明主題后詳細講解,在講述上相對客觀直接。
純粹從語言的角度來看,兩者的敘述方式也大不相同。漢語多語句結構,整體敘述上多樣化,而西方國家,比如法國,詞匯多式多樣,不同意境不同時態具有不同詞義,導致使用的不同。
林林總總多角度,都需要我們先對漢語語言與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后再對他國文化了熟于心。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以自己的文化為主體,在適應他國文化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才能進行跨文化交流,達到傳揚中國文化的基本目的,使漢語國際教育獲得優良的推廣及發展。
總結:漢語國際教育的推廣與發展是利用教學的指導,通過語言的傳播,向世界展示與宣傳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國際,應當獲得國家以及國家人民的支持。在進行一代代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解決產生的問題,逐步完善漢語國際教育制度,將語言與文化有機結合,推動漢語國際教育的穩步發展,為我國增強國際影響力獻上一份力量。
參考資料:
經濟全球化時代,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攀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跨國界、跨文化的學科屬性決定了高校必須不斷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力度,才能適應國際市場對該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所謂漢語國際教育的復合型人才,指的是具有漢語、外語、文化、經濟、法律、教育等學科結構的跨語言、跨學科知識背景的一專多能型人才,其知識結構是以所學的專業知識為中心,與其他相近的專業或有較大相互作用的知識作為網狀鏈接,從而形成蜘蛛網狀的知識結構譜系。2011年,廣西教育廳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 2020 年將廣西建設成為面向東盟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高地,使廣西成為中國―東盟合作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基地、向東盟國家輸送漢語教師的輸出基地、東盟國家專業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東盟國家青年學生出國留學的首選地之一,成為東盟問題研究、咨詢、服務中心。因此,面向東盟的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便具有宏觀與微觀的意義:它既是我區服務本地、對接東盟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設置的積極探索和繼續深化,也是區內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現路徑。在與東盟的合作得到持續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加強該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也符合我區乃至我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市場需求,從而達到不斷拓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途徑,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目的。
一、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盡管從“對外漢語”學科中演變而來,但是直到2013年“漢語國際教育”的專業名稱才得以正式確立,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該專業仍然是新興學科。特別是將就業方向確定為“面向東盟”,就決定了該專業的學科基礎和發展方向。一定時期內,由于學科、師資建設等方面的不足,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難免受到一些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復合型學科理論建設有待健全。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建設應該抓好學科理論建設、學科隊伍建設和學科人才培養三部分。其中,跨學科、復合型的學科理論建設是最為基礎、最為關鍵的一環,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其豐沛度遠遠沒有達到要求,該專業的課程建設、人才培養以及課堂教學等方面的理論建設仍然較為滯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開展。
(二)具備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師資較為稀缺。大多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為文學院教師或外語學院教師,雖學有所長,但在文化教學經驗上仍有所欠缺,兼具雙語、多語能力,且具有一定涉外教學經驗或國外教學經驗的教師少之又少。再加上其教學基本遵循“課本+粉筆+黑板+教室”的傳統的“四位一體”模式,采用單一的教材、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在實踐教學方面的設置較為欠缺,評價體系也未能體現該專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因而不利于學生復合型知識及能力的培養。
(三)人才供需矛盾較為突出,人才質量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在廣西與東盟各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密切合作的背景下,東盟各國人民掀起了學習漢語的新熱潮,這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機遇,也是該專業所遭遇的時代挑戰。機遇在于,市場需求端對該專業的人才需求量持續走高,畢業生的就業面較為廣闊;挑戰在于,市場真正需要的是復合型知識人才,而不是具有單一知識的傳統的教書匠。由于跨文化、跨語言環境的客觀存在,要求該專業畢業生必須具備復合型知識結構及相關能力,然而部分學生漢語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缺乏雙語或多語技能,對中國傳統文化、東盟各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知識沒有太多涉獵,動手能力較差,難以勝任日常教學工作。
二、面向東盟的廣西高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
廣西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文化合作的“橋頭堡”,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在區域經貿合作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市場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因此,廣西各高校應當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明確培養目標,加大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力度與速度,才能不斷適應新形勢下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狀況。就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科性質而言,它的多學科性及文化跨度決定了其學科建設應該朝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建構,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學科優勢,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相關人才。在跨語言、跨文化的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正是要注重這樣的學科聯系,并且把這些聯系和人才培養掛鉤,并在具體的社會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
(一)改革教學體系,完善學科建設,樹立以文化傳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教學體系以及相應的學科建設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先決條件,在當前迅速發展的社會模式下,“社會信息和用人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如果教學模式始終得不到有效改革,那么我國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將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盵1]人才培?B首先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這樣才能對人才培養的總體方向以及方式、方法有所把握。對于實踐性比較強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來說,其教學模式必須用于突破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模式,注重大量的實踐課程的設置,使學生及時、有效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實現教、學、用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的構建,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進步。與此同時,要不斷完善教學理論及實訓基地建設,建立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實踐教學環節前后銜接、層次分明且具有東盟地域文化色彩的跨文化和跨學科漢語國際教育復合型教學體系,推動學科建設的不斷完善與發展。
完善學科建設的過程,也必須樹立學科建設的總體思想。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科核心思想,是要把中華文化進行適當的海外傳播。但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如何結合文化傳播的要求,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融入文化傳播的方法,對課程體系的建設同樣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意義。有論者指出,“如何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推廣、傳播給漢語學習者,或者對中國感興趣的外國人,這是一個永遠沒有最終答案的問題。也只有不斷‘思考―探索―改進―實施―再思考’地循環往復,才能讓文化教學在螺旋中不斷上升,使文化教學永遠在前進的路上?!盵2]質言之,只有在教學與反思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使漢語國際教育和文化傳播密切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有效傳播中華文化的整體目標。
(二)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國際化”培養,需要高校教師復合型知識結構的不斷優化,因此,必須不斷優化專業教師的復合型知識結構,激勵教師隊伍不斷更新自我、淘汰自我,從而實現教師隊伍在質量上的不斷提升。復合型的專業教師首先要通曉東盟某一國家的語言,同時還要有其他專業知識以及必備的國外教學經驗。由此看來,培養一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難度較大,這就需要各個學校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以及培養方案,大力培養相關的教師以及從業人員,才能切實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師資力量、質量欠缺的問題。
另外,該專業的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國內資源,例如,對接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大型活動,承接各種各樣的外事任務和翻譯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鍛煉,從而提升個人能力。
當然,解決該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徑仍然要放眼東盟,以多種方式聘請專業人員對校內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從業培訓,從而達到迅速提高專業教師的復合型知識結構的目的。并且,各個學校應當充分利用東盟留學生的資源,以特聘或者外聘的方式,聘請品學兼優的東盟國家留學生給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上課,使他們能夠零距離接觸東盟國家的語言和文化,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調整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突出才藝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性較強,決定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復合型知識結構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實踐能力。因此,該專業應當注重課程設置的優化,開設“實驗實訓課課程”和“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才能不斷優化學生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和有效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該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整,既要彰顯區域性特色,又要夯實學生的漢語知識及文化基礎,相較而言,后者才是該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所在。因為面向東盟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肩負著將中華文化傳播到東盟各國的重任。而文化傳播的課堂教學環節,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如果能夠適當結合音樂知識和舞蹈動作,甚至是書法、國畫等一些基本的中華文化才藝,對于提升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是大有裨益的,“教學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雙邊活動,其中教師的‘教’指導影響著學生的‘學’,并且是為了教會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同時也為了消除大學課堂上教師的‘獨角戲’和學生的逃課現象,把他們牢牢吸引在教室里認真聽課的有效途徑,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盵3]
因此,廣西各高校應當適當招錄部分特長生,舞蹈、音樂、美術等專業均可,在此基礎上進(下接第151頁)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突出中華傳統才藝的傳授與習得,開設“中國茶藝課”以及“中國傳統音樂”等課程,使學生在復合型的知識氛圍中構建復合型的知識譜系,然后才能在具體的漢語教授的過程中,通過舞蹈、音樂、書法、繪畫等知識的傳授,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精髓,使中華文化得到傳播。
(四)優化評價體系,普及科學競賽。積極鼓勵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參加各類科學競賽以及相應的外事活動,以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達到增強綜合素質的目的。復合型的人才培養需要有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因此,必須建立和優化復合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具體而言,在教學檢查與考核中,廣西各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應當實行“2+1+1”的基礎能力培養與實踐考核并重的評價體系,即將兩年的基礎知識傳授、一年的海外實踐環節、一年的畢業論文撰寫以及實踐環節總結納入考評體系,同時將學生的中華文化才藝課列為學分的來源課程,適當給予參加重大外事活動的學生以物質獎勵和學分計入,使評價維度多元化,使每個維度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相契合,并將科學競賽的活動也納入考核體系,使之和時展相適應,以實現對學生評價的多樣化及多元化。
關鍵詞:對外漢語專業 應用型人才培養 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人才培養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對外漢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立體化教學實踐體系(以下簡稱“體系”)的構建是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熬蛯ν鉂h語教師培訓與人才培養而言,傳授知識較易,培養能力較難……”對外漢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決定了該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覀儗⒅铝τ谘芯刻接憣ν鉂h語教學實踐環節體系的構建和改革。如何構建尚并無深入研究和實踐。目前的主要認識有:
1 實踐為重。通過語言結對、漢語課堂觀摩、根據授課內容編寫教案、課堂教學實踐,鍛煉對外漢語教師的業務能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深化對課堂教學內容理解的實驗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性活動、專業相關的弘揚中國語言文化精神的活動。
2 “最好能具備繪畫、書法、唱歌、表演和編導等藝術才能。不僅在教學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義或文章?!?/p>
3 分階段教育實踐模式?!鞍ㄕn上教學實踐、課余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仿真性教育實踐、方法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教育實習等?!薄按笠?、大二進行課上教學實踐,課余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四項較容易的實踐項目?!薄按笕?、大四以實踐為主,進行課余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仿真性教育實踐,方法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教育實習六項實踐內容”。
國內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通常為課程實踐(實驗)、社會實踐、專業見習、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缺少宏觀策劃與微觀運作的體系化考慮。如何構建對外漢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對對外漢語專業建設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有現實的意義。
二、對外漢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立體化教學實踐體系
(一)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實現途徑
對外漢語專業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注重語言學和漢語言理論素養及其運用能力、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绑w系”既是專業辦學水平的體現,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鏈環?!绑w系”旨在培養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國際視野、跨文化交際能力、一定的涉外項目組織工作能力,做到“兩強”,即既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的強,又有專業實踐能力的強。
