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規律與心智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按照一般的概念理解,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規律應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過程中所經常作用的、本質的和必然的聯系及發展趨勢,是當前高校開展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應該掌握的經驗指導和基本遵循。我們只有掌握了這種具有指導意義的接受規律或經驗遵循,才有可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下面筆者主要從兩個方面歸納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規律:
1.1說服和疏導的規律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心里有抵觸情緒時,是很難釋放正能量進而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的。因此,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受教育者化解心理障礙,克服不良情緒,進而不斷驅動正能量的產生和有效發揮作用。我們就是應該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心理問題,循循善誘地走進其內心世界,耐心細致地做好心理溝通疏導工作。恩格斯早在1878年所寫的《反杜林論》中就曾指出:“我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權利,能夠強制那處于健康而清醒的狀態中的每一個人接受某種思想”。所以我們黨自早期革命實踐開始,就非常重視溫和柔性手段凝聚人心,并始終堅持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同志當年也曾諄諄教誨大家:“我們的同志一定要懂得,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長期的、耐心的、細致的工作……要人家服,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盵1]中國革命近百年來的實踐早已充分證明,的上述論斷是極其英明的。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充分注意了發揚民主,在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中堅持強調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和愛護人的基本原則,才贏得了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進而最終帶領人民不斷走向勝利和光明——締造新中國,跨入新時代。
1.2教育與自我教育相輔相成的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兩個基本因素,二者相互影響、滲透共同促進構成了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正是揭示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及其互動影響的一個重要規律。因為在一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動關系中,教育與自我教育始終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并且有機統一的,教育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就越能得到充分發揮;反之,受教育者越能發揮主動性,其受教育的成效也就越能體現教育者的主導作用。
2.1心智與心智模式
對人類心智問題的破解和探索,無論是古希臘的哲學家還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都曾就這一命題開展過屬于哲學或宗教范疇的廣泛研究。今天人們更是早已認識到,“心智”作為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對人的工作和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F代社會有關心智模式概念,最早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Crail)在1943年提出,他認為心智模式是人腦在觀察世界之后,世界在人腦的一種重構,或者說“一種映射”。在管理學領域中,美國學者彼得•圣杰博士則認為,“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歸納,甚至就是圖像、畫面或形象”。[2]英國學者哈耶克從理論心理學角度給出了不同界定,他認為心智模式是一種神經元連接結構。通過這種神經結構,人腦可以對外界信息進行分類。這種分類實質上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最后,人腦再基于這些分類作出相應的行為。[3]簡單地歸納就是,心智模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對世界固有的看法和思維習慣。它既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及其由此得出的相關結論,又能夠對我們的認知方式和行為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如若心智模式一旦偏頗,就會使人們難以客觀、公正地觀察和思考,就會做出輕率的決定。一個人長期積淀形成的心理認知或心智模式,對其性格或人格的養成以及個體行為方式的確定,是在潛移默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2對當今高校學生心智現狀的嘗試分析
通過對附近高校學生的就近觀察和了解,發現在當今高校學習和生活中,每位大學生都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困擾,這其中,絕大多數學生會在成長過程中逐步消化自己的不良情緒,進而讓自身的心智內涵不斷地健康完善。但也有一部分心智呈現嚴重退化,一旦遭遇挫折就立刻萬念俱灰,消極、抑郁甚發生偏激等極端行為。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其心中根深蒂固存在的執念、成見,導致他們遇到問題時不能正確面對,自暴自棄。那么,這些大學生的心智模式到底能否改善又怎樣改善?著名心理學家馮忠良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學》中指出,人的心智活動主要來源于人的實踐,是實踐活動的真實反映;而且它的形成是要經過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三個階段的。受此啟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當今高校大學生的心智模式培養也是可以通過我們有意識的教育、引導而逐步培養完善的。換句話說,這應該也是一個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推陳出新、最終形成新的心智模式的過程。大學生在校學習階段正是其心智認知水平培養成熟的最重要階段,也是其心智模式成長成熟最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內,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培養和健全大學生的心智,這對于促進當今高校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最終學成國家社會的有用人才,具有不容低估的現實意義和前瞻價值。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介入心智模式的同步培養
3.1要強調重視心智模式培養的新理念
首先我們應強調更新教育觀念,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貫徹心智模式培養的理念,將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統一真正置于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位置;積極引導學生重視和培養理性健康的心智模式,爭取用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學引導學生的身心成長與學習實踐;倡導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同志積極投身學生健康心智的培養教育,爭取以自身的探索新得和教育實踐,為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積極貢獻。
3.2要靈活開展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我們應該積極依托常規的課堂教學,更加主動有針對性地在高校大學生中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進一步有效發揮“兩課”的針對性教學,以多種方式方法促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另一方面,還要創新開展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各種選修課學習,例如經常舉辦青年心理學、行為學、戀愛學以及有關未來的各種心理預期等內容的選修課程或座談講座,嘗試通過課程引導或講座討論闡述等方式,積極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們養成自己的健康心智。其次,注重第二課堂在側旁發揮的有效輔助作用,積極開展學生人群的心理咨詢、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抓緊組建心理健康校園網、包括定期舉辦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展覽等。此外我們還建議各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門積極開展哲學第二課堂,藉此探索開展人生哲學的引導教育;利用校園廣播、以及校園網絡或微信群等傳播媒介,進一步發揮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積極作用。
3.3要充分借助各種教育培養因素間的積極互動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對學生培養教育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三者之間能否積極配合并有效互動,關系著我們的教育成敗。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學校教育、家庭培養包括社會或環境介體之間的交流互動。而這些交流互動體現在高校的教育實踐中,應該集中體現在校園的的環境建設、文化熏陶、風起引導等諸多方面?;诖?,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學校的環境建設尤其是文化建設。我們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心智培養融入當今的校園文化中;要引導大學生們積極主動適應進而熱愛和依戀校園文化,在自覺自愿的身體力行中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我們還要注重高校與家庭和社會環境的積極溝通,促進三者之間加強互動。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高校與家庭或社會間的互動,往往是發生在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之后作為一種被動的補救措施呈現的。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尚缺乏在心智培養層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介入。在這里我們也建議,能否在需求層面抓緊建立高校與家庭、與社會的有效滲透和良性互動機制,爭取更加積極主動地從源頭上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綜上所述,通過對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接受規律方面的初步認識,通過對人的心智模式及其作用的粗淺了解,包括對國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創新引進心智模式培育的積極探索,我們取得的最重要收獲就是:在高校教育實踐中首先要注重對人的關心和理解,要善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喻之以義和施之以愛;要講求方式方法的靈活運用和接地氣;尤其是要爭取思想政治教育在接受規律上與受教育者心智模式的準確對接和有效契合。我們只有主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接受上的方式方法,準確把握和靈活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規律;進而通過一系列的科學高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激發受教育者自覺調動起角色承擔、心理互溶、情感共鳴、包括思維共振等積極性;才有可能最終實現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接受層面的效果最大化。亦即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倡導的那樣,使每一個人(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能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榮汗,鄧晨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規律探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8(5):122-123.
[2]許麗偉.大學生心智模式的修煉初探[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6):20-21.
[3]熊澤.心智模式理論及其應用[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作者:連博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