(二)八個層面的“體系”
“體系”具有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多功能的特點,“多角度”是要避免只有檢驗教學內容學習結果的單一角度;“多方位”是要從多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多功能”是每一個教學實踐的內容既有自身的功能,更有綜合合力的功能?!岸嘟嵌取?、“多方位”、“多功能”最終體現到“多層面”上,即課程實踐類的實踐課程、課程實踐、境外課程學習(SAP,Study Abroad Program);實踐類的教學實踐(實習)、國際教育文化交流團體工作、專業社會實踐、自愿者組織、學習型社團活動等八個層面。
(三)課程實踐類
1 《對外漢語專業實踐》指學生參加涉外活動項目的設計、實作并獲得學分的課程,它著重專業實踐能力養育過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渠道為文化交流團體工作(夏令營等),長短期漢語文化教學,SAP+實踐,語言、生活伙伴等,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小組實踐活動。根據實踐任務、次數和時長作考核,指導教師作階段性指導評價和最終評價。
2 課程實踐是指漢語言理論、對外漢語教學法、中國文化等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1)《現代漢語》、《對外漢語教學法》
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對語言本體和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深入學習和思考。課程實踐教學環節:①課程學習小組,通過多邊互動與協作的信息交流、問題探討、成果分享,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合作精神;②教學小組活動,觀摩見習留學生課堂教學,作小組主題討論、撰寫教案、設計教法;③評價,教師對學生在課程小組活動、教學小組活動過程中的能力表現進行過程評價和總緒性評價。
(2)《中國文化技能與傳播》
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是一門綜合多學科內容、多學科教師任教、以專題形式修讀的課程。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是漢語教授者,更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作為漢語文化教授者,需要有輔助教學的諸如簡筆畫、書法等能力;作為傳播者,需要對書法、國畫、武術、剪紙等蘊含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樣式有一定的掌握。本門課程需要和相關的書畫、京劇等學習型社團結合起來。
(四)實踐類
實踐類含國際教育文化交流團體工作、自愿者組織、學習型社團活動、教學實踐、專業社會實踐五個課程體系外的兩個實踐活動板塊:扎實基礎類――國際教育文化交流團體工作、自愿者組織、學習型社團活動、專業社會實踐,扎實教學實踐能力、職業素養、跨文化交往能力和國際意識。展現才干類――教學實踐(IAP、SAP[課程學習+實踐]、校內實習)。
1 國際教育文化交流團體工作:學生參與夏令營、文化交流團體服務等項目的設計與開展,擔任教學活動、語言生活伙伴,在任務中獲得中華文化傳播技能、項目組織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
2 教學實踐:傳統實踐中結果性檢驗項目,主要有境外漢語教學實踐(IAP,Internship Abroad Program)和校內實踐兩種,實踐對象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
(1)IAP:是對外漢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運用能力、外語水平與實際運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水平、跨文化交際與國際意識、獨立工作與敬業精神等都得到全面考驗和提升。
(2)校內漢語教學見習、實習:在學校相關單位擔任漢語言、文化教學項目的專業實習實踐活動。教學單位以組織安排學生聽課、觀摩課堂教學、撰寫教案、獨立授課、課外輔導及參與短期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校內實習實踐,鍛煉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案例教學法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法,它以案例為媒介,在理論和現實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再現真實場景,由事件入理,引導學習者從教學情境中思考和學習。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學習者的主動性,啟發思維,通過分析和思考深化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替代性經驗,通過生動的事件增加學習者的感性認識,幫助職前教師加深對學校、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相關因素的整體性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嘗試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Klienfeld、Sudzina、Kourilsky等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在師資培養方面運用案例教學法,具有下列優點:
1.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夠提升職前教師分析判斷教育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成長。通過案例呈現出教學中的真實情境,讓職前教師了解到走上崗位后可能面臨的現實問題,并促使他們對可預見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反思。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有助于培養職前教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2.案例教學法是情境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將原本分離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內容與過程、思維與情感、教學與學習在理論上不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同時出現,如同在真實生活中那樣,它們所提出的議題以及對職前教師提出的挑戰,需要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加以分析判斷。這個過程有利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更能接近培養目標。
3.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與傳統教學中突出教師的權威地位、單向交流、一本教材打天下的做法不同,它通過啟發式、探索式的學習,鼓勵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些正是缺乏實戰經驗的職前教師最需要的。如果運用得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實現以能力為本的培養目標。
(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推廣案例教學法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改變目前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高分低能的現象。國際漢語師資教育十分強調實踐性和應用性,對職前教師的漢語教學技能、文化傳播技能、獨立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適應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學法作為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和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被引進到了國際漢語師資教育中。近幾年,案例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中受到了關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不再走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的路子,強調的是實踐導向的培養方式,鼓勵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主動建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陳述性知識基礎上,兼顧情境性知識。案例教學法用真實教學事件來建構知識,有利于學習者的認知發展。培養觀念雖然轉變了,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改變單向理論知識傳授占主導、理論與實踐脫節、停留于知識層面、師生缺乏互動等現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發展職前教師的能力方面,部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一直在積極地摸索和實踐。
有些院校已經將“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或“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與實踐”作為學位核心課程開設,課時在36-40之間,2個學分。中央民族大學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建設了案例庫,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并且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及案例分析”、“漢語教學技能訓練”、“中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中積極倡導使用案例教學法。中山大學開設了“漢語國際教育海外案例庫建設實踐”的訓練課程。暨南大學優化教師資源,50%的核心課程采用課程小組授課模式,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使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夠接觸到大量不同類型的案例,以提高教學技能和國外適應能力。華東師范大學的做法是,鼓勵教師在各門課程教學中多使用案例,鼓勵學生畢業論文選用案例分析;已經畢業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做案例分析的數量達10%左右。華東師范大學的“漢語教學案例分析”課程,皆由國際學校的教師主講,基本上都是利用國際學校漢語教學的案例;“跨文化交際”課程也使用了大量案例??傮w上看,部分院校雖然開設了案例教學法課程,但在整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中所占的比例較低,大多還停留在偶爾使用案例或舉例的層面,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尚需深入研究探討。
二、國內案例庫的建設情況
目前,國內師資教育領域擁有案例庫實體網站并收錄和開發案例的為數不多,如華東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的案例庫尚處于初創和試運行階段。由于是新生事物,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還需要不斷摸索、不斷完善。而在案例庫建設方面,工商管理教育領域已經進行了15年的探索,積累了一些較為成熟的本土化案例庫建設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商管理教育和師資教育雖然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但是在案例庫搭建、案例開發與數據化處理、案例庫管理和運作等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參考借鑒工商管理教育案例庫建設的經驗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管理領域案例庫建設的總體情況
1997年,中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工商管理課程采用一定的案例教學。之后,中國本土案例的需求迅速增大,各高等院校案例庫的建設工作紛紛啟動。大連理工大學率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案例庫,2007年5月在原有案例庫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圍繞案例庫建設、案例師資培訓、《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期刊建設及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的開展,推動了中國管理案例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其會員院校目前已有251所。該中心在保持本土企業管理案例原創性、典型性、規范性特色的同時,通過整合各MBA培養院校的案例資源,并利用門戶網站為會員院校提供所需的共享案例。[4]截止2013年6月18日,案例庫網站共收錄了1223個教學案例,網站瀏覽量近40萬人次,日最大瀏覽量達2520人次,熱門案例中點擊數最高的達15051。該案例庫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管理教學案例庫。北京大學在教育部九五社科重大項目和985項目專項基金的支持下,建立包括ABC三個子庫的案例庫,A為教學案例庫,B是研究案例庫,C是素材庫。清華大學的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庫是由教育部和985項目共同投資組建,采取招標形式向全國高校收購案例,共收錄了353個案例,出版了一系列案例叢書、案例光盤。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許多高校成立了案例中心,運作形式包括自建、購買或引進國外案例、免費共享等。目前,在我國已具一定規模的三大管理教育專業案例庫,即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三家案例庫。
(二)案例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一些知名商學院建設案例庫,初衷是為了滿足本學院案例教學和相關研究的需要,但覆蓋有限。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案例庫建設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各個學校處于分散開發狀態,投資大、收效低、編寫水平參差不齊,資源使用率低;有些高校重視案例教學,但是在案例采編、整理與分析方面滯后,缺少對案例教學理論的系統性研究,缺少對適合中國國情的案例教學方法創新。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案例教學的開展。大連理工大學的“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從分散開發到集中建設,從自給自足到資源共享,已經形成一種輻射范圍廣,比較理想和成功的開發模式。上述管理學院的案例庫雖然不能與哈佛商學院、毅偉商學院等國際知名的案例庫相比,但畢竟是案例庫建設“中國模式”的大膽探索,其寶貴的經驗,不論成功得失,對“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構建都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筆者認為,中國本土化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應注意做好如下幾點工作:1.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是建設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有效途徑。2.保證案例的統一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才能覆蓋國際漢語師資教育課程。應充分注意規范案例的撰寫格式和課程知識的緊密聯系。3.充分利用開發出來的案例資源。爭取在不久的將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核心課程,案例教學使用率力爭達到一半以上。4.健全配套機制,包括案例開發激勵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案例共享機制等,以保證案例的良性開發和推廣。
三、構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必要性
2007年,國務院學位辦“教育指導委員會”頒布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學位論文方面,對案例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要求。案例教學法雖然逐漸引起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的重視,但具體操作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原因之一是案例資源缺乏。要想長期、系統地實施案例教學法,真正發揮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必須有案例庫作為支持系統,以提供豐富的案例教學資源。因此,案例庫的建設勢在必行。下面我們將從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學的重要支撐、建設環境、潛在用戶群需求等四個方面來分析構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必要性。
(一)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
在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了實施“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即在優質資源共享、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與信息化基礎能力等5個方面,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重要進展?!兑巹潯芬?1.匯聚百家單位、萬名師生開發優秀資源,建設千個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應用交流和教研社區,生成特色鮮明、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優質資源。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全國、分布合理、開放開源的基礎云環境,支撐形成云基礎平臺、云資源平臺和云教育管理服務平臺的層級架構。2.建設各級各類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鼓勵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針對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的不同需求,建設20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其資源,遴選和開發500個學科工具、應用平臺和1500套虛擬仿真實訓實驗系統,整合師生需要的生成性資源,建成與各學科門類相配套、動態更新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3.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建設,建成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實現與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互聯互通。從上述內容可見,我們基于國際漢語教師職業教育的需求進行案例資源整合的思路,按照共建共享機制建設特色鮮明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構想,完全符合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在此戰略規劃的指導下,我們的目標也更加堅定:把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成為一個針對國際漢語師資教育需求、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相配套的、動態更新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庫。
(二)案例教學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統
國務院學位辦“教育指導委員會”頒布的指導性培養方案,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教學方法和論文作出了規定:“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力爭研究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接觸到100個以上不同類型的案例,提高教學技能和國外適應能力;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實踐,有應用價值。學位論文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等。”案例教學因其在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被引進到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中。但是,案例教學效果的發揮和可持續開展有賴于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這個系統既是優質案例的來源,也是一個開放的學術交流和資源共享的空間。案例開發、案例收集和撰寫通常需要比較長的周期,因為要經過一個試用、修改、完善的過程才能保證案例的質量。案例庫的建設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各自開發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或資源浪費,很難建成一個規?;?、覆蓋面廣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如果能夠把分散的資源適度地加以整合,發揮各所培養院校的優勢,通過共建共享的合作形式,用較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建設一個質量數量都有保證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那就能為國際漢語師資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提供極大的便利。這個數據庫的容量應該足夠大,案例的內容和本土化特征足夠豐富。教師不但可以各取所需,在教學需要時從中提取案例,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交流和分享經驗。
(三)案例庫建設有利環境分析
新型信息載體的出現使得單位體積的信息載體容量加大,信息的傳輸變得更迅速,每單位數據的存儲成本和傳輸成本降低,案例庫建設提供了新的環境條件。Web技術作為互聯網中最重要的信息檢索手段,在案例庫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到了Web2.0階段,Web已成為用戶內容收集、、管理、分享、合作的平臺,其用戶參與的構架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特點,使操作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以下幾個突出特點,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1.開放的平臺。平臺對于用戶來說是開放的,在此模式下,聚集的是對某個學術領域有共同興趣的人,在無形中已產生了細分市場。對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和案例教學法感興趣的人如果成為開放平臺的用戶,他們會因為對案例的興趣而保持較高的忠誠度,會積極地參與其中。
2.為用戶增添價值。以用戶為中心,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利用集體智慧(thewisdomofcrowds,JamesSuriowecki),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內容的供稿者,而且注重交互性。如果全國82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大部分都成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會員用戶,那么不僅能增添案例庫的價值,而且能夠促進相關的學術交流。
3.動態的網站。利用Web2.0可以把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成一個具有動態產生案例內容、由數據庫驅動的網站。用戶添加新的案例時,將被限定在一種特定的網絡結構中,這種網絡結構是由其他用戶發現內容并建立鏈接的,作為所有網絡用戶(尤其是會員用戶)活動的直接結果,動態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網站將會獲得良性的成長和完善。
(四)潛在用戶群及其需求分析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潛在用戶由三部分構成: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用戶群、在職教師用戶群、漢語教師志愿者用戶群。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是未來漢語國際傳播的生力軍,其培養院校是案例庫最大的也是針對性最強的用戶群,目前包括82所院校的教師和學生。2007年至今,82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院校培養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共8310人,2013年在校生10000多人。案例教學剛剛起步,有些院校已經大膽嘗試,有些院校還在觀望,隨著這個專業的成長壯大,對案例教學和案例的需求將日益增長。在職教師用戶群包括對外漢語教師和海外漢語教師。海外漢語教師由分布在世界各國的中國籍漢語教師(國家公派和所在國聘用的)、本土漢語教師構成。
這一群體在職培訓和進修時對案例庫有一定需求,譬如,在外國漢語教師來華項目和外國本土漢語教師合作培養項目中,常常采用理論學習和案例教學結合的形式,利用情境化本土化的案例深化對理論的理解。漢語教師志愿者用戶群,他們是海外漢語傳播的一線工作者。從2004年到2012年底,國家漢辦已向五大洲89個國家派出了1萬名志愿者。所招募的志愿者學科背景多元化,漢語相關專業的志愿者并不多。從過去五年外派志愿者教師的情況來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專業理論基礎薄弱,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差。針對漢語教師志愿者的培訓,需要大量本土化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增強他們對國際教學情境的感性認識,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替代性經驗。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商務漢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38(2012)03-0053-04
商務漢語是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備受關注。為此,我們調查、走訪了10所國內高校和5所海外孔子學院,全面了解了商務漢語的需求和建設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商務漢語教學改革的取向,構擬了商務漢語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一、商務漢語專業建設是商務漢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增強、政治影響擴大、國際地位提高,漢語在國際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中作用空前凸顯,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學習漢語的需求越來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國熱”、“漢語熱”,從而帶動了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繁榮,也推動了商務漢語教學的發展。目前,在我國來華留學本科學歷教育中,商務漢語還隸屬于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下的二級學科漢語言專業的一個方向,沒有形成二級學科商務漢語專業,這與社會的需求和商務漢語的地位不相匹配。所以,商務漢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取向就是建設商務漢語專業。
(一)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建設商務漢語專業
1 復合型人才需求對商務漢語專業建設提出新要求
當前,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趨勢,單一外語專業和基礎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外語與其他學科(如外交、經貿、法律、新聞等)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愈益受到歡迎。專業化建設可以拓寬商務漢語教學的領域,增強商務漢語人才的適應性,提升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影響力。
2 學習者對專業方向的選擇促動商務漢語專業建設
通過多年的積累,來華留學漢語言專業發展為四大方向:漢語言方向、中國文化方向、雙語和翻譯方向、商務漢語方向,其中漢語言又分化出教學方向,雙語和翻譯分為漢英雙語和翻譯、漢日雙語和翻譯、漢韓雙語和翻譯、漢俄雙語和翻譯等方向,各高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開設。調查顯示,近幾年來留學生對商務漢語方向的選擇有所偏重。在所開設的方向中,漢語言商務方向最受歡迎。這就有必要把商務漢語提升為專業,與漢語言專業并立,進一步完善國際化、高水平的“語言+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以豐富漢語國際教育的專業內涵。
3 學習者對知識結構的需求助推商務漢語專業建設
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習者已經不滿足于漢語言專業商務方向有限的專業基礎知識,希望能學到更多、更實用的商務專業知識。這促使我們思考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增加商務專業知識及實踐課程比例。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必須將其提升為商務漢語專業。
4 就業市場導向期待商務漢語專業建設
一些跨國公司青睞于既懂漢語,又懂商務的人才,他們希望從業者到崗就能順利從事相關業務活動,要求他們有更多的經濟學理論及實踐基礎,并且很看重專業特色。而目前漢語言專業商務方向的學歷證書依然是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專業,不能體現出商務特色,用人單位不了解其商務專業價值,對學習者就業有一定影響,不利于國際化人才培養和輸出。
(二)商務漢語多年的積淀為專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1 已形成較完整的辦學模式和教學體系
漢語言專業商務方向自1996年在北京語言大學正式建立,迄今已有20余年的歷史。此間,該方向從教學到科研,從課堂到管理,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為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 教材建設及基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目前,商務漢語教材已經出版上百種,其中本科學歷教育教材有幾十種。不同語種、不同層次的多媒體、立體化教材也形成一定的規模。針對商務漢語本科教學的《經貿漢語本科教學詞匯大綱》業已研制出版。
3 師資隊伍不斷壯大
目前,在全國開設漢語言專業商務方向的學校形成了一支經驗較為豐富的師資隊伍。其中,漢語和經濟學專業背景的專職教師占絕大多數,80%擁有博士學位,有著較深厚的第二語言教學和經濟學理論功底。他們大都具有海外教學經驗,能把語言技能和商務知識有機結合,對在二語習得中學習商務知識、以商務知識為內容進行第二語言教學等問題具有深入獨到的研究,是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為商務漢語專業建設提供了借鑒
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商務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我國商務英語教學與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當時稱為“外貿英語”,其主干課程包括外貿英語函電、西方報刊文章選讀和外貿英語口語。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大經貿格局的形成,外貿英語的內容也隨之擴大,形成了經貿英語,其課程范圍大大超過了外貿英語,除了語言學習外,還包括經貿業務知識課程。到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全球化浪潮,商務英語逐漸取代了經貿英語。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商務機構的激烈競爭加大了對高端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截至2009年,教育部已批準7所高校設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首批商務英語專業于2007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這些都為商務漢語專業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二、確立漢語、商務、文化三位一體的商務漢語專業教學內容
關于商務漢語的教學內容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商務漢語首先是學習語言,商務專業內容是在學習者具備一定語言能力以后到相應專業學習。即:先學漢語,后學商務。此為階段式。如關道雄所云:“在本著‘商務’或‘商用’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有理由盡量從第二語言教學的角度考慮,把在商務環境中所需要的語言技能、詞語知識(包括聽、說、讀、寫、譯)和文化理解即跨文化意識作為學習的中心,而把那些需要更多商科或其他??浦R和訓練的部分交給其他相關專業負責?!绷硪环N觀點認為,漢語和商務在一定層面上可以同時學習,一邊學漢語,一邊學商務專業知識。此為同步式。
同步式和階段式區別的焦點在于商務專業知識是否運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二者的本質差異就在于把商務漢語作為專業看待還是作為課程看待。實踐證明,同步式有其合理性。首先,從教學對象看,商務漢語的學習者都是成人,作為成人學習,內容的選擇很重要。商務漢語專業知識的實用性能使學習者產生興趣和學習動力。面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現實,在學習外語的同時可以學會一門專業知識,一定會給學習者未來的職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自然
受學習者歡迎。第二,從培養目標看,商務漢語的培養目標是既具備漢語運用能力、又掌握商務知識的國際化、復合型、高水平人才。這樣的人才培養,只通過漢語言的學習是難以實現的,一定要有相關專業內容的支撐。而專業知識能在外語學習的同時獲得,這是科學而又高效的方法,是一種合理的選擇。第三,從二語學習理論看,內容選擇可以影響語言的學習。運用目地語學習專業知識,按照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制定專業知識課的內容選擇、教學計劃、教材規劃,不但不會因為知識的難度而影響學習者的接受,而且還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促進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符合語言教育的規律。第四,從教學法理論看,同步式符合“內容型教學法”的理論,通過對相關專業知識內容的學習來學習第二語言,既學習了語言知識,又學習了專業知識,是近年來被認可的專業漢語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商務漢語專業就是以漢語為目標語言,以商務活動作為專門用途,以掌握經濟、貿易、管理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商務規則等文化因素為復合培養目標的專業語言教育。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商務知識和技能是商務漢語專業的特點。它的教學內容既體現作為大學本科學歷教育的系統性,又體現商務專門用途漢語的專業性。
因此,商務漢語專業內容系統應包含三個方面:漢語、商務、文化?!耙詽h語為載體,立足經貿,實現跨文化教育?!睗h語是語言知識系統。包括通用及專用漢語的基本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譯各種技能。商務是專業知識系統,包括中國、世界以及中外交流等與商務相關的各種知識。文化是思想觀念系統,包括滲透在漢語和商務知識中深層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國有影響的商務文化內涵、世界通行的規則以及影響人們思維和行為的觀念?!霸诮虒W中,向學生介紹中國的特有的商務文化,使學生能夠理解中國的商務思維方式,跨越文化障礙,進行跨文化交流?!?/p>
三、構建科學規范、特色鮮明、動態開放的商務漢語專業課程體系
成熟的課程體系可以體現教學模式,規劃教學內容,凸顯學科特點,提供人才培養方案。
(一)商務漢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依據
課程是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教育內容及其結構、程度和進程。李楊認為,構建留學生漢語言專業課程體系的依據是體現培養目標、體現學科的專業性、體現本科階段的基礎性。這些都是商務漢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依據。同時,商務漢語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課程體系的構建還要體現課程的系統性、課程體系的開放性。
1 體現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課程建設的根本
拉爾夫?泰勒認為:“教育目標是選擇材料、勾劃內容、編制教學程序,以及制定測驗和考試的準則。教育計劃的各個方面,實際上只是達到基本教育目標的手段。因此,我們要系統地、理智地研究某一教育計劃,首先必須要確定所要達到的各種教育目標?!鄙虅諠h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解讀為:總目標是培養從事與中國經濟、商務交往相關的人才,包括從事交易性和管理性工作的人才;素質目標是熟練掌握通用漢語和商務漢語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經濟與商務知識和技能,包括經濟學、管理學以及中國社會、經濟、文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具備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智,具有較強的溝通和交際能力;知識目標分為兩類:漢語知識和商務知識培養目標。漢語知識包括不同階段詞匯量、語法、語音、語用等的量化要求。商務知識需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技能目標分為兩類:漢語技能和商務技能培養目標。漢語技能指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能力。商務技能在于具備經營、管理、營銷等各種技能及相應的協調能力。商務漢語專業課程體系就要圍繞這些培養目標設置。
2 體現學科的專業性是專業課程建設的特征
“根據學科體系和學科內在邏輯結構編制課程,是近代以來課程理論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在課程編制過程中,是否很好地考慮到了課程體系的完整性,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將直接影響到學校課程質量的高低?!蓖Y合商務漢語學習者的需求及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要求,以語言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專業知識逐步加強,在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各有側重,把經濟、貿易、管理等與商務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構建商務漢語的課程體系。
3 體現本科教學的基礎性是專業課程建設的標準
商務漢語的學習者都是母語為非漢語的成年外國人。他們無論是否具備商務專業知識背景,是否具有商務實際工作經驗,漢語作為目地語基本都是零起點,對于中國文化更是知之甚少,而且絕大多數學習者商務知識也是零起點,用二語學習商務知識存在很大難度,所以課程建設要寬基礎、重實用,強調語言基本知識和商務基本理論的學習及相關技能的掌握,根據留學生的實際能力,實事求是地設課,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
4 體現課程的系統性是專業課程建設的目標
在商務漢語課程體系中,各種課程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商務漢語課程之間有著內在的相互聯系,語言課與商務知識課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前者為后者的學習做了漢語的鋪墊,后者為前者提供專業知識的積累和訓練的素材。比如,“商務談判”為“國際貿易實務”學習做好了語言能力的準備,同時“國際貿易實務”的內容也為“商務談判”做好了商務知識的準備,兩門課程要協調進度,彼此配合。只有堅持系統觀,商務漢語專業課型之間優勢互補,才能形成系統整體優勢。
5 體現課程體系的開放性是專業課程建設的發展方向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快,社會對人才需求呈動態、發展趨勢,而商務漢語專業是一個開放的知識系統,時效性強,這就要求其專業課程設置要體現開放性,依據社會需求做科學靈活變通,適時增補或刪減、更新相關課程,使學習者掌握最新、最前沿、最有用的知識。所以,要建立動態開放的商務漢語專業課程體系。
(二)商務漢語專業課程體系規劃
依據商務漢語專業教學內容,我們構擬一個四年制本科商務漢語課程體系。
一年級以打好漢語基礎為主,適當兼顧商務特色。必修課應該是通用漢語課程,選修課可以設置商務漢語和商務文化基礎課程以及應用型基礎技能課程(計算機基礎與應用)。
二年級在偏重漢語學習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商務專業知識課程,必修課由商務語言課取代通用漢語課,選修課根據不同階段的實際,開設中國國情、中國人文地理等有利于了解中國經濟社會的課程,同時可以開設高等數學和統計學等基礎課程,為商務專業理論課程學習打基礎。
三年級以商務理論課為主,強化經濟學原理(微觀、宏觀)、國際貿易實務、世界經濟概論等基礎理論,同時通過管理學、營銷學、電子商務、會計學等課程進一步提高商務實際工作能力;漢語言以輸出為重點,強調商務漢語口語和寫作能力訓練,同時通過經濟熱點話題
討論了解和認識中國經濟社會。
四年級是學習和運用商務漢語的重要階段,四年級上學期以商務理論課為教學重點,開設國際金融、國際商法、當代中國經濟、中國對外貿易等課程,為商務理論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打基礎,開設客戶關系學、商務調研等實用課程,以提高商務交際能力;四年級下學期以實踐為主,強化漢語言和商務知識的綜合運用,主要完成商務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兩項綜合運用漢語語言能力的任務。
在這個課程體系中,商務知識課程的比例要逐步加大,一至四年級商務知識課的數量要逐漸增加。初、中級階段強化語言基礎,為商務專業知識學習奠定基礎;當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足以支撐其學習專業知識課程時,則以專業知識為主。這符合專業漢語教學的規律。為了保持商務漢語中漢語為本的原則,適應商務漢語以口語交際為主的實際,要把漢語綜合課和口語課貫徹于一至四(上)年級始終:為了適應國際人才市場的需要,要在二、三年級開設商務英語課程;為了擴大留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開設包括宏觀經濟分析、企業發展及品牌建設、公平與效率關系、國際市場營銷、特許經營、孫子兵法與現代商戰、商務禮儀等講座;為了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還要進一步拓寬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內涵,根據不同年級的教學實際,設置商務文化體驗、商務實戰演練、經濟調研報告、畢業實習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以補充和完善第一課堂的課程體系。
注釋:
①10所高校為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北財經大學;5所孔子學院為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孔子學院、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孔子學院、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法國拉羅謝爾大學孔子學院、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孔子學院。
參考文獻:
[1]關道雄,商務漢語教材的范圍、內容和開放式架構設計[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666-667
[2]張向榮,經貿漢語本科課程建設芻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150-152,
[3]楊東升,陳子驕,有關商務漢語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53-55,
關鍵詞:泰國 漢語實習教師 教學情況 調查 教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C
隨著世界各國人民對于漢語學習熱情的不斷提高,漢語教學的主陣地也逐漸由國內高校擴展到了國外各種層次的教育機構。為了向其輸送合格的漢語教師,培養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形勢的應用型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于2007年正式設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并于當年在24所國內高校開始試點招生。2009年,西南某大學被新增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于2010年9月開始正式招收全日制中國學生,學制兩年。其中課程學習1年,實習及撰寫畢業論文1年。筆者為2011級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班學生,所在班級26人,在第二年的教學實習中,有20位同學被派往泰國各大教育機構進行為期十個月的漢語教學,希望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其教學情況來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培養工作提出具有實踐性的設想,同時也從實習教師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議。
1 調查對象及方法
此次調查的對象為筆者所在班級赴泰實習的20名漢語教師。本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漢語教師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填寫,不記名,以確保提供內容的真實有效。此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20份,回收有效問卷20份。問卷包括50個問題,分為4個方面:個人基本情況、工作基本情況、具體課堂教學情況、對專業培養方案的評價及建議。
2 調查統計及分析
2.1漢語實習教師個人基本情況
20位實習教師中,男性占25%,女性占75%。從專業背景來看,以對外漢語專業為主,占55%,英語占20%,漢語言文學占10%,其他專業占15%。具備一年以上漢語教學工作經歷的教師有5人,占25%,無工作經歷的為15人,占75%。
2.2教師工作基本情況
2.2.1任教學校類型
在被調查的20位漢語實習教師中,有8人在泰國的大學任教,占40%,其余12人均在中學任教,占60%。
2.2.2漢語課性質及承擔的課型
在任教學校漢語課性質方面,漢語課屬于選修課的有4人,占20%,漢語課屬于必修課的有16人,占80%。在承擔的漢語課課型方面,有7位教師只承擔初級綜合課的教學,占35%,其他13位教師都承擔了跨越不同學習水平和課型的課程教學,占65%。
2.2.3教學管理監督情況
在“您所任教學校是否制定了統一規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并要求您嚴格執行”方面,有7位教師所在學校有規定,另外13位教師所在學校沒有規定。在“學校是否配備有教學指導教師”方面。有10位老師說有并承認教學指導教師對提高他們的教學質量有幫助,另外10位教師學校沒有為其指定教學指導教師。在“您所任教學校是否會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和培訓”方面,有5位教師認為所在學校開展的教學研討會和培訓對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有幫助,15位教師所在學校沒有定期召開過相關會議。
可以看出,在平時接受的教學指導和培訓方面,有50%的教師處于沒有教學監督和指導的狀態。再加上部分學校沒有制定統一規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可以說教師的教學未得到有效的監督,教學缺乏規范,他們的教學大多是自己在慢慢摸索,踩著石頭過河。
2.3具體課堂教學情況
2.3.1知識儲備
通過這部分調查,意在了解漢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知識儲備的看法。
按照對“知識儲備不夠用”的統計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泰國大中小學教育理念(50%)、語言測試與評估(40%)、漢泰語言對比(35%)、課堂教學技巧(35%)、交際文化(25%)、漢語語法(25%)。
在這項調查中,教師的自評是建立在教學實踐基礎上的,因此,這個結論很具有參考性,培養單位可據此開設一些相關的課程或者講座來補充教師的知識。
2.3.2課堂教學
在語言要素教學當中,教師認為困難最大的分別為語法(45%)、語音(45%)、漢字(45%)。而在讓教師們舉出具體問題時,語法方面產生困難的原因如下:有5位教師認為是自己的泰語水平有限,無法很好地給學生解釋清楚,另有4位教師認為是學生的基礎太差、詞匯量達不到,無法講授語法;語音方面主要是難以用泰語給學生講清楚“z c s”和“zh ch sh”的區別,還有“j q x r”這組音的發音部位;漢字方面一是學生有畏難情緒,覺得漢字很難記,二是教師本身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漢字知識和漢字教學的方法。
教師難于把握的課型教學方面,遇到的具體困難分別為:寫作課為學生詞匯量少,語法基礎薄弱,常常寫錯字和錯句,還有的教師談到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去上寫作課;讀寫課為缺乏現代漢字知識,不知道自己該給學生講授哪些漢字知識;綜合課為較難平衡訓練學生各個語言技能之間的關系等;聽說課,主要是在學生詞匯量還沒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就開設,學生沒辦法說。
可以看出,教師遇到的課型教學的困難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學生漢語基礎差,不能達到教師所要求的水平;二是自身教學知識儲備不夠、對各種課型在教學方法上的掌握也不太好。
在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的調查中,“語言障礙”排在了最前面,高達75%,因此對于赴泰任教的教師來說,應重視加強泰語的學習。排在第二位的問題是“維持課堂秩序(60%)”,結合前面關于教師任教學校類型的調查來看,這12位教師全部都在中學任教,這說明對于課堂的有效管理成為在中學任教的老師面臨的一大難題。
2.4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培養方案的建議
在對本專業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的合理性評價方面,有8位教師認為合理,有9位教師認為不大合理,有3位教師認為不合理,分別占40%、45%、15%。
從“希望學院增設的課程或相關講座”的調查可以總結出,教師對于針對泰國漢語教學、針對中學生漢語教學的課程需求比較強烈。結合問卷第一部分關于教師“本科專業”、“任教學校類型”的調查來看,漢教生源的多元化、任教學校類型的不同使得教師對于在校期間課程學習的需求有所差異。6位要求增設“漢語本體知識”的教師本科全部為非對外漢語或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議增設“中小學課堂管理”課程這道題中的12位教師全部在中學任教。
3 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的啟示
筆者將以調查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和教師們對于本專業課程設置的反饋兩方面為依據來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此外,還將從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角度來探討教師專業素質構建的問題。
3.1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設置的建議
此次調查研究從教師教學實踐的角度給專業的課程設置提供了大量反饋信息,據此筆者擬提出一個本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第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第二,靈活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3.1.1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
針對調查問卷中所反映出來的絕大部分教師任教學校都沒有制定統一規范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這一情況,建議增設教育學中有關教學設計的內容,授課內容可包括在面對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教學環境時,應該如何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和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可以某學院的漢語教學為例,來分析和評價其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實習教師可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任教學校的具體情況,幫助其擬定漢語教學大綱,以此來規范學校的漢語教學。
通過調查得出的實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方法單一的情況,建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這門課中所涉及到的教學法的模式為: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讓實習教師進行大量的實踐。任課教師可以在一兩次課上把基本的教學法理論知識介紹完,然后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學示范片讓全班觀摩,最后師生一起來討論分析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法。緊接著,按照各種教學法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讓各小組去準備運用指定的教學法來講解某個語言點或詞匯。在下次課上由每組選出的代表在全班做演示。
針對調查問卷中所出現的很多不具備漢語教學經驗的實習老師在初次走上講臺,就承擔了不同課型、不同階段的漢語教學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有必要在派出之前就加強各類課型和不同水平的漢語教學實踐。具體做法就是,在“課堂觀察與實踐”、“教學調查與分析”兩門課中,任課教師可以首先對不同課型、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和貫徹的教學原則以及教學步驟做理論上的講解,然后選取代表性的教學示范片讓全班觀摩,并讓全班就示范片中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同時借助學院的留學生資源,由學院統一安排,全班分組按照各種課型、不同水平去現場觀摩真實的漢語課堂。要求做聽課記錄,然后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介紹所聽課程的基本情況。最后可把全班分成各種課型、各個水平的教學小組,為每個小組指定一位教學指導老師。每個小組集體備課,進行模擬試講,并邀請教學指導老師到現場觀摩和點評。
3.1.2靈活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第一,靈活性:我們對實習教師本科專業所做的調查顯示,非對外漢語專業的教師占到45%。這種專業構成雖可以為本專業的發展注入很多新鮮血液,帶來一些新的理念,但是也應該看到這部分教師的漢語基礎比較薄弱,漢語本體知識儲備遠遠不能滿足漢語教學工作需要。而且,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他們自身也有這方面的要求。那么,在課程設置中,就應該給這部分教師提供一個“補課”的機會,而且必須明確要求非對外漢語或漢語言專業畢業的教師補修《漢語基礎知識》這門課程,并貫穿到整個課程學習期間。
第二,針對性:鑒于教師的實習主要面向泰國和任教學校大部分為中學的情況,在課程設置上就應該相應地安排針對泰國漢語教學和中學漢語教學的課程,以幫助實習教師提前了解泰國漢語教學的情況。
加強泰語學習,增加泰語學習課時??梢越ㄗh泰語老師在教授課堂教學用語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漢泰語言對比。但是實習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加強泰語的學習并不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去大量地使用,而是為了讓實習教師對漢泰兩種語言的差異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使自己的漢語教學更具針對性以及能夠更好地去解釋學生的語言偏誤。
在泰國進行漢語教學,如果不了解該國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必然會帶來教學上的“水土不服”。所以,考慮到中泰兩國文化和教育制度的差異,可以邀請泰國老師開設有關泰國文化及教育制度的講座。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60%的教師都在中學任教。但是從目前學院對他們的培養來看,仍是采取大學本位的教師教育模式,缺乏對于中小學漢語教學的關注,所以這種培養方式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通過在中學實習的教師的反饋發現:中小學生的漢語教學,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術教學,絕大多數學校都是把漢語課作為選修課來開設,因此他們的漢語教學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們更多的需求來自于在課堂上怎么吸引學生,通過什么樣的活動設計才能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因此,建議增設“課堂活動設計”和“課堂教學技巧”這些課程內容,并伴以教學案例分析、試講等方式來學習。另外,還可以組織教師集體觀摩國外中小學漢語教學的實況錄像,大家一起來總結針對中小學生漢語教學的具體方法等等。
3.2漢語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
課程設置的優化并不能完全幫助教師們解決在教學上遇到的問題,外在的幫助還需要教師自身進行內在的消化,筆者將從教師如何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來提出一些建議:
3.2.1加強學習,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
作為一名國際漢語教師應該具備扎實全面的專業知識,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知識門類多、范圍廣,要想依靠第一年的課程學習就掌握全部的知識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樹立一種持續學習的觀念,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時間之外,課下也一定要針對自己知識上的空缺進行“補課”。更重要的是在到了泰國以后,在面臨實實在在的漢語教學時,一定會遇到很多在之前的課程學習中教師所沒有講授過的問題,這個時候,就更應該具備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書本以及其他渠道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實踐中不斷去積累和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
3.2.2加強實踐,運用各種資源提高自己的實際教學能力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的是能夠直接到海外進行漢語教學的老師。因此,教師教學能力的增長是培養的重點目標所在。而教學能力的增長來自于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的大量的教學實踐。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機會來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
第一,觀摩教學示范片:這種方式可以說是為新手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提供的最直接的一條“捷徑”。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從網絡上、圖書館等渠道搜集包括各種課型、各個階段、針對各類教學對象在內的教學示范片,進行反復地觀摩。運用課堂上任課教師講解的基本理論從整體上把握各類課堂教學的原則,從細節處去深刻領會授課教師處理每個教學環節背后的教學理念,然后思考如果是自己來講解同樣的內容,會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最后將自己和授課教師的方法進行比對,分析出孰優孰劣,將別人的成功之處引入自己的教學之中,不足之處則加以改進。
第二,幫助語伴學習漢語:在每位實習教師進校學習之后,學院即為其安排了語伴。實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在和那些外國朋友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之上,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學習漢語??梢哉f,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是很多未曾有過教學經驗的實習教師接觸漢語教學的好機會。實際上幫助外國學生解決學習難題的過程,也是自身積累教學知識和增強教學能力的過程。
3.2.3樹立教學反思意識,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p>
教師可以從反思的多種角度,運用反思的兩種方法來反觀自己的教學情況:
3.2.3.1開展自主型反思
第一,教學日記:堅持記錄每天教學活動的整體情況,總結自己教學中的優缺點,對于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和改進的具體方法。特別是要記錄下那些事先沒有設計而在教學中突然閃現的好點子,這些靈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景之下被激發出來的,因此對于解決教學中情境性的問題很有幫助。
第二,訪談與調查:積極主動地從學生那兒收集教學反饋,以一種真誠的態度去詢問學生對于自己教學的客觀評價,以檢查自己的教學是否滿足學生的需求,是否適合學生的水平。
3.2.3.2合作型反思
第一,觀摩當地熟手教師的課:對于新手教師來說,從觀摩熟手教師的教學中所獲取的直觀經驗比以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要“實用”得多。所以,教師應該主動地去向當地教師就怎樣改善課堂教學、當地學生的學習特點等方面虛心請教,使自己盡快地適應當地的教學。
認識晁勝杰是今年5月在南京師范大學隨園。南京市健身氣功教練張銀珠告訴我,小晁是南師大文學院的在讀博士生,專攻中國傳統文化、哲學和古代養生。目前正隨她練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和其他健身氣功功法。
晁勝杰中等個,瘦瘦的,挺精神又利索,一看就像個有武術功底的人。果然,幾次接觸后知道,他1982年出生,5歲隨山東老家的鄉間拳師習武,練過洪拳、少林棍、太極拳等。但他對健身氣功情有獨鐘,2006年在重慶讀書第一次接觸,即愛上了這個運動項目。他的師姐、健身氣功最早一批國家隊運動員唐玲是他學習健身氣功的蒙師。一個志于文學的人怎么就愛上了健身氣功呢?小晁說,我自小練武術,對氣功有所耳聞,師姐的健身氣功練得大氣優雅,的確是集中國氣功精髓的新功法,我一看就明白其中的文化蘊涵和養生意義,所以就央求師姐傳授。得力于武術功底,幾次練下來不僅會了,還迷上了呢!小晁很開心地笑了。他不久就在重慶市首屆健身氣功比賽中獲得易筋經普通功法和競賽功法兩個冠軍,2009年被選拔為健身氣功國家隊運動員,參加了“第三屆國際健身氣功交流大會”比賽并獲得易筋經團體金獎。同年參加第三屆全國健身氣功比賽,獲得了易筋經競賽功法的個人第五名。
2007年到2009年,晁勝杰受聘于西南大學海外學院給2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講授健身氣功?五禽戲、八段錦等,深受留學生好評??紝W到南京后,他積極參加了南京市的健身氣功活動,廣場教學、站點活動他都去。東南大學海外學院、南京師大國際教育學院聽說他會講授健身氣功,又請他給留學生開設了健身氣功?五禽戲、易筋經,太極拳,書法等課程。繁重的教學任務,也使他的功法水平不斷提高。他今年報名參加第三屆江蘇省健身氣功交流比賽,獲一金一銀;參加江蘇省健身氣功國家一級裁判的考試也順利通過。而早在2009年小晁就已經是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10年還參加了全國健身氣功援外教練員培訓班。
參加這么多的健身氣功活動對古典文學專業的學習有影響嗎?小晁認為,“練功時‘身心統一’的感覺應用在生活中,讓自己感覺做事情很開心很輕松?!蓖ㄟ^練習和研究健身氣功,促進了他在文學專業領域學問的深化,思緒更旺盛,學業更精進。自從練上健身氣功幾年來他考上了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國際漢語教師資格,學習了書法、國畫,以及古琴、笛簫等傳統樂器,協助導師在西南大學、南師大開設課程,并擔任“傳統文化”、“中國哲學”等課程的講解,8篇、主持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立項項目《先秦諸子養生思想研究》等兩項課題研究,在國際會議報告論文兩篇。這么繁重的工作,有賴于健身氣功的支撐。小晁還很看重他這期間獲得的“重慶市高校優秀畢業生”、“南京師范大學優秀研究生”及西南大學“優秀學生干部”、“三好生”等榮譽。他認為“身心兼修”,必須道德與文才并重。
今年夏天,小晁將完成博士學業,目前他正在準備畢業論文。他以《先秦諸子養生思想研究》為題,縱貫古今,潛心求索。盡管準備博士論文緊張艱苦,但他每天還是在南師大隨園運動場練功兩小時,帶動很多學友同道一起練健身氣功,照樣跟著張銀珠教練練功練氣,體會莊子所說“真人之息至踵”的感覺,努力納天地人三才之氣于身心。據悉,文武雙全、德藝雙馨的晃勝杰已經在南京找了工作單位,因為這里有古典文學和健身氣功研究的條件和氛圍。他說:“練健身氣功大家身體越來越好,都很開心,我也開心?!?/p>
其實,不論什么學科的研究生都應該具備作為一個研究生層面所共同擁有的素質規格與素養水平。因此,美術學科的研究生,尤其是美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更應該具有作為碩士研究生起碼應該具備的一些基礎性和規格性的意識與素養。不應該因為美術學科的特殊性而忽視研究生社會角色的內涵與規格要求。那種片面強調美術的碩士研究生主要是學習和研究美術技法的而忽視對研究生本身應該具備的一些素養規格的培養的認識和觀點是錯誤的?,F在依然存在如下一些問題美術學科有不少的研究生不會選擇畢業論文的研究課題、不懂得如何開展美術學科的學術研究、不知道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有怎樣的學術規格與標準、也不知道應當如何撰寫學位論文,對畢業論文答辯的程序以及該如何準備不知道??傊?。當下我們的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格意識還比較差,美術學科的研究生素養規格缺失得比較嚴重。所以,有必要加強諸如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儀禮等規格的建設與教育培養,以期整體提升我國美術學學科的研究生培養教育水平。
之所以是講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儀禮”,是在于強調認識和把握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一些基本程序、環節、形式與禮節,而不僅僅是講求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禮儀。在漢語的語境美苑2008年第1期里,“禮儀”,多是指“禮節與儀式”。禮節,又多是指特定族群中各種表示尊敬、祝頌等類的慣常使用形式。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屬性是一個學術辨析性儀式。在有基本儀式的基礎上還存在一些基本的禮節內容。儀禮,是把“儀”置前,因為“儀”是特指儀式與禮節,也就是說“儀禮”先強調和重視的是儀式。儀式,是指特定活動的程序、形式等環節性內容。而“禮”多指特定族群或社會共同遵守的儀式。一句話,“儀禮”,是強調儀式與禮節。在學校教育中,儀式及其儀式感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人類需要許多的儀式。因為人們在特定的儀式中,可以培養尊敬意識和能力、也可以獲得體驗被尊重的感覺、還可以升華自己的情感、可以獲得諸多良好的教益、可以烙落下永恒的記憶。經典完善的教育應該包含必須的儀式教育內容。美術學科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儀禮水平如何,不僅將揭示其教育水平、而且也影響研究生的公共形象塑造與展示。那么,美術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基本儀禮呢?我們試從以下方面來探討。換言之,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儀禮應該具備以下一些基本的環節與規格內涵。
一、著裝與儀態的規格
無論是講究禮儀,還是講究儀禮,核心都是指人們的一種文明性規范行為。它對人們的行為既具有規范促進性,也有一定約束性。人們遵守它既能保證和促進特定活動中彼此的交流溝通,又能增進和諧的情景和友誼。所以,禮儀具有智慧性、具體性和操作性等特性。作為美術學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儀禮的首要環節與內涵是著裝與儀態的準備和展示。
1、穿戴正裝
出席畢業論文答辯會的所有人員都應該穿戴正裝。作為要進行答辯的畢業研究生本人,也必須是穿戴正裝出場。所謂正裝,是指符合正式場所穿的服裝。嚴格地講,穿戴正裝,包含服裝與佩飾兩個方面。作為研究生參加畢業論文答辯會的正裝,是指去除休閑裝、運動裝、常服之外的一切符合一般公認情況與標準的正式服裝。男生可選擇有一定款式的學生裝、西裝、中山裝、長袖和短袖襯衣等既適合身份、又體現鄭重與個性的服裝。如果是穿西裝,一是要上衣與下衣成套;二是要穿戴相配的素色硬領襯衣、領帶與皮鞋。切忌著西裝而穿運動鞋的穿戴模式出現。西服背心視其情況,可穿可不穿。如果穿了,那么西服上裝的扣子就可以不扣了。女生可選擇有一定款式的學生裝、西服套裝、衣裙套裝、裙裝、得體的編織裝、長袖和短袖襯衣等適合身份而盡顯賢淑、端莊、典雅的正式服裝。如果是穿西服套裝或衣裙套裝,都要穿中長筒襪子與皮鞋。切忌穿戴袒胸露背、超短裙、迷彩裙、漏洞露肉裙等輕浮性衣服與佩飾。對于男女生著裝的配飾,都以不復雜、不突兀、不輕浮為宜。
總之,參加自己畢業論文答辯會的著裝原則是:正式、整潔、鄭重、端莊、協調、得體、精神、氣質和風格。只要遵循了這樣的原則,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靈活地選配著裝了。避免邋遢形象出現、避免應付隨便情況出現、避免與所在場合的不和諧符號出現,尤其是要避免因為自己的不當而出現視覺污染的尷尬局面出現。讓自己出場一次精彩一次,是其追求的理想目標。
2、儀容自然
儀容,是指一個人被他人可觀看到的外在容貌和姿態與風度,也稱為儀表。每個人不一定都是天生的儀表堂堂,但至少應該是可以做到具有可嘉的風度。尤其是美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應當是具有翩翩的風度。所謂儀容自然,是指人的外表情態不給人呆板、局促、勉強的感覺。也就是要自然而然地展示自己的儀表。當然這里所謂“自然而然”的儀表,不是指那種完全不加修飾的不修邊幅的樣子。而是指那種把自己的頭發、面容、五官、肌膚等清潔干凈而給人舒爽的感覺。學習美術的人,留長頭發和染燙發都行,怕的是不干凈,以及沒有藝術性、沒有觀看的舒適性。因此,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要把自己的儀表清洗干凈,要把自己的頭發梳理得有真正的藝術性。女生的儀容表現比男生豐富和復雜一些。但女生的儀容打扮是切忌妖艷俗氣??傊?,整潔、適度修飾、自然、舒爽、得體、個性、協調是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出席自己畢業論文答辯會儀禮之儀容自然的梳理原則。
3、舉止大方
所謂舉止大方,是指畢業論文答辯者系列動作與行為和言談的自然不俗。也就是說,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研究生是要切忌那種舉動拘束、俗氣、輕浮和小氣的行為出現。在答辯的整個活動過程中,答辯者的行為形態要給人落落大方自然沉穩的感覺、手勢動作要給人有節奏而不是亂舞的感覺、談吐要給人有文明修養厚度的感覺,千萬不能給人一個不像研究生的感覺和認識結論??傊?,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舉止大方的原則是:自然、文明、穩重和得體。
4、氣象精神
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氣象精神,是指答辯者的整個神態氣勢具有生氣與活力。切忌萎靡不振的樣子出現。一句話,答辯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有一種精氣神展現。不要因為擔心自己的論文寫得不理想而被答辯委員們批評,或者擔心自己的論文答辯不能通過就顯得情緒低落的樣子。畢業論文答辯會,可以說是碩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堂學位課程。所以,無論答辯的最終結果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答辯者都應該以飽滿的情緒和精神去面對和參與,展現作為研究生應有的精神氣質與風貌??傊?,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氣象精神的原則是:自信、活力、氣勢、派頭、向上、儒雅。
5、觀賞性強
從架下視覺藝術視點看,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會就是一場行為藝術展示會。因此,在這個“行為藝術”場或過程中的一切人物形象與行為展示,都應具有智慧外化性和視覺藝術可賞性。不僅答辯者的形象與氣質要給人較強的觀感舒適性,而且答辯者的答辯舉止行為也要有給人可觀賞的信息含金量。其實,整個答辯會的儀式環節本身就應該是具有較強的可觀性的。這樣才能讓旁聽答辯會的人,獲得更多的教益和欣賞性記憶??傊?,美術學科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儀禮之觀賞性強的原則是:周全性、可觀性、舒適性、厚重感、傳播性。
二、答辯會議開始的規格
當自己一切準備就緒以飽滿的熱情進入答辯會場而該自己答辯時,以下程序與環節的內容是需要好好認識把握與完善實踐的。
1、答辯者對答辯主席及各位答辯委員行鞠躬禮
當輪到某答辯者答辯時,答辯者自然大方地就位答辯席,之后答辯者站立向答辯主席臺的各位答辯委員行鞠躬禮。在這個環節上,需要答辯者站立而神情自然、面帶微笑、彬彬有禮、態度謙和、舉止大方、行為節奏適度。
2、對參加答辯會的聽眾致鞠躬禮
在這個環節上,需要答辯者轉身站立而態度誠懇、面帶微笑、目視全場、彬彬有禮、舉止大方、行為節奏適度。
3、自我報告及其內容
當答辯者向所有答辯委員與在場聽眾禮節性打完招呼之后,就要落座向所有答辯委員報告自己及其學位論文的研究情況。報告的時間一般是10-15分鐘。具體的是以在場的答辯主席的要求為準。但自己在事先準備時,以報告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宜。
(1)報告要求
首先,聲音洪亮。以往有的答辯者在陳述時聲音壓得很低,以至于讓答辯委員們不能夠很好地聽清楚自己的報告內容,這是應該避免的。當然那種一味追求大聲而無節奏的聲響也是應該避免的。所以,答辯者要好好地調控自己聲音的大小與節奏的強弱,盡量讓人們有一個良好的傾聽接受效果。其次,簡潔明了。答辯者的起始陳述報告的內容,需要邏輯性強、條理十分清晰、簡潔明了,傳播有效。最為忌諱的是如煮粥一樣思維混亂:無邏輯、無條理、無觀點??傊?,要力戒那種云里霧里式或前言不搭后語狀的報告現象出現。
最后,親和力強。答辯者在陳述時,應盡量避免由于過度緊張而導致的面無表情。冷汗淋漓、說話生硬、思維呆板的情況出現。要盡量放松、適當表情、語氣隨和、娓娓道來,讓人有如浴春風之感。
(2)報告內容
以往有的答辯者不知道自己在報告時到底要具體講些什么內容,故而東一榔頭西一棒的講話不得要領。盡管不能規定每一個答辯者的報告內容完全一致,但從規范性出發,有些內容是不能遺漏的。體系性程序、環節、形式和內容,是答辯者在起始報告陳述時的必備項目,實踐者可以依循而靈活地把握與實踐。
4、聽取導師向答辯委員會介紹自己的情況
導師向答辯委員會全體成員簡要介紹答辯者在研究生學習期間的學習、生活、研究、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的情況。
5、聽取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
(1)認真記錄下每一位答辯委員針對自己的畢業論文提出的每一個具體問題。每一個答辯委員對其研究論文的看法或評價不一定相同,提出問題的數量也不盡相等。除了不提問的以外,多的有五六個,少的只有一個,一般是三個左右,提出問題的難度是有難有易??傊?,答辯委員的提問是沒有完全等同的一定之規的。關鍵是答辯者對別人提出的問題要迅速反應所提問題的實質內容是什么?問題涉及的領域和范圍在哪里?對自己一時不知道或不能把握的問題也不要慌亂,要穩住自己的情緒聽完和記錄下所有的提問。如果有沒有聽清楚所問的問題,答辯者應當及時申請提問者再講一遍。所以,當答辯委員在對意見和看法與提出問題時,一定要專心聽、要記錄準確,不能似是而非地把握。其實,這時也是答辯者在答辯會上跟答辯委員學習的好機會。因為,有的答辯委員喜歡發表他自己對相關研究課題的看法,往往不急于提問,或者甚至根本不提問題。答辯委員所講的意見,往往對自己該課題的深入和完善研究很有幫助。
(2)如果是要求在現場及時回答,那么,一是需要反應迅速,靈活與邏輯和條理化地馬上應答。二是,回答時需要有針對性、主題性、觀點明確、條理化地逐一回答。重點是要分析所問問題的原因、依據、范圍、重點、難點是什么,這樣才會有針對性的回答。因此,參加答辯前,對自己論文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對自己論文所涉及的有關學科或知識點或名詞術語或概念,要熟悉和準確認識。避免對自己論文認識的盲點出現。三是,如果提出的問題相同或相近,可以綜合后一并回答。當然,如果答辯主席要求答辯者在一個答辯委員提完一個問題后就馬上回答,那么答辯者就對所提問題逐一回答。不過,即便是這樣,如果在這個委員提的所有問題中,有可以綜合回答的問題,依然可以綜合后回答。四是,如果對有的問題實在是不能回答,可以如實匯報說“不太清楚”或“回答不了”。同時,可當場請教答辯委員釋惑,因為畢業論文答辯會實際上是一場小型的學術討論會,可以視其情況而請教。
(3)如果不需要在場馬上回答,而是下來準備一會兒后答問。那么,答辯者應對答辯委員表示謝意之后,起立對主席臺誠懇行鞠躬禮后從容地轉身離席。
三、問題回答過程的規格
當答辯者獲得全體答辯委員的提問后,一般是出場來準備10-30分鐘后返回答辯場開始真正的畢業論文答辯。在這個過程環節,以下方面是需要注意和實踐的。
1、禮貌用語、體姿語言運用要適度。
2、態度要謙和誠懇、行為有分寸。
3、對答辯委員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不能遺漏。對提出的問題,可進行分類回答,也可以以問題提出的先后順序而逐一回答。一般是只針對問題而回答,而不是針對某個答辯老師而回答。比如:有的答辯者常常在問題回答時說:“我現在回答丁老師的提問”,這不妥。即便要提到某個老師,也應該表述為:“我現在回答丁老師提出的‘關于研究對象的準確界定與表述的問題’?!?/p>
4、回答問題的內容要:明確、準確、簡潔、條理清晰,忌諱無條理、無觀點、無重點的表述行為。
5、對所提問題,不管能否回答,都需要有說明。即便是對不能回答的問題,也要說明為什么不能夠回答,以求得的答辯委員的理解和解惑。
6、第一輪的問題回答完畢后的行為。當答辯者對第一輪的所有提問無一遺漏地回答完畢后,一是要聽取答辯主席與各位答辯委員的總結性意見。如果有答辯委員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或不同意自己的回答觀點時,答辯者在獲得答辯主席允許后可繼續深入辨析性回答;如果有答辯委員繼續問有關問題而又明確要求回答時,答辯者就繼續回答,如果沒有要求回答時,則不回答。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也許才真正出現“答辯”的“辯”的環節和情境。所以,答辯者要思維敏捷、反應迅速、抓問題的根本、有張有弛、有理有節,注意自己的舉止得體,切不可放肆和狂妄無度。也要避免過度緊張而出現腦海里一片空白的不利情況。盡量講自己熟悉而又能夠準確把握的內容?!稗q”,是在高興的、學術討論性的氛圍中進行。激烈的辯論,不表明自己的論文答辯將不被通過,反而有可能是自己的論文有引起答辯委員興趣的有價值的地方。
四、聆聽答辯結果宜布的行為規格
當所有答辯者的答辯結束以后,答辯委員會將對每一位答辯者的畢業論文答辯情況進行表決,并及時分別給出書面的表決結論,通過與否都要有明確的結論。待這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復請所有答辯者回到會場,聆聽自己的答辯結果宣布。在此程序環節上需要實踐以下儀式與內容。
1、站立聆聽答辯結果。當答辯主席點名將宣布某人的答辯結果的時候,被叫到的答辯者應大方地走到答辯席,站立聆聽答辯的結果。
2、站立發表答辯通過的感言。當答辯主席宣布完自己答辯獲得通過的決定后,答辯主席一般將示意全場鼓掌表示祝賀。這時,獲得答辯通過的人,應該即席發表感言。不過,這要看答辯主席的具體安排,因為多數時候一次參加答辯的不只一個人,故而是在所有答辯者的通過結果宣布完畢之后,才逐一地讓答辯者發表答辯通過的感言。在答辯者發表的感言中,以下內容是不應該忽略遺漏的。
(1)傾情表達自我通過答辯后此刻的心情,表達應該是坦誠、真誠、深情、激情的。
(2)致感謝辭。致辭的言語以簡潔明了為好,不宜拖沓羅嗦。往往是一句話一層意思,幾句話能夠把所要表達的意識表述清楚和準確就可以了??傊?,以周全表達和情意到位為準則。
五、宜布答辯儀式結束后的規格
畢業論文答辯會進行到此環節,從學校的工作任務上來說是結束了,但從人文與歷史等視點看,答辯活動還沒有完全結束。這個時候是答辯者與答辯委員和有關師長、來賓、朋友進行零距離及時交流的歷史性時刻。所以,此刻答辯者需要做的事情是既簡單而意義卻深遠,不可忽視或缺失的。
1、答辯者真誠地給自己的導師執弟子禮獻上鮮花。此程序和環節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表意與節約原則。給自己的導師送花主要是以表謝意與執弟子禮為重,故不要追求高額花費,以免增加答辯者的經濟負擔。當然,不愿意送的也一定不要勉強,貴在心誠和心意的表達。二是以了解花意得體選擇為原則。不同的族群對各種花卉陚予了不同的含義,因此,要解花語深意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意。比如:一般情況下,象征友誼的有玫瑰花,表示健康長壽的有萬年青、文竹、君子蘭等,寓意德高望重的有蘭花,比喻圣潔高雅的有百合花、水仙、馬蹄蓮花、蓮花等,表示喜慶的有康乃馨、山茶花、月季花、石榴花等花卉,牡丹等花卉則代表吉祥幸福之意。同時,不同的顏色也有不同的象征寓意與情意??傊?,只要能夠表意和得體就圓滿了。
2、合影留念。人生中途的有些事件是不可重復的,在一般情況下,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也是不可重復的。所以,在這樣具有歷史性的時刻,能夠有機會讓剎那間化成永恒,就不要放棄。值得注意的是,答辯者在遨請別人時要真誠、鄭重、尊重、親和,切忌強迫和隨意性行為出現。對實在是不愿與答辯者合影的人士,一定不要強為所難而勉強。
2010年,國家教育部啟動《留學生中國計劃》,爭取到2020年全國當年外國留學生人員數量達到50萬,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學生流動目的地國家。一般認為,我國來華留學高等教育在改革開放后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特別是在來華留學生的規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長,2014年,共有來自203個國家和地區的37.7萬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其中來自發達國家的人數也呈現逐年增長趨勢。這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國策和國力逐步強盛的必然要求和恰當反映。
重慶市為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314重大戰略部署,全力提速國際化進程,提出并正在建設“內陸開放城市”。因此,重慶市對各發達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規模、層次、領域將呈現高速增長,除了面向中國學生培養國際化人才之外,如何吸引和培養來華留學生,便成為重慶市高校面臨的新挑戰。
二、國際商學院培養來華留學生的理念
國際商學院成立于2000年8月,是經國家教育部第一批復核批準的非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個多方位、多層次培養高層次創新型國際化商務人才的中外高等教育合作與交流機構,2009年獲評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在校學生2000多人,留學生約100人。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國際商學院依托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優勢,總結出了培養來華留學生的有效路徑,并取得一定的經驗和成果。
實踐證明,“開放辦學”是指導培養來華留學生的基本理念?!伴_放辦學”的基本內涵是:高校必須始終圍繞經濟社會主體的要求,通過引入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內涵發展?!伴_放辦學”主要表現為向國內外企、事業單位開放和向國內外高等教育機構開放?!伴_放辦學”從發展的觀點看有從單向開放到雙向開放、局部開放到全域開放、非對等開放到對等開放的演進過程。
作為西部地方普通高校二級學院,國際商學院依托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優勢,經過長足的發展,已經從“走出去”的初級階段發展到“走出去,引進來”,培養來華留學生成為國際商務人才的階段。
學院根據國內外,特別是重慶市的發展要求,以及發達國家來華留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引入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依托法、英、加、美4個國家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與學院合作項目,探尋五個有效的培養路徑,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專業基礎扎實,通曉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知識,具備一定漢語交流能力的留學生。圖示如下:
三、國際商學院培養來華留學生有效路徑的具體實踐
(一)有效路徑之一:確保留學生入學前專業和語言的充分準備
學院與多所國外合作大學協商確定來華留學生入學要求,并成立考核委員會進行選撥考核。三個方面的要求具體如下:
1.專業學習準備。留學生來華之前(擬就讀大學本科三年級或研究生一年級),應具備如下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在本國大學學習經管專業至少2年或已取得本國學士經管專業學士學位,初步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初步了解中國商務政策、法規及企業環境,同時了解國際商務慣例與規則,具有一定的從事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管理工作的能力。
2.語言學習準備。留學生來華之前,應具備一定的漢語基礎,至少學習漢語達300學時,并能運用漢語進行日常的對話交流。
3.文化認知準備。留學生來華之前,其應較為了解中國的文化,并對中國與其所在國文化的異同有一定的知曉,并能夠認同中國的文化,從而能為其在中國的學習提供較為熟悉的文化氛圍。
(二)有效路徑之二:突出中外經濟與文化的比較和交融,優化教學活動
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學院從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效果評價四個方面針對留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組織教學。
1.與國外合作大學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學院與國外合作大學共同設計了培養方案,圍繞培養的目標,突出中外經濟與文化的比較和交融。
2.專業理論教學重在差異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現趨同化。留學生教的內容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
(1)專業教學內容:突出中外經濟與文化交融。學院設計的許多專業課程,如《法資企業在中國》、《中外經濟發展狀況》、《中國與外國金融》、《中國企業營銷策略》、《中國與外國旅游文化》、《中國商法》等,體現出中國的經濟、文化與來華留學生所在國經濟、文化的對比,留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在感悟中實現交融。
(2)語言教學內容:強調漢語的學習與溝通。留學生在華期間,每學期都開設有漢語課,每周的漢語課時達到6-10節,強化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要求留學生能夠比較流利地運用漢語進行交流,并且要求留學生在畢業前通過漢語語言的等級考試,也要求留學生能夠用漢語完成畢業論文摘要。
(3)實習實踐內容:重在體驗中國的經濟與文化。留學生每學期都可以選修體現中國文化的課程,如《武術》、《烹飪》、《針灸》、《書法》等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留學生每學期可以參加企3至5次企業見習參觀活動;留學生必須完成為期1至2個月的企業實習。
3.教學方法部分采取國外大學的通行做法。結合留學生的個人特點,通過實施研究性學習模式、現場教學等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如在講授《中國企業營銷策略》課,授課教師采用“移動課堂”的方式,帶著留學生到企業去實踐營銷的策略。
(三)有效路徑之三:舉辦學術講座(英、法語),深入介紹中外經濟與文化
留學生在華期間,學院舉辦了使用英、法語講授的學術講座,主要有:
1.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講座。學院借用“歐洲研究中心” 平臺,邀請了國外合作大學和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來院交流。國外的專家學者主要涉及到與學院合作的國外大學,如圖盧茲一大、里昂二大、加拿大蒙特利爾高等商學院、英國林肯大學、倫敦城市大學等大學的專家學者,同時,也邀請了許多國內著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就留學生在華期間所關注的專業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
2.政府官員的講座。學院為來華留學生邀請了國外合作大學所在地的政府官員、駐華使領館官員、我國教育部的有關政府官員及地方政府官員,就留學生所關注的留學政策、在華期間注意的重大事項、中外經濟文化的差異等問題進行探討。
3.企業家的講座。學院與國內多家企業建立有實習基地,會定期邀請這些實習基地的老總就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話題與留學生進行溝通。除此之外,學院還會邀請優秀的校友企業家為留學生開設講座。
(四)有效路徑之四:專門建立留學生實習基地,留學生實習1至2個月
留學生在華學習后期,要在中國進行1至2個月的實習。學院為留學生建立了較多的知名實習基地,如建設集團、力帆集團、宗申集團、鑫源摩托、金夫人、希爾頓酒店、宏信軟件、海外旅行社等。實習基地為每個留學生制定了個人的實習計劃,配備專門的實習指導老師。留學生在實習期間,經常參與到企業的決策和市場拓展,為中外企業的交流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得到實習單位的好評。比如2009年5月-6月我院法國馬賽二大留學生Arnau FLORIAN 在力帆集團進出口公司北非部進行實習,負責翻譯資料和開發北非市場,對力帆的產品進行宣傳,為力帆的產品進入摩洛哥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力帆集團進出口公司對該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五)有效路徑之五:圍繞專業、語言學習和文化認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除了課堂教學外,學院圍繞專業、語言學習和文化認知為他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主要有以下三類:
1.學院開展的第二課堂。如“IBS家園”Home―Stay,1+1中外學生“學習伙伴”活動,英語角、法語角、漢語角(每周一次)等。
2.學院與學校聯合開展的第二課堂。如“走進工商大、感知新重慶”活動,“中國文化體驗計劃”活動,“體驗中國家庭”活動,“來華留學生漢語比賽”等。
3.學院與社會各界聯合開展的第二課堂。如“紅色文化體驗和參與計劃”、“體驗中國西部新農村”、“重慶傳統建筑藝術”、“重慶知名企業的參觀及調研”等。
四、成效
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國際商學院已經培養來華留學生約200多名;派出十幾名中國教師到合作大學進行學歷或課程教學培訓;有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模式等取得的成果廣泛應用到學院本科教學;留學生在課內外多種途徑和平臺與中國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開闊了中國學生的視野,促進了文化和學習的交流;來院發達國家的留學生人數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提高了學院國際化水平和知名度,進而促進學院開展新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留學生升學、就業情況良好
截止到2015年7月,我院已經開展三個合作項目共累計招收來華留學生223來華留學生畢業后選擇回國繼續深造或者國際范圍內就業,升學率達到100%,就業率達到95%以上,多在跨國企業工作,如法國電力公司、法國興業銀行、拉法基、蘇伊士水務、家樂福等,有一些還在法國公司駐中國的辦事處或機構工作,對法國公司的本土化管理和市場運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了學院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學院中外師資隊伍教學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在國內尤其是在西南地區獨具特色。國際化程度高,具有跨文化能力和背景,中西方多元文化融合;學緣結構廣泛,中外教配置和使用合理,整體綜合素質高,很好地滿足了培養留學生的需要。學院近幾年派出了十幾名中國教師到合作大學進行學歷或課程教學培訓,其中大多數教師在從事著留學生的教學工作。
(三)對學院本科項目的教學質量提升產生了促進作用
留學生項目的發展對學院本科項目的教學質量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體現在教師教學能力、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在教師教學能力上,擔任留學生課程的教師都同時擔任學院國內本科項目的教學,留學生的學習需要要求教師更加注重中外經濟理論和現象的比較研究,推動教師進行有關科學研究,進而在國內本科項目的教學中進行應用;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需要與合作大學教師進行交流,跟蹤前沿問題的研究情況,快速更新教學內容和案例,采用留學生比較習慣的國外大學的教學法,有關成果必然應用到國內本科項目中去。我院任課教師的學生滿意度呈現逐年提升的態勢。
(四)極大提升了學院國際化水平
目前學院留學生總數占學院學生人數為5%,長期留學生中研究生層次的學生占長期留學生總數的63%,來源于發達國家的留學生占學院留學生總數的95%。留學生項目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學院新的國際合作項目的有選擇性的拓展,增強了對發達國家留學生的吸引力,極大提升了學院國際化水平。在我院留學的學生與合作大學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在我院的學習生活情況能夠及時反饋給合作大學。在我院的歷屆留學生對學院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為申請人數規模擴大、層次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331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永秀.來華留學生教學質量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教育論叢,2013(03).
[2] 陳信存 謝仁敏.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質量之對策分析[J].學術論壇,2013(07).
[關鍵詞]“范倒式教學”;比較文學;雙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234(2012)01-0152-02
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盛行一百多年的一門綜合交叉學科,在國內是隨著改革開放而得以大力復興發展的新興人文學科,同時也是教育部要求全國高校中文系列入教學計劃的主干課程。它是對文學及其理論作跨國界、跨族界、跨語言界和學科界作總體研究和溝通認識的文學――美學復合型新興學科。
雙語教學是指對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課程同時用漢語和英語授課,使學生通過接觸兩種教學媒介語。達到提高語言技能的目的而設計的教育課程。另有一種認識,認為這個概念是指在展開某門中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涵蓋一定比例的英語授課。
近年來,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雙語課堂教學在許多高校開展起來。比較文學作為文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學科,是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和中文專業本科生必須開設的一門重要選修課,也是本科生考研必考的一門知識。具有跨民族、跨語言、跨學科的學科特點,在其中開展雙語課有其顯著優勢。在比較文學雙語教學模式的導向和探索中主要從以下幾點切入。
一、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的制定
參考國內有先進教學經驗院校的比較文學雙語教學大綱制定情況,結合各校教師及學生能力實際,制定適合本校高年級專業必修課的比較文學雙語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通過講授比較文學學科的發生、發展及其基本理論,使學生掌握比較文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其中貫穿比較文學范例式教學。
在教學事例選擇上,側重國外比較文學學者的專業論述,進行雙語講解,以起到導讀、“研讀”英文原著的作用。所謂,借助導讀去分析閱讀英文原著,借助“研讀”著力于對其邏輯論述和層次結構的解讀和理解,以便直接具體地認識領會西方學者的研究思維過程和表述特點。從中學習研究問題、發現問題和論述問題的創新能力及其實踐運作。
二、師資水平的提高
雙語教學對師資水平要求很高,教師不僅要掌握英語這門語言,還要懂得比較文學的學科理論知識。而在我國國內,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吸收海歸教師充實語言師資建設,主要是在首都師范大學和四川大學,但是難道普通高校不具備這方面師資力量就不能從事雙語教學了嗎?答案不是這樣的。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普及,高校教師可充分利用高科技條件解決雙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利用網絡、多媒體形式進行輔助教學。在比較文學多媒體、網絡雙語教學課堂上營造良好的雙語環境和氛圍,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師生的教與學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引入專業理論術語英漢雙語匯釋;播放一些國內外著名學者的解讀文學、文論原典、英文詩歌朗誦錄像;欣賞一些代表性的、具較高藝術價值的英語影視作品片斷等。
三、教材體系的構建
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實際,采取的授課教材普遍有三種模式。
一種是以英文原著為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課。如Susan Bassnett.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fiticalIntroduction,出版時間:1993。(蘇珊?波斯奈特:《比較文學批評導論》,Blackwett出版社)但是存在的問題一是英文原著教材價格昂貴,讓一般學生難以承受;其次是由于出版和傳播的關系,英文原版教材進入中國要經過一段時間。造成版本太舊。再次,據說國外比較文學授課是沒有教材的,由于原教材者往往在某一方面領域研究的過于深透,多是專著性質,上課都是老師自己整理講義。這就造成部分內容過于詳細,有些地方涉及不到。不符合我國學生通習比較文學學科領域的現狀。
第二種模式就是選用中國人編寫的英文教材,再選用原版英文教材和國內中文教材作為輔助。由于編寫者、教師和學生的國學和英文能力水平差異,很難保證取得高效的教學質量。
第三種教材模式是以中文教材為主。選取英美比較文學名師的論著進行講解。兩者起到一種相輔相成的作用。如上海師范大學孫景堯的A Study 0f Important Works inEnglish 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較文學名著研讀(雙語版)》,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各高??筛鶕拘=處熀蛯W生的實際水平編訂相應的比較文學雙語教材。解決學生聽課無的放矢的困境。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新
1.課堂教學方法要豐富
推行范例式教學法。在比較文學雙語教學中采用了事例教學法。選擇范例時,要突出范例的綜合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抓范例庫的建設。搜集、整理和編寫比較文學教學范例,注重國外范例的引進和翻譯工作。
進行參與式教學。主張學生能夠自主翻譯,嘗試用自己的感受先代替名家名譯,然后再和名家名譯做對比,學習經典翻譯文本的文學魅力,同時也知曉在感受相同的情況下如何參照寫作的文化背景來理解和復述作品原有的思想意義。
實施任務式教學。在教學中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利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同時。相應運用情景模擬、辯論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改變傳統的教師滿堂灌、學生埋頭記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學效果顯著。
2.教學手段要多樣
(1)多媒體教學方式。首先在課件制作過程中,保證人名、篇目、書名的原文附著和對譯名的統一和糾正,使用關鍵詞教學方式。其次,經典作家的重點篇目當中的精品段落盡量采用原文、譯文雙對照。第三,對于重要西方文藝理論觀點嘗試進行按3:7(英文:中文)劃分的課堂內容比例的本專業英文教學,同時用中文再次強調,避免譯文造成的觀點誤讀。
對外國文學、比較文學專有名詞解釋、人名、書名及重要段落的雙語模式進行沉浸式教學,欣賞英文視音頻片段,如在對2008級講授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的內容時,為加深學生對Oedipus complex的理解,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The King of Oedipus的視頻材料,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這一概念的領會。
現代教育技術的引進,增強了直觀性,化抽象為具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訓練了論文寫作和雙語思維能力。
(2)課程教學平臺建設。課程教學平臺建設內容包括以比較文學課程各知識點為單元的開放式的網絡課件庫、事
例庫和試題庫。并將專業教師與學生的科研成果也放在網站上,鼓勵學生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思考。
課程規劃、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學課件、師資隊伍、習題解答、參考文獻等欄目基本成型,并配備了文字的資料,只要連接上校內網,便可達到資源共享。通過“學術動態”、“學術著述”、“經典專題”和“資源下載”等分欄,不僅能夠獲取學習所需的各種資源,而且使教與學始終能夠洞悉學科發展和研究的前沿。此外。通過該網站上備有的友情連接網址??梢缘卿浧渌麑I學術網和其他院校了解最新的學術和教學動態。
3.實踐性教學環境要完善
(1)建立起比較文學研究方法與學生課程論文、畢業論文寫作的實踐連接。例如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如05級學生王朝的《幻想文學的發展及演變》直接涉及了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領域,其他如漢語言文學06級學生“解析《金粉世家》中的女性觀”和“的自由意志抒寫”等論文都從不同角度將比較文學的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理論付諸實踐。
(2)利用專業實習基地的資源,加強與其他雙語教學部門的聯系,保證講座、參觀等教學方式的穩定。如,帶領學生聽取外語系教師的課堂教學、語音室學習。鼓勵學生參加或聆聽各種英語演講、辯論、表演比賽,如鼓勵學生參加2011年10月在我校舉辦的“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黑龍江省決賽選拔賽,并在外國專家學者到校做英文講座時,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如聆聽2011年10月外國語學院邀請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首席執行官Don Perry博士來校做關于《教育國際化》的專題講座等。
在授課形式和方法上進行大膽改革,采用多種現代教學方式,能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效果。體現出“老課程,新內容”的時代特色。
五、教學實踐效果(雙語教學質量評價表)
比較文學雙語課程的此類教學實踐。不但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域,而且能夠提升他們理性思考與辯證分析的能力。各種反饋信息都業已顯明,該課程的開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009-2010、2010-2011和2011-2012每學年第一個學期,共90名學生(每期30名)對該課程《比較文學》進行學生教學質量評價,顯示如下:
從統計數據看,學生依托比較文學雙語課程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如2006屆學生郭美心考取了黑龍江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7屆學生張艷考取了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鄭洪娜考取蘭州大學現當代文學研究生。第一學年度領取一等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等。
總之,比較文學跨國家、跨民族、跨語言等學科特性決定了采取適當雙語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在課堂上進行雙語教學,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考慮多方面因素進行。做到了以上幾點,就能營造良好的雙語環境和氛圍,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與研究性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萍,張曉紅,比較文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2]張曉紅,多媒體課件在比較文學雙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J],經濟研究導刊,2009,(17)
【關鍵詞】廣西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C-0133-03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中國留學。廣西教育廳國際交流處來華留學生數據統計表明,截至2012年底廣西高校中僅東盟國家的留學生就有9312人之多,與2008年的4934人相比增長112.70%,并且還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在廣西高校來華留學生規模迅猛擴大的同時,高校的留學生管理服務卻相對滯后,尤其是心理教育和應對機制方面非常薄弱。留學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體,他們與中國大學生一樣正處于身心素質發展迅速但不穩定的階段,同時還面臨著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留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緩解,勢必會影響學業,甚至做出傷害自己、危害社會的事情。
一、廣西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的問題
(一)廣西高校還不夠重視留學生的心理狀況,管理方式與中國學生趨同。廣西高校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中國學生,留學生的重要性次之。即使涉及留學生的教育,廣西高校關注的重點都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更多生源,普遍不太關注留學生的精神狀態。比如有因失戀引發心理問題的某來華留學生在入校之初就表現出孤僻、焦躁等交際障礙,事發前一個月已有酗酒、絕食的行為,但是并沒有教職員工向學校反映情況,直到該留學生發生自殘的極端行為。廣西高校在留學生的招生入學環節上也缺乏有效的生源考察和新生教育機制。學校對留學生的背景經歷不甚了解,只要符合基本條件就接收錄取,這種低門檻的招生現狀存在著一些隱患。入校就讀以后,廣西高校對留學生的管理方式與中國學生趨同,發生了問題,用處理中國學生事件的方法來應對不同來源國的留學生,往往使他們難以接受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二)廣西高校針對留學生的心理教育薄弱,預防機制缺失,善后工作被動。心理健康對大學生,尤其是對留學生的重要性毋庸贅言。廣西高校普遍都為中國大學生開設心理學課程,舉辦心理知識講座,設立大學生心理咨詢室,但目前還沒有針對留學生的心理學課程和相關活動。留學生在來華初期是心理沖擊最大的時候,廣西的高校僅設置了語言技能課。當留學生的漢語達到一定水平進入專業學習階段以后,除專業課外也只有綜合漢語和中國概況兩門公共課。因為種種原因學校公開的心理知識講座也幾乎見不到留學生的身影。廣西高校對留學生的安全制度和管理的長效機制還不完善,缺乏對留學生心理問題突發事件的預案和應急體系,導致善后工作被動。另外,在處理留學生的心理問題事件時忽略了事件本身對其他留學生的心理影響,沒有及時、適度地向其他留學生告知事件的真實進展情況,讓文化誤讀和流言蜚語有可乘之機。
二、廣西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一)留學生的年齡、性別、經歷等自身狀況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大部分留學生與中國大學生一樣年齡不大,經歷單純,缺乏應對生活問題的經驗,不少留學生還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和自己的國家。有研究表明,來自亞洲的年齡偏小的自費單身女生,在跨文化交往中感受到的文化震蕩最強,遇到的問題也最多。例如某女留學生因無意目睹了自殺現場而哭求調換宿舍,她沒有經歷過血腥和生死,而且母國的佛教文化相信人死而魂不滅,所以她才會有過激的心理反應。后來這位女留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討論的是兩個少數民族傳統葬禮文化的對比,這表明她在留學過程中完成了成長的蛻變。
(二)留學生的認知方式、適應能力和自我期望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主觀因素。留學生作為成年人在來中國以前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來中國以后面臨著不同的社會制度、文化氛圍和生活環境,再加上語言障礙和學習壓力,如果對文化差異缺乏正確的認知,不能靈活應對,就很容易造成焦慮和抑郁。過高的留學期望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也會引起留學生過激的心理反應。比如來自東亞國家的一位留學生因論文答辯沒有通過而斷絕與外界聯系,正是因為東亞國家非??粗貙W業成績的社會文化以及父母和自身過高的期望才導致她一時接受不了這個結果。相比之下,同場答辯也沒有通過的一位來自東南亞的男留學生則表現得非常灑脫。
(三)留學生來源國與中國的地理和文化距離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客觀因素。留學生來源國與中國的地理和文化距離越近,來中國留學以后感受到的文化休克程度就越輕,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越少。反之則問題越多。廣西地處中國南疆,首府南寧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會址,因此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在廣西高校中占大多數,他們的文化適應問題還不大。但是一些來自歐美、非洲和伊斯蘭教國家的留學生面臨的文化適應壓力就要大許多,他們跟那些來自東南亞的同學相比更顯得孤獨無助。廣西高校中來自日韓、歐美和非洲的自費留學生因不適應學校宿舍的條件和管理以及東南亞同學的生活習慣普遍是在校外租房居住。
(四)學校的心理教育和他人的幫助是影響留學生心理健康的能動因素。上文所述的留學生的自身情況和來源國與中國的地理、文化距離都是客觀因素,唯有學校的心理教育和他人的幫助是外在人為的可變因素。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可操作的重要因素,完善學校的心理教育和幫扶機制,對留學生心理施加積極的影響,讓留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自覺地進行心理調節和緩解,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知道去哪兒求助、找誰求助。學校的心理工作不應只為解決留學生的心理問題,而是要通過心理課程、講座、輔導、活動等多種形式貫穿于留學生的整個留學生活,創建一個健康、和諧、積極的校園心理環境。
三、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學家們有很多理論,歸納各種理論可以得出健康的心理狀態都有三個特征:一是內在心理和外在行為一致;二是內在心理和表現行為與外界真實環境一致;三是個人心理特征相對穩定。綜合心理學家們的理論再結合留學生的特點,我們認為留學生的心理健康應有以下幾個標準:
第一,有正常的智力和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健康的留學生能大致如實地認識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比較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短優劣,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設立目標,把握命運。
第二,有積極的理想信念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心理健康的留學生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能夠把理想、需要、目標、行動統一起來,在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快樂。
第三,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和諧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留學生能較快而平順地完成新舊環境的過渡,獨立地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主動地改變環境為自己所用。身在異國他鄉求學就必然要跟各種陌生人打交道,心理健康的留學生樂意與人交往,并且在交往中保持獨立完整的人格。
第四,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和穩定的情緒。面對各種事件和變故造成的緊張狀態,心理健康的留學生能夠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在挫折和打擊面前反應適度。穩定的情緒還包括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平常心,即使在競爭中失利也不至于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希望,做出放棄自己、危害他人的事情。
四、加強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做好留學生的招生考察和入學教育工作。在留學生的招生工作過程中除了要登記學生的國籍、年齡、性別、學歷、宗教信仰等基本信息外,還要了解學生是否有出國的經歷、重大的家庭變故、特殊的病史等信息,以便于日后心理教育和輔導工作的開展。開學初期開展一定時期的新生教育作為正常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引導新生順利度過文化振蕩期。剛來中國時的留學生心理壓力主要表現在因語言障礙、環境陌生而產生的不安全感。這時提供全面的生活和學習引導,便利的咨詢求助渠道是留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點。歐美一些留學大國的留學生入學教育長達兩周之久,提供安全教育、食宿服務、法律咨詢等引導課程,涵蓋衣、食、住、行,乃至如何與本國學生會聯系等所有可能需要的內容。良好的新生教育會使留學生的整個留學生活有個好的開端,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預防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小問題的發生。
(二)設置專職的留學生班主任或輔導員崗位。目前廣西高校都為中國學生設有專職班主任或輔導員從事課外活動組織和思想輔導的工作,還沒有為留學生配備輔導員。廣西高校留學生的班主任都是由任課教師兼任。班主任只能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思想輔導、生活引導和活動的組織。這方面國內一些高校的留學生班主任或輔導員工作已經有非常好的實踐經驗了。例如,北京師范大學設置有留學生新生輔導員,新生輔導員在留學生入學的第一個月內為留學生提供24小時電話咨詢服務。西安外國語大學對留學生的心理輔導實行分級談話制度,第一級是班主任,第二級是專職輔導員,第三級是學院書記。留學生的班主任或輔導員在以下幾個情況時應特別關注留學生的心理狀況。包括但不限于:學生年齡偏小、第一次出國、上當受騙、考試失利、失戀、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有親人去世等。
(三)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建立留學生心理咨詢室。高校應開設針對留學生的心理學課程和講座,建立設施完備的留學生心理咨詢室。廣西高校中東盟國家的留學生比較集中,這種情況下可以專門設立某國留學生咨詢室,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雖然有些高校也組建了留學生心理咨詢室,但多是留學生管理人員負責工作。我們認為留學生的心理咨詢師不僅要具備心理學方面的專業資質,還應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最好還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此外,還要注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認可的心理理論和咨詢方式并不相同,例如歐美比較推崇人本主義心理理論,反感指示性心理輔導,而東亞比較認同森田療法和放松訓練。當留學生的心理問題發展成心理疾病時學校應及時勸說學生到醫院就診,心理問題較為嚴重時還要勸說學生回國治療,避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
(四)加強與留學生本國使領館和留學生監護人的聯系和合作。廣西高校的留學生來源國集中在東盟國家,學校常常利用東盟國家的節慶舉辦國際交流活動,最大型的就是每年4月廣西駐邕高校聯合舉辦的潑水節暨國際文化節活動。每年秋天南寧會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活動。廣西高校應借此機會邀請東盟國家使領館的相關人員和留學生的監護人參加活動,加強聯系,交流感情和信息,更好地為留學生服務。當留學生發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時,學校應及時告知使領館和留學生的監護人,讓他們了解情況,協同疏導。這樣做既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事半功倍地解決問題,又可以體現對對方國家和家人的尊重,還可以保護學校和留學生自身。
【參考文獻】
[1]伍志剛,向學勇,謝蕓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比較[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2)
[2]王倩.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以西安外國語大學為例[J].現代交際,2016(8)
[3]劉華山.心理健康概念與標準的再認識[J].心理科學,2011(4)
[4]孫瑞,李麗虹.廣西留學生招生與教育工作在全國的位置及發展策略[J].東南亞縱橫,2007(3)
微觀經濟學論文2800字(一):留學生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對留學生專業課程開展全英文授課既是順應中國高校高等教育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必然趨勢,又是提高高校自身的辦學質量與辦學層次的重大舉措之一。江蘇海洋大學自2019年起針對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進行全英文教學探索。在分析留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工作的實踐,分析得出在當前全英文授課過程中存在的教學理念不明確、教學形式流于表面、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問題,提出應在課堂教學與課程考核的內容與形式等方面進一步改善,以期提高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留學生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授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2(b)-0215-02
在“一帶一路”國家開放戰略提出的背景之下,江蘇海洋大學不斷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步伐。自2015年“連云港市中亞留學生培養基地”成立以來,通過留學生項目、交換生項目以及自主招生等形式,已招收來自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等國近兩百名留學生,且規模正穩步提升。為了進一步提升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授課水平,面向留學生開展全英語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因此,選取了作為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濟類的重要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微觀經濟學》進行全英文授課試點,開始在語言組織、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摸索。
1《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教學實踐
1.1課堂教學
作為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由任課老師主講這一傳統的課堂授課方法,可以確保學生清晰地掌握課程的理論框架。但為了避免“滿堂灌”的枯燥感,每周授課包含練習—講授—討論3個環節。以第八周課堂教學內容為例,授課計劃是第五章(Elasticityanditsapplication)。第一節課是以需求定理與供給定理為主要考核內容的隨堂測驗,以深化學生對供需概念的理解,同時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通過解析及時鞏固已學知識。第二節課以教師主講為主,采取一節課一個關鍵詞的形式,圍繞“彈性(Elasticity)”這一核心概念讓學生理解可同通過定量分析來進一步了解供求關系的變動幅度對市場運行的影響。第三節課就3種完全不同的市場(小麥市場、石油市場、市場)是如何利用彈性進行市場運作的現實問題進行討論,進一步理解彈性這一概念的實踐意義。
1.2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是檢驗一門課程教師授課水平與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該課程的總評成績是由期末考試成績(50%)和平時成績(50%)兩大部分構成。期末考試采用筆試,由名詞解釋、單選題、判斷題、計算題與問答題五大題型組成。其中,試題中的60%從平時課堂測驗中抽取,目的是讓學生重視課堂學習。在平時成績的評價中,為了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表現,針對部分留學生遵守紀律意識較差的實際情況,評定是由出勤率、課堂測驗結果以及課堂討論參與程度3個部分組成。確保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留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發揮留學生個性獨特與思維活躍的特點。表1統計的是該學期學生的最終成績,總體而言學生學習效果良好。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向留學生的專業課程全英文授課不同于專業英語課或者是專業課的雙語教學。由于全英文教學尚處在初期摸索階段,因此存在的問題也較多。
第一,留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學實踐中面對的留學生的英文基礎參差不齊,而《微觀經濟學》理論性較強,所涉及到的專業術語較多,不易理解。雖然部分留學生英語水平較高,但口語帶有地方口音,與教師接觸的標準英語特點和表達方式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不足以保障留師生進行無障礙交流。因此,語言障礙影響了專業課程的授課效果。
第二,任課老師的全英文授課能力。授課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遵循傳統的全英文教學模式,加上對授課對象英文水平了解程度不夠,致使課堂授課進度出現滯后情況。此外,由于欠缺較強的英語表達和交流溝通能力,未能在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留學生的特點較好地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致使教學互動性不足。
第三,課程考核內容與形式的設計。盡管課堂測驗與課堂討論貫穿始終,但形式大于實質。一方面,課堂測驗的內容設計無法真正體現學生的課后復習情況。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試試卷的設計上,作為客觀題的單選題與判斷題占據了一半分值,加上題目的主要來源是平時課堂測驗,這樣極易導致部分學生單一地背答案。此外,受到學生自身英文水平的影響,而在專題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不足,致使主觀題方面的得分明顯不理想。表2總結的是期末試卷各題型的得分情況,由此不難發現存在的弊端。
3促進《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針對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分析得出的種種問題,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先做好調整。
首先,明確教學理念與目標。全英文教學只是一種比較依賴語言的授課形式,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核心任務是訓練留學生能夠運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當樹立的是重視學生理論運用能力培養教學理念。只有讓師生都明確這一教學目標,才能夠激勵學生在全英文教學的專業課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通過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去解析經濟生活中各種問題。
其次,多種授課方法有機結合。除了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與課堂談論方式以外,要結合《微觀經濟學》課程本身強調的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可以探索在課內安排外貿企業主管人員來做專題講座,或者充分利用現有的專業實習基地,開展學生進企業的現場教學模式。通過實際參與各種經濟活動的企業管理者的言傳身教,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理論知識的實踐意義,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最后,提高學生的課后學習積極性。由于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被安排參與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相對比較多,使得學生比較少利用其課余時間學習。因此,應當從課堂案談論主題中布置一些延生性議題,甚至可以形成學術報告,納入到最終考核體系。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當前各大網絡平臺提供的經濟學課程,如英國公開大學公開課《60秒經濟學探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公開課《微觀經濟學》、網易公開課《十分鐘速成課:經濟學》等。課程均采用英文授課,內容以案例教學為主,適合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一步拓展知識面。
4結語
近年來,江蘇海洋大學積極探索完善適合留學生的培養模式。全英語授課是一種將語言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高效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適合國際型專業人才的培養。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微觀經濟學》作為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第一門全英文授課課程,希望在未來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大膽嘗試多種手段、方式和途徑以提升教學水平。
微觀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微觀經濟學解決企業管理若干問題論文
摘要:對于我國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的發展來看,依然有很多問題出現,需要相關人員不斷的努力??梢?,國家的運用微觀經濟學原理,進而讓這些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本文就微觀經濟學解決企業管理若干問題方面做了簡要的描述和分析,希望能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企業管理;解決問題
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不斷的進步,對于當代的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兩者之間通過有機的結合促進了企業管理更好的發展,對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是一個理論基礎。它對于企業的管理更加的實際化,能夠左右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決策。如果能夠在企業管理中更好的應用微觀經濟學,可以有效的解決目前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問題,讓企業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就目前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缺乏足夠的資源。
如果將企業的經濟資源分類的話,可以分為物理資源和人力資源兩大方面。這些都是與微觀經濟管理息息相關的方面,而且他們也是判斷企業的資源是否充足的一個依據。目前很多的企業在貸款時都是非常困難的,他們的資金運用無法到位。這些條件的約束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物質條件的提升,企業無法及時的更新設備,甚至在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時都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而且在技術上也沒有資金的支持,那么會造成企業擁有較為薄弱的人才力量,發展速度也會緩慢,漸漸與社會脫軌,設計的產品,也沒能夠包含新的科技,會逐漸的被市場所淘汰。所以資源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已有的資源應該降低建設的成本,做到節流,而在市場上不斷的進行開拓,與他們合作,實現開源,這樣才能夠讓企業更好的發展。
(二)在管理結構和模式中存在問題
在大部分的企業管理中,他們會出現斷層緩解的現象,每一個部門之間都是較為獨立的,他們在生產環節,以及各方面都缺乏及時的溝通和聯系,導致整個生產現象不能流暢的進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環節而讓成本提升。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企業管理結構和模式,往往會造成生產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斷的增加,而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在質量管理方面也缺乏監督造成質量問題。這些都是因為缺乏一個流暢的管理條鏈。
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他們的管理組織結構過于簡單化,雖然這樣在初期運營的階段,效率是很高的,但也容易出現資源集中的現象。對于小型的企業,這種簡單的組織結構可能是適合的,但隨著企業不斷的擴大。信息量不斷的增加,數據越來越多,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的出現。這樣過于簡單的結構組織,不能再符合企業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阻礙作用。
二、將微觀經濟學應用在企業管理中
(一)解決目前企業中人才流失的問題
研究市場中的個體行為是微觀經濟學所要做的內容,他主要的出發點是“資源是稀缺的”。而他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利用最低的資源而獲取最大的利益。這個過程是由個體來完成的,所以在微觀經濟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最大的是個體。那么也就要求了企業在管理的時候應該要以人為本,以其為指導思想,對人才給予足夠的尊重,加強他們的歸屬感,讓他們更好的為企業做貢獻。
在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叫“激勵”。顧名思義,是通過一系列的規則和制度來對個體進行獎勵或懲罰。人們對于激勵的反應還是非常明顯的,對于理性的人來說他們會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進而作出選擇。另外一些獎罰制度,還能夠激起人們的好勝心。所以它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那么企業想要有效的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可以通過微觀經濟學中的激勵這一方法。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于一個項目或一個工程實施的時候,采取有效的獎罰制度,激勵企業的人員更努力的工作,讓他們對企業有家的歸屬感,對這個企業,更有信心。以此提升他們,更好的為企業服務,長期的,為企業做貢獻。
(二)對企業的資源管理不斷加強
企業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想要在同行中更擁有競爭力,需要在有限的環境下創造更大的價值,需要利用最低的資源,取得最大的利潤。所以可以利用微觀經濟學原理,促進資源配置的最高效化。提升資源配置有兩個方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利潤,但就在實際管理中的經驗來看,控制成本是更容易更便于操作的。所以企業可以著重從這一方面入手,加強對資源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企業應該對生產模式進行優化,再采購物料的過程中,盡量的降低成本,對于庫存管理及時的更新避免一些資源的浪費,在生產過程中對,銷售渠道不斷的擴展,創新結算方式,在配送的時候更加的簡化,以此來對每一過程中的資源進行節約,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
另外也可以從創新方面入手,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如果企業只顧及自己的壯大速度,不斷的擴大規模,但忽略發展的方法進而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所以企業應該更加腳踏實地,注重對科技的研發,提升產品的價值,在技術方面,保證自己的優勢。不斷的創新企業的管理,這些對企業的穩固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高中會考之后,亞歷山大?勒克爾發現,“沒有大學文憑就難有所作為?!庇谑?,他開始尋找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他首先找到霍恩海姆大學,可得到的印象并不好,“理論性太強,太脫離實際,沒有出頭的日子?!贝髮W給他的總體感覺是排他性和沒有人情味。而埃斯林根高等職業學院則給他留下了完全不同的印象?!皩W院的口碑不錯,和經濟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有著家庭般的氛圍?!崩湛藸栕詈筮€是選擇了埃斯林根高等職業學院。
如今,7個學期過后,即將成為經濟師的勒克爾依認為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案叩嚷殬I學院無可挑剔,簡直是太棒了?!?8歲的他將在2003年上半年參加結業考試。
在德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高中會考之后,像勒克爾一樣選擇高等職業學院,而不是選擇普通大學。教學大綱簡單明了,小班上課討論,學生和教授有直接的接觸,教學重視密切聯系實際,學生畢業后有較好的就業機會,這些都是德國高等職業學院所具備的優勢。曾幾何時,德國的高等職業學院一直被當作是與進行學歷教育的普通大學不可同日而語的兩極,被看成是培養不入流的人才的地方。而如今,它卻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成功的教育模式,也招致了那些人滿為患的普通大學的嫉妒。
德國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始建于教育需求膨脹的1969年,當時只有3所學院,分別位于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弗倫斯堡、基爾和盧卑克。如今,德國共有高等職業學院156所,教授13236名,德國大學生總人數190萬人中的451600名學生在此學習。德國的16個聯邦州擁有高等職業學院最多的巴登―符騰堡,有31所,最少的是不萊梅和漢堡,只有2所。在當今德國,半數以上的工程師和三分之一的經濟學家畢業于高等職業學院。
教育理論家約爾根?米特爾斯特拉斯積極呼吁,要將“高等職業學院提升為正規的大學”,并要“擴大其規模,以減輕普通大學的壓力”。德國科學委員會長期以來也一直在做著相同的努力。他們認為,高等職業學院學生的比例應該達到大學生總數的60%。目前,按高等職業學院學生占大學生總人數的比例來看,比例最高的前3名是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茵州和勃蘭登堡州,分別達到38.5%、38%和32%,比例最低的3個州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柏林和薩爾,分別為19%、16%和不足15%。
德國普通大學的培養目標依然是要為科學研究提供后繼人才??蓪嶋H上大部分學生上大學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在經濟社會中有所建樹的資本,而并非是要獲得諾貝爾獎。長期以來,高等職業學院培養的是工程師、企業家和社會教育工作者。那么高等職業學院為什么不能增加新的科目,培養其他專業的人才,比如律師、教師、藥劑師、牙醫?這些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與畢業后的職業聯系非常緊密。
答案非常簡單:普通大學和職業協會不愿將自己的傳統領域拱手相讓。普通大學的教授們為的是他們的收入和聲望,而學生們則是為日后的社會地位考慮。比如經濟法是界于企業管理和法律之間的一個專業,已經有20多所高等職業學院開設了這一專業。雖然高等職業學院這一專業的畢業生深得企業的青睞,但德國律師協會的代表和著名的法學教授卻總是試圖將他們貶作“法律問題的小辦事員”。但大學法律系畢業的法官們找工作卻比他們難得多。
在目前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形下,許多高中畢業生應該已經注意到,選擇深造的學校一定要考慮到經濟社會的要求。在埃斯林根高等職業學院,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認為,高校從中型和大型企業聘請兼職教員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當然,高等職業學院的畢業生當上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高級領導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情。這對高等職業學院畢業生的就業也有極大的幫助。如埃斯林根高等職業學院21歲的女學生米莉安?格夫勒雷爾,剛剛走入高等職業學院大門,系主任就把她介紹給博世公司(Bosch)的代表。所以比起在大學學習的朋友們來說,兩年后找工作對她而言一定要容易得多?,F在,她得到博世公司的一筆獎學金,并在公司里有了一位輔導教師,師徒差不多每個月要見一次面。她也可能在公司設在斯圖加特的工廠進行一個學期的實習,并與公司合作撰寫她的畢業論文?!翱荚嚭?,工作是一定會有的,” 米莉安輕松地說。當然有可能是留在博世公司工作。
對戴姆勒-克萊斯勒而言,高等職業學院的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負責研究和技術的董事克勞斯-迪特爾?弗林格說?!霸诋厴I生正式來公司工作之前,公司通過實習就已經了解他們了?!彼救司驮且晃皇炀毜臋C械制造工人。高等職業學院的畢業生往往不需要太長時間的適應期,而且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安排他們的工作可以少走彎路。所以錄用高等職業學院的畢業生對公司來講是合算的?!案叩嚷殬I學院畢業證和普通大學畢業證有同等的升遷機會,”他說。就連他的上司,公司的大老板約爾根?施倫普也是高等職業學院畢業。
在德國國家職員體系中,等級制度非常嚴格。一般來講只有普通大學畢業生才能獲得較高的職位。對于高等職業學院的畢業生來講,這意味著他們每月的薪金要比普通大學畢業生少幾百歐元。到目前為止,一切試圖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的努力全部都失敗了。各州內政部長的理由大體相同:資金短缺。
對高等職業學院不利的另一種情況是,要想在畢業后攻讀博士學位,就只能到普通大學去申請。為此高等職業學院的學生要補很多課程。有時每周要上30-40節課。
高等職業學院師生有著自己的自信心。高等職業學院的招生數量限制要嚴于普通大學。普通大學的輟學率為30%,而高等職業學院只有20%。
高等職業學院是“土老冒”的說法也已經基本過時了。在埃斯林根高等職業學院,機械制造專業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學習期間有去國外深造的機會。對于所有的學生來講,英語是必修課。而職業學院自己的語言學院不僅開設了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而且還有漢語和日語。2002年,該學院還有3個研究生專業招收用英語上課的外國